第二十九章 申论写作
第一节 概 述
一、申论的涵义和功能
所谓“申论”,取自孔子的“申而论之”,有申述、申辩、论述、论证之意,如今我们所说的申论,已具有了时代的新涵义。从2000年起,申论已代替“写作”成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一种必须的、崭新的考试模式。这也是公务员录用考试模式改革的结果。今天的申论,既是考试科目,也是文体名称。
作为考试科目,2010版国考大纲,即《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0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指出:“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考试的目的,是要通过对应试者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为国家选拔出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人才。
经过数年的实践,申论应用于公务员录用考试,已逐渐形成其独有的特点和规律,对于应试者实际能力的考察测试也越来越深化。
作为试题,申论取材于现实社会的典型事件、问题和现象,从管理角度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设题,要求应试者以给定的资料为依据,按照规定要求作答,就特定问题展开分析论证,表达应试者的思想认识,说明事物的道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办法和措施。所以,《申论》主要是通过应试人员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来考察测试应试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体写作能力、时事政治运用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是一种务实有效的考试形式,是当前为国家选拔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的重要手段。
作为文章体裁,申论主要以议论和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基本符合机关常用议论文体的要求。
当然,申论考试与一般的作文考试有相当大的区别。申论考题往往体现公务员岗位的需求,针对性极强,一般是先有相关职位及要求,然后才进行公开招考。因此,它要求应试者必须具备所报考职位的综合工作能力。例如,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法制司的一个职位要求是:“起草、审核、修改法律草案、行政法规草案及其他政府法规”;建设部人事教育司的一个职位要求是:“日常机关公文写作,机构编制管理,行政管理体制及其职能设置研究”;而国家保密局的一个职位要求则是:“拟定、修订有关法规,收集信息,工作调研等”。由此不难发现,申论考试实际上是某一职位公务员日常工作流程的一种模拟和演练,所不同的只是这一模拟和演练被高度浓缩在一场考试之中了。
二、申论考试命题的题材特点
(一)普遍性
申论题材反映的是全国各地、各领域、各行业、各层级普遍存在的问题,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的现实问题,蕴含的对策思路是全国要共同遵循的指导思想或原则。例如,2008年国考以怒江水电开发为题材,主题是科学发展;2009年浙江省考以应对金融危机为题材,主题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2009年北京市考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为主题。而加强经济建设、应对金融危机、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科学发展观教育、法制管理和建设、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等等,是政府处理政务的经常性普遍性工作内容,涉及面广,也是申论考试里经常引用的材料,其中贯穿着考察应试者对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及管理原则理解程度的意图,也是对公务员处理日常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潜能的测试,同时也是考查应试者是否关注社会生活的热点、焦点问题,是否具有关心国家大事、大局的意识。
(二)时效性
申论命题在选题的时间范围上,突出当前热点;在当前一个时期的热点中突出当年热点,在当年热点中突出最“热”热点,这些热点问题与政府的施政重点通常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重合。例如2007年前后“史上最牛钉子户”等话题显示出征地拆迁问题突出,当年国考主题为“土地是关系到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命脉”;2009年浙江省申论主题为当前政府关注的首要问题——应对经济危机,加快经济转型。在保持整体时效性的同时,申论命题也会表现出“反规律”性,即回避过于热门、社会关注过于集中的话题,增加命题的不可预测性,以免被应考者押中题目。例如2009年国考就回避了公众普遍关注的抗御自然灾害、保证食品安全、处理群体事件等问题,而选择了相对被人所忽略但又有一定时效性的应对金融危机和粮食危机问题。
(三)非敏感性
申论题材不可能是高度敏感性的话题,如涉及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族、宗教、人权、外交、国防、腐败、刑事案件等问题,一是不会涉及层次过高的问题,二是不会涉及关系过于复杂的问题,三是不会涉及争议性过强、国家和地方政府尚无定论的问题。应试者不必过多地关注敏感性、争议性话题,应把备考的主要精力放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一个具体领域如民生、经济、文化、教育、环保方面,放在一省一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对于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等相对敏感的问题,要有所积累和研究,但要侧重技术层面,设想就事论事、如何妥善解决问题,而不要陷入到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官员素质等方面的争议中去。例如,2006年国考以《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为题,涉及到“非典”、工业事故、密云观灯人群踩踏伤亡、禽流感、自然灾害等事件,所提到的事件只是以访谈中一笔带过的方式出现,没有深入追究其中的政府责任,经过试题的处理已不具备敏感性。
三、申论考试的基本形式
相对而言,申论考试有比较固定的试卷形式,结构比较规范。其一般形式是给出一段1 500字左右的资料,要求应试者在阅读、理解资料的基础上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对策,就某些问题或对策进行论证。这种形式就是公务员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大体说来,申论考试在形式上主要包括“注意事项”、“资料/材料”和“申论要求”三个部分。
1.注意事项部分
该部分对考生应试提出指导,一般为: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考试时间总长15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2.材料/资料部分
“资料”或“材料”,是提供给应试者的背景分析材料。这些材料虽然不是纯粹的“毛坯”,但也只能算是经过简单加工的“半成品”,头绪纷乱,缺乏条理,所反映的问题也不够一目了然。例如参考例文中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所给定的材料。
3.申论要求部分
“申论要求”是对应试者如何运用给定材料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明确的和直接的要求,是申论考试的核心部分。一般要求考生根据资料完成至少三道题(但也有例外),分别是:
(1)请用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请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提出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就给定资料反映的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就申论要求部分而言,从应试者方面讲,要求答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概括方案、论述都是针对材料而言的;尤其是所提出的对策要针对主要问题切实、可行,具有实用性;不能看的是甲的病,而给出的是乙的方子。这一特点也是由申论的性质决定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是申论考试的两个主要的基本要求,认识和抓住了这两点,才算是真正领会了申论考试的精髓,找准了答题的突破口,从而能够高屋建瓴地构建思路和完成论证。
第二节 申论应试能力
一、阅读理解能力
(一)理解能力的培养
所谓理解能力就是培养阅读的语意明理能力,是由认字识词的感性阶段到理解内容的理性阶段的深化。阅读中的理解消化能力,要求在了解一字一词表面意思的基础上,进而理解语言文字之间的内在意义及内部联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写作方法。理解是阅读的深化,是阅读的关键,是阅读诸能力中至关重要的一种能力。
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因为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离开了思维,理解就无法进行。例如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要理解文章的全部内容和精神实质,就必须把整体分解为局部,把集中的内容分散理解,这就是分析;然后又由部分到整体,由分散到集中,这就是综合;就必须由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这就是概括;就必须由此及彼,温故知新,这就是联想。分析、综合、概括、联想等,都是思维能力在阅读中的表现。所以,阅读中理解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阅读过程中对思维能力的训练。以分析、综合而言,从分析到综合,既是阅读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消化过程,也是阅读中思维活动的整体性表现。通过分析与综合,我们才有可能达到对文章全部内容和精神实质的理解与把握。
(二)评论能力的培养
评论能力,是指对文章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全面评价和深入品评的一种能力。
怎样培养评论能力呢?必须进行评论性阅读的基本训练。评论性阅读是对文章作品进行全面、深入的阅读;是对文章作品进行正确评论,提出自己见解的阅读。以分析综合为主要特征的理解性阅读,是偏重于对文章作品的全部内容、作者的观点及作者所介绍的知识的一种阅读。但阅读的目的不只是理解,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章作品的鉴赏,受到启发和教育,获得经验和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写作能力。为达到此目的,必须由理解性、鉴赏性阅读上升到评论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与评论性阅读的不同点在于:前二者多偏重于形象的直觉,是以理解文章作品内容并对文章作品进行鉴赏为目的的,其对象主要是作品本身,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和趣味;后者多侧重于理性的认识,主要在于识别文章作品的价值,对其进行全面、深入、正确的评价,要求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加以论述。
二、综合分析能力
应试者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留心:
(一)角度要准确
叙述的角度,就是作者以哪种叙述的口吻、身份在文章中出现。只有按照题目给定的身份和角度,才能准确地概括主要问题,恰当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方面无需赘述,但考生必须认真注意,因为在近几年的申论考试中出现过这方面的问题。
(二)要素要清楚
叙述要素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其中,人物和事件是叙述的核心,有了这两个要素,叙述才有中心、有实体。在叙述中,它们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忽略的。时间和地点是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环境和舞台,对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通常的叙述中要将时间、地点交代清楚,但有时也可以适当地省略。原因和结果是事件的起讫点,有了这两个要素,叙述才完整、交代才清晰。在这些要素中,交代时要简略,要突出其与人物、事件、中心的联系的一面,而对人物和事件,则要进行细致的叙述,因为这二者是叙述的核心、重点。
(三)顺序要合理
材料有了选择和加工,要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表现主题或中心,还需要用一定的顺序来组织,这样,才会给人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的感觉。顺序安排得巧妙,还会产生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一般说来,申论作文的写作可以以时间为序,也可以以空间为序。
(四)主旨要突出
对于一般的写作,中心主旨要鲜明突出。在概括时,要处处从表现中心主旨的角度来考虑如何选材、如何组材、如何叙述、如何确定繁简重点等,这已属于整篇文章的构思。要构思好一段概括材料,应该学会如何运用线索来选择、组织、加工材料,怎样通过线索的穿插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纲举目张,更好地表达中心。
(五)详略要得当
哪些材料该写,哪些材料不该写;哪些地方该详,哪些地方该略;哪些环节要叙述得快,哪些环节要叙述得慢,这种选择与剪裁的艺术,是写文章高下、成败的关键之一。无论写哪种体裁的文章,如果没有主次,不讲详略,像记流水账,平均使用笔墨,就会失掉吸引力。详略处理的标准,不同的题材、文体虽有所不同,但概而言之,都要符合所要表达的内容、主题的需要。当然,对文体的容量也得注意。要紧扣中心内容选材剪裁,务求集中笔墨,把主题思想含蓄而又深刻地表达出来。
(六)线索要明晰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是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每篇文章都要有一条主线,把相关材料连接起来,从而统贯全篇,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使读者对文章有个清晰明了的印象。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申论的主要考查目标。也就是考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前面所说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归纳最终也表现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公务员每天面对的就是许多具体的事务,怎样应对这些事务反映了能力的大小。这种能力具体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处理一般事务的能力,一是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一般是和突发相对而言的。公务员不仅要面对一般的日常事务例如各种会议、各种例行的简报、资料汇编等等,还要应付各种突发事件。人类社会在发展、前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预料之外的突发性问题。一个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例如在各种天灾人祸面前,像洪水、地震、流行疾病、交通事故、瓦斯爆炸等灾难面前,如何来应对。这两个方面实际上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具体说,应该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细心审题,准确定位
考生应仔细审题,看清出题者为你设定的身份(即“虚拟身份”)。例如,2008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测试”的“第2题”,要求考生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提出解决“某省某市红星新村居民H状告××印刷总公司”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这就是说,你只是作为省级政府的一般工作人员,而不是承担专项职能并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权力的决策人员。你提出的“方案”,是供省政府领导机关或省级职能部门在决策时参考的。在考生作答的试卷中,有一些“方案”就与考生的虚拟身份不相称,有的是以省政府领导机关的口吻向辖属职能部门下达指令、兴师问罪的,有的是替代法院审理案件的……,身份定位错了,提出的问题一定“走偏”,解决的任务更是无法完成了。身份定位准了,就有可能“抓准”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
(二)主次分明,抓住主题
作为应试者,应在概括材料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清层次,理顺关系,对问题逐一排队,分清主次、轻重、缓急,做到胸有成竹。把握主要矛盾,确定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关键点就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突破了这个关键点,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诚然,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在综合分析“材料”时弄清“材料”究竟反映了什么问题。但是,遇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比较复杂时,根据“身份”,抓住要害,切忌面面俱到或舍本逐末。例如2009年考题反映的问题很多:企业在“环保”与生产效益上的“两难”,法院在断案时不得不考虑到的“连锁反应”,公安干警对扰民事件爱莫能助……但这都不是“本”,很难针对这些情况提出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有从加强环保立法、执法和改造城市建设规划入手,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噪声污染等扰民问题。
(三)确定步骤,写出草稿
找准问题的关键以后,接着就应该确定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提出可行意见。所谓可行的意见或办法,应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问题”要明确“归口”,要有直接能解决“问题”的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去处理、落实;二是要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办法;三是要考虑到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和必备条件,切忌模糊、脱离实际和坐而论道。
(四)认真修改,完成定稿
方案草稿写出来以后,还应加以修改。内容上,要前后一致,逻辑严密,去掉细枝末节;形式上,要文从字顺,一气呵成。
四、论证表达能力
公务员要把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或者主要内容进行书面汇报,就需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主要表现为:规范、用词准确、简明扼要、说理透彻。我们通常说,议论文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部分。但申论的议论问题不同于简单的议论文章,而是要密切联系实际,引发的议论要立足于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根据这一主要问题,展开论述,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而需要有更强的能力要求,主要是论证表述能力。这一能力要求在对所给材料精读和理解的基础上,高度概括出主题,再用充分的论据来论证自拟的标题,论述要准确,条理要清晰,语言要精练。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紧密的联系,二者要相辅相成。要提高论述问题的能力,关键在于文章要写得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全文有内在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而不能出现突兀性的跳跃和转折,亦即遵循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逻辑规律。
第三节 申论应试步骤和技巧
一、第一步:审读材料——申论应试的首要环节
审读材料是申论应试的首要环节,只有认真仔细地阅读材料,才能切实把握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保证作答的质量,取得理想的成绩。一般来讲,在审读材料时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全面细致地阅读给定材料,整体把握给定材料,找出给定材料的隐含信息,准确理解命题者的初衷,把握关键问题,扣住给定材料的中心来拟题,不能对材料囫囵吞枣,仓促作答。同时对所给材料中的每个子材料都要仔细分析,不能遗漏。
(2)多角度原则。运用“发散性思维”,分析给定材料,列出2~5个观点。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角度去写。这个角度是扣紧给定材料的,但不一定是扣紧给定材料的中心的。多角度的原则还可理解为一种“实效性原则”,就是说,只要紧扣给定材料,写哪个角度对你有利,能使你发挥得更好,你就写哪个角度。
(3)筛选性原则。给定材料中很可能包含着许多迷惑信息、多余信息。如果不从总体去概括筛选材料的“寓意”,而只是抓住“只字片语”,常常容易陷入误区,就会跑题。
二、第二步:概括要点——申论考试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概括要点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其根据申论要求,对给定材料的主题、内容、观点及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归纳的过程。。一方面它是阅读材料环节的小结;另一方面,这个环节完成得好不好,又会直接影响提出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概括要点的目的,在于准确地把握住给定材料,以便进一步着手解决问题。能不能有效地解决面对的主要问题,取决于是否能对复杂的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有时候情况复杂,问题纷呈,彼此交错,就得分析出主要症结所在,才能着手解决问题;有时候问题比较集中,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适当的分寸尺度。
概括要点,一般要力求达到准、精、深、新,具体表现为:
(一)求准
这要求善于进行发散思考和连类比较,即不但对材料本身做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和权衡,而且将类似的材料拿来进行斟酌比较,从而找到对材料来说最为恰当、中肯的理性概括。试看下面的例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如:
“对这起医疗纠纷,有人可能认为这是一个特例,也可能有人认为,医院应当反思,中医院要有特色,搞不了的东西就不要搞。但从一个更高的角度看,这个例子浓缩了我国现今医患纠纷的一些主要问题,一是制度不完备,很多情况下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都缺乏可依照的尺度。二是现有的制度也没能得到严格的执行,人情关系、经济利益掺杂其中,纠缠不清。三是现有的制度框架严重地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患者的权利难以得到保障,医方的风险无人分担。有关管理人员应认真分析余幼鸣的医疗纠纷事件,这对医疗纠纷的认识和对这一工作的改进,必将是一种难得的启示。”
这是由一起医患纠纷引出的一组材料所形成的申论试题中“概括主要问题”的答卷,概括精炼,有条理,主要问题突出,且有启示性。
(二)求精
在概括时要注意语言的精练。通常概括要点时会根据材料的不同情况要求其字数在200字左右,因此应惜墨如金,简明扼要地表现出题目的要求。例如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一份试卷第1题是这样概括主要问题的:
该资料反映了现代城市在加速发展过程中所经常遭遇的问题:因传统遗留和盲目建设所造成的城市工农业生产布局不合理,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由于种种阻力,很难加以消除。但是,因为城市居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社会环保日趋迫切,这种城市布局不合理现象所引起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中心议题之一。
该答案开门见山对“主要问题”作出概括,并从纷繁复杂的多种矛盾中发现问题所在,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问题,即城市建设布局不合理、城市规划不能适应各方面发展的需要。表现出很强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求深
这要求进行寻根究底、掘井及泉的思考。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敢于和善于不断否定自己的结论。一件复杂事物,包括复杂材料,人们很难一次认识清楚,更别说深刻,大多要有一个“分析——认识——再分析——再认识”的过程,方能避免肤浅,达于深刻。
(四)求新
这要求调动创造性思维能力,善于多变换角度思考和逆向思考。从材料中提炼作为行文论点的观点,不一定非材料的基本观点不可。从材料中取其一端,加以生发,甚至与材料本来的观点唱反调,只要言之成理,往往能写出新意,给人启迪,也能提高文章的品位。但并非每份材料都可以标新立异,故宜慎重。
三、第三步:提出对策——申论考试的关键环节
提出对策重点考察应试者是否具备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开阔程度、敏锐程度。应试者可根据各自的阅历,围绕材料,各抒己见,特别要注意对策的切实可行。为此,应注意:第一,所提对策不能超出材料给定的范围和条件,要符合我国的国情、民情、政策、法律等。第二,要符合试题给出的或自拟的“角色”要求,不作超出自己权力和能力范围之外的决策。第三,所提对策既要有开创性,又要实事求是。第四,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既有政策性的意见,又有具体的操作方案、步骤、措施、时机、条件等利于实施,效果可期。第五,将对策分条列项来写,思路、层次清晰。
四、第四步:进行论证——申论考试的最后环节
进行论证是申论考试最后一个环节,在一定意义上,它才算是申论的真正开始。它要求应试者充分利用给定资料,切中主要问题,全面阐明、论证自己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基本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前面的三个环节尽管非常重要,不可或缺,不能有任何懈怠,但总的来说,还都只是积极有益的铺垫,此处的论证过程则需要浓墨重彩,淋漓尽致地书写。这不仅因为它的字数要求多,分值高于其他部分,更重要的是,论证才是申论考试的核心,能全面考查和衡量一个人的分析归纳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说理能力。论证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立意要有创新性,但不能不着边际。如从腐败现象可以联系到党的形象、执政党的地位、国家的前途命运等,都是好的立意。第二,必须围绕所给材料及前面所提方案来写。写作中可以引用其他材料,但不能离开所给材料,不能脱离所提方案,也不能对所提方案面面俱到,可突出一个方面来写。第三,标题要醒目、有新意,最好使用揭示论点式。第四,起笔开宗明义,直奔主题,以便集中精力进行论述,也避免时间和字数超出规定。
第四节 申论的写法
写作申论一定要编写提纲。有时限于时间而不写草稿,但提纲必须编写。提纲的一般写法是:
(1)开头:扼要复述资料。要有所强调,即突出与论点有关的部分,引出自己的尽可能深刻、新颖的论点——主题句或中心句。
(2)正文:以分析法为主。围绕论点分析“为什么”和“怎么办”;穿插其它论证方法为辅,如例证法、引证法;揭示资料所反映的社会普遍现象的深刻含义,联系社会现实,强调、突出中心论点。正文不但要围绕而且要穿插着主题句来写作,同时还要有一个“提出——强调——重申”主题句的三段式过程。这样写出的文章会主题集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结尾:概括或重申论点,可以在字句上变化,或者更深入一步。
除了拟写简练的提纲,要写好申论,具体写法如下:
一、拟制标题
材料作文要自定标题,而标题必须是中心论点,或者反映中心论点。主题力求醒目、简练。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陈述式,主要包括标题揭示内容和揭示主旨两种情况。一种是设问式,如你能承受多大的噪声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能让人产生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既然是公务员考试,那标题多数时候就应当以直陈其事为宜,对那些见惯不惯的事件,使用设问句能促人警醒,起到震聋发馈的作用。除此,标题中一般都有文中所涉及的最常见的词语。这样,考生就不该随意拔高主题,作宏篇大论,而要贴近材料。
拟制标题要求:1.确切。一要与内容符合,不能写跑题;二是含义大小与作文一致,如《谈环境问题》不能写成《谈人类发展问题》;三要与文体风格一致,一般不能写成公文或者记叙文的标题。2.精炼。特殊需要时标题才能长。3.新颖。这主要是对中心内容即主题的要求。
二、写好开头
开头最好是单刀直入,简单明快,开门见山,直接揭示文章主题。文章的成败,判卷老师的感受就是开头第一段的论点,最大的要求就是简单明快。
1.开头的结构
一般有三层。
第一层,交代文章的事件起因,根据材料得到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发生了某某事件,这样写非常自然具体。
第二层,揭示主题,由某问题看出形势相当严峻。
第三层,谈主题的影响或危害。
2.开头常用的方法
叙开(最常用):概述申论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以引出文章。常用的万能句式有:近年来/目前/最近一段时间,××现象/情况频繁出现/形势严峻,导致/造成……。究其原因,则存在多个方面……由此/针对以上导致……原因,我们认为……迫在眉睫/应当提上议事日程/应该重视……/我们必须……。
三、书写正文
正文的写作一律采用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论述时有详有略,重点内容详写,次要内容略写,但要兼顾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看到正面情况,又要注意到次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有层次,涉及到相关部门时方案要体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精神。
分析问题要按照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进行。解决方案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解决方案既要有总体上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使解决方案既照顾到全局,又照顾到特殊情况;既解决主要问题,又控制次要问题,特别是杜绝新问题重新滋生。
在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时,建议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或者使用段旨句。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要概括表明本段的大意。总之,考生应当明白,无论从阅卷教师的具体情况还是机关工作作风来衡量,这种简洁快速的作文方式都是应当和值得提倡的。
无论如何,文章的写作语言都要求不使用华丽的词藻或复杂的修饰语言。毕竟机关工作作风要求稳重,不能表现出轻浮和幼稚来。要使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语言服从于和服务于文章体裁。《申论》要求写作的文章,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便于阅读和接受,才能切实担负起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来。
四、重视结尾
结尾关键是言简意赅、情真意切、给人回味。
结尾常用词有:综上所述/总而言之/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等等。
一般的结尾方法有三点:一是概括总结,收束全文;二是强调和深化主题,把第一段的话翻新,从反面来说也可以,不这样做的话会怎么样,三两句话总结全文;三是提出希望或者发出感慨。
常见结尾的万能句式有: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五、选择结构
1.并列式
提出几个小论点,结合资料对主题横向分析。各层次有相对的独立性,但都为证明主题服务。往往运用第一层序码“一、二、三”。此法的好处是概括面广,条理性强。
2.递进式
结合资料对主题纵向深入论证,如:一是问题的危害,二是问题的原因,三是解决问题的对策。各层次层层递进,每一层次都不可缺少,前后顺序也不能颠倒。此法的好处是逻辑严密,能够说明问题。在一篇文章中,两种方法可以互相交叉,即以一种方法为主,在某一层次中用另一种方法。
【例文】
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2009年中国将有611万大学生毕业,其中的大多数人眼下正在为工作而煎熬。当然,任何时候都有所谓的“幸运儿”存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许多应届毕业生就是这样的幸运儿。
2008年12月20日,总理温家宝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图书馆看望大学生,一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向总理表示了自己对就业的担忧。这引起了总理的共鸣。温家宝说,他现在最担心的两件事都和就业有关:“其一是农民工返乡问题,其二是大学生就业问题。”
2008年从山西农业大学毕业的张××,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这个学了四年农业机械的娇小女孩发誓要把大学专业忘掉,因此从没想过要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2008年上半年,她在疲惫和失望中奔波在北京,发现要找到“理想的工作”是不可能的。为了给奥运会让路,北京不再举办大型招聘会,许多大学甚至提前放了假。这一年有不少北京高校的毕业生成了志愿者——在奥运结束之前,他们总算有了个去处。8月8日,奥运会开幕那一天,张××窝在和男朋友租的房子里看了开幕式。北京的夜空中升起了如梦如幻的“大脚印”,她觉得自己的北京梦也像烟花一样,升起,然后一点点熄灭。
2008年经历了幻灭的大学毕业生远不止张××一个。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度《社会蓝皮书》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大学毕业生失业率超过1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08年共计有559万大学生毕业,也就是说,其中至少有67万人没有找到工作。
张××最后和同样是应届毕业生的男友一起,加入了男友叔叔的公司。男友的叔叔是民营书商——和农业机械一样,这也是一个张××从来没有想象过的行业,但总算有了落脚之处。几个月后,她第一次把男友带回老家农村过年,发现自己的求职经历还不是最糟糕的一个。她的妹妹2008年毕业于一所新高职院校,经过半年实习,目前正在失业之中。
她还有两个堂妹和一个堂弟正在上大学。张××的父母和叔叔们没有主动和她谈起过她的工作,这让张××觉得惭愧。她闭口不对堂弟堂妹们提起半年来的艰难,决定把找工作的经历像大学专业一样忘掉。
实际上,张××的遭遇没有什么新鲜可言。2008年11月,即将从中山大学医学院毕业的硕士生王××终于和上海一家区级医院签下了就业协议——这还不是正式的聘用合同——签约的时候,她带着初出茅庐的毕业生特有的焦虑,问了一下如果单方面解除协议需要支付多少赔偿金的问题,医院人事科的工作人员立刻停下手中的笔,警惕而不耐烦地说:“如果不诚心来,不如不签,我这里还有200多份简历在等着呢”。这种毫不客气的直率态度吓到了王××,也把其他如鲠在喉的问题——待遇、编制、进修机会等等——全部吓回她肚子里去了。
这份协议带来的安全感是无与伦比的。同学仍然陷身于“海投”——这个新名词指的是毕业生无目的、无区别地向一切可能的岗位投去简历——的苦海中时,王××可以多少带一点闲情逸致,到那些她真正心仪的医院去碰碰运气了。
对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和他们的家庭而言,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不再是新话题。令人忧虑的是,经济增长在2009年将不可避免地放缓,新的工作机会变得更少,让这个老难题雪上加霜。
2.选择留在京城的比例减少,“发展前途”被大学毕业生看作择业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是北京林业大学就业服务中心对2500多名2009年应届毕业生择业意向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结果显示,毕业生对就业前景趋于理智,保持谨慎,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形势有一定的认识,也有相应的思想准备,就业期望值有所下调。
在回答“你认为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如何?”时,超过40%的毕业生选择了“预计比2008年差”,36.78%的毕业生选择“预计与2008年差不多”;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60%的毕业生的期望集中在2000元至3000元之间,期望得到4000元以上薪酬的不足8%;若求职状况不尽如人意,72%的毕业生表示可调整期望值,但要视情况而定。
毕业生对自己的实践能力不太自信,有近20%的毕业生认为现在最欠缺的是实践能力。其他选择较多的“不自信”分别是外语水平(19.56%)、专业知识和技能(18.58%)、社会活动能力(18.04%)。
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超过七成的学生期望能留在北京,沿海地区为毕业生的第二选择。前些年一窝蜂地留京现象有所改变。在回答“选择留京的原因”时,75.62%的毕业生认为,北京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在选择就业单位的影响因素中,76.36%的学生首选是发展前景和机遇,位列第二位的是“经济收入”。
如何解决就业和个人兴趣之间的矛盾,近半数毕业生表示,兴趣要服从工作。这显现出这些大学生已经开始考虑实际的需要。但也有近三成的学生表示,“没有兴趣的工作我不找”。
毕业后初步意向为直接就业的学生占到了47.16%,决定考研的学生比例为37.40%。本次问卷同时结合“校漂考研族”主题进行了调查,有67.85%的学生表示,如考研不成功将积极准备参加工作。近14%的学生表示,不做其他打算,继续复习,明年再考。
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可以接受跨专业就业。初步就业意向的调查中,选择“个人创业”的学生不足3%,对于个人创业缺少勇气和信心。
“你首选的就业部门”32.58%的学生选择了“外企”,国企(21.15%)和机关(16.33%)分列二、三位。近40%的学生表示,喜欢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岗位。35%的学生首选管理岗位。
超过三成的毕业生认为,社会交际能力强是当前择业的最大优势之一。“有特长”、“成绩好”、“做过学生干部”位列其后。
北京大业大学就业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建议,毕业生在择业地点、职位等方面,切忌随众心理。要清醒地认识自我,结合自身的兴趣,选择自己更具竞争优势的职位。同时,要全面丰富就业知识,增加实践机会,提升就业能力。
3.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的小梁叙述了她毕业半年多的求职经历:首次拒绝她的是一家科研院所,当时她从报纸上看到了招聘启事,自己的学历、专业、年龄等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结果打电话一询问,对方说做实验经常要上夜班,不招女性;第二次找到一所私立学校,一进门对方就说只要男老师,因为“女生太麻烦了”;接下来的几个单位都对女性做了种种限制。一次次碰壁后,小梁说,她准备和父母商量先考研!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夏教授说:“我带的研究生中,很多是像小梁这种情况,还有些硕士也是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继续读博。”考了研就好找工作了吗?今年刚满32岁的王女士四年前为了深造,辞去了一份待遇相当优厚的工作,但是研究生毕业后却发现找工作又成了难题。到任何一家单位,招聘人员都会转着弯地询问:结婚了吗?两年内有无生育打算?虽然她信誓旦旦地保证以工作为重,但最后还是被“客气”地拒之门外。调查中记者发现,在服务行业,女性的机会还能与男性均等;在专业技术领域,女性的就业压力最大。
4.当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拿着个人简历奔走于大小招聘会时,也有一些女大学生悄悄地走进了婚介所,希望通过婚介所找到一位“成功人士”定下终身。日前,在合肥举办的一场白领征婚交友会上,一名合肥工业大学大四女生在母亲的陪同下,到现场“物色”男友,该女生有些羞涩,其母倒是落落大方。母亲告诉记者,她就这么一个独生女儿,现在就业压力大,女儿毕业后要找一份好工作不容易,所以想给她提前找个理想的男友,男方最好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样女儿以后生活轻松,做父母的也安心。
在女大学生登记的材料里,大多有这样的字眼:“本科以上,月收入不低于5000元,有房子,事业有成”的“成功男士”,年龄一般要求对方长自己3岁以上。
记者采访发现,以前只在社会上流传的“嫁个好老公,少奋斗20年”、“嫁个有钱人”等口号,现在已成为一些女大学生的共识。一些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让部分女大学生变得更为“现实”。大学校园里甚至流行着“男靠家,女靠嫁”的说法。一些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甚至将婚姻视为就业的一条捷径,戏称为“曲线就业”。
5.武汉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大四学生小程只要看到招聘企业有招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名额就投简历,“网撒得大,机会才多嘛!”一些毕业生不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不清楚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小朱是该校营销系的毕业生,别人跑招聘会,网上投简历,忙得不亦乐乎,他却迟迟不肯出手。因为他的座右铭是“非外企不进,非沿海不去,非高薪不拿”。
美的、TCL等公司日前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招聘会,吸引了不少毕业生。一些毕业生在简历上大做文章,把自己包装成“顶级高材生”,一位学生甚至大言不惭地说:“简历不作假,典型一大傻。”小吴是某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生,他的简历中社会实践一栏让人觉得很有“分量”:4年大学从未间断过校外兼职工作,先后在快餐店、广告公司做业务员,此外,长期从事家教工作。大学4年自食其力,是人格和经济走向独立的四年。但据同学介绍,他仅大一做过家教,剩余时间除了泡网吧就是打球。
6.当记者赶到位于湖南宁乡县城的湖南拖普信息教育学院时,跳楼学生吴××的尸体已被运走,现场虽然经水多次冲洗,可血迹依然清晰可见。通过吴的同学,记者了解到,吴是班上的学习委员,明年就要毕业了,除了编程这一门功课比较突出外,其他功课成绩一般,平时活泼开朗,可最近三四天,吴到长沙参加了一次人才交流会后人就变了,沉默寡言,表情忧郁,时不时说现在工作难找,自己又没学什么东西,对不起父母亲。昨天吃过晚饭后,他说睡不着,找到校医要安眠药,但没有拿到,想不到就出事了。
7.大学生“零薪就业”表明许多大学生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开始面对现实、降低自身的期望值,从这方面来讲也许是一个好现象。但是,“零薪就业”并不是一个理性行动,实为下策。无论是家庭富裕者还是家庭贫寒者,每个家庭为十数年寒窗苦读的大学生付出的人才“生产成本”都是巨大的。可能对于家庭富裕者,半年或者一年没有工资算不上什么,可对于那些期望孩子毕业后能补贴家用偿还读书债务的家庭来说,半年或者一年的工资并不是个小数目。对于大多数用人单位来说,它更看重的还是个人的能力。“零薪就业”一方面加剧了人才市场竞争的紧张度,另一方面也不能使求职者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想要通过“零薪就业”来增加竞争筹码的大学生们,一定要慎重考虑了。
三、申论要求
1.请用2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的主要内容。(10分)
2.根据给定材料,试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要求:分条叙述。字数250字左右。(20分)
3.用250字左右的篇幅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要求方案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0分)
4.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进行论述。要求内容充实,论述深刻。(50分)
申论写作单元综合练习
一、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申论?其有何作用?
2.申论应试能力包括哪些?
3.申论的内容和结构有哪些?一般在表达上各部分有何不同?
4.申论的概括要点力求做到哪几点?
二、情景模拟(结合下面的材料模拟申论应试写作):
给定资料:
1.诚毅学院的晓峰(化名)说,自己住的学生公寓,一层楼上就有3个人在卖四六级考试的答案和作弊用的耳机。
晓峰说,明年就无纸化答题了,再要作弊非常困难。所以,今年很多学生“背水一战”。“我们楼里住着80多名学生,差不多有2/3的人在购买答案和耳机。”
四六级的答案分“考前”和“考中”两种,购买“考前”答案的同学在开考前的10分钟可以通过手机收到答案,设法带进考场。“这种答案的准确性值得怀疑,很多人都是购买‘考中’答案。”晓峰说,“但购买‘考中’答案的人一般还要购买耳机,否则接收起来很不方便。”
另一名同学告诉记者,卖答案和耳机是这半个月来学校里最火的“生意”,很多学生甚至开始倒卖。因为买的人多,今年的四六级答案价格比去年有所提升。四级答案在300元至500元之间,而六级的答案开口价就是1000元,还不能还价。作弊用的耳机价格在30元至100元之间,“卖家转手的次数越多,价格也越高”。
2.考试是广大学生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面对考试,每位学生都应该自觉地维护考风考纪,诚信考试,做文明大学生。
学风建设是大学校园一个永恒的话题,是实现培养高知识、高技能人才的良好条件,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优良学风的形成,考风是关键,考试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一种主要手段。优良的考风考纪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未来。从科学和长远的角度分析,考试作弊对考生身心及长远发展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作弊作为一种欺骗行为,必然引起本人的紧张不安,产生不必要的考试焦虑而影响答题,且一旦作弊失败,考生通常会因为羞愧、失望和沮丧等不良情绪的产生而影响下一科目的考试,甚至还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心理上的“阴影”。另一方面,考生虽有可能通过作弊在某次考试中获得高分,但这并不能衡量该生真实的知识水平,更不利于该生今后学习的改进和工作的发展。因此,自觉克服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彻底打消作弊念头,还考试以真实面目,才是考生明智的选择。
孟子有云:“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诚信对于每个人而言,就像是车的轮子一样,没有诚信的人是无法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下去的。诚信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所信奉。诚信是立身处事的准则,是人格的体现,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手段,是对同学们一个学期以来学习成果的检阅,评估大家日常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它能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这对于正确地评价教师和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劳,自然无获;收获,与耕耘相连。我们都明白,任何一点成绩的取得都不可能像幸运的绣球奇迹般的偶然降临。同时,考试也是一种人格考验,它让我们敢于正确评价自己,勇于承认学习上的失误和不足。考试成绩也许只能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问题,但考试作弊反映的却是一个学生的品德问题。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承载着民族的光荣和梦想,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建立和维护诚信公平的社会风气。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优异的成绩,我们还需要真实的自我和高尚的人格,并像珍爱自己的生命那样珍爱自己的品行。我们更应当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汲取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取成功的喜悦,赢得他人的尊重,而不要违背公平原则,违背做人的基本准则。
胡锦涛总书记在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时也强调过:“诚信是国民的基本道德,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这一点已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已成为评价人必不可少的标准。当前社会的激烈竞争,一方面是知识水平的竞争,另一方面是道德水平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赢得他人与社会的尊重,大家就应该从现在做起,扎扎实实地学习知识,打好基础,提高自己,锻炼综合能力,诚信做人,诚实地对待每一件事情,每一场考试。
3.一名正在撰写论文的大学生小萧在“天涯社区”发帖称,他在中国知网上下载的两篇硕士论文,整体框架完全一样,只把论文中的地名“江苏”改为“山东”,把江苏的统计数据换成山东的统计数据,其余几乎一模一样。“这篇抄袭的论文几乎就是用替换键搞定的。”这名网友将抄袭者称为“史上最牛抄袭者”。
近日备受关注的东北财经大学一硕士论文涉嫌抄袭事件有了最终结果,东北财经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09年5月27日做出决定,抄袭者袁××被撤销硕士学位,收回已发放的硕士学位证书。
东北财经大学出台的《东北财经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关于撤销袁××硕士学位的决议》指出,经查实,该校2005级统计学专业研究生袁×的硕士学位论文《山东省FEEEP协调度研究》,系抄袭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曾××的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省FEEEP协调度研究》。袁××的抄袭行为违反了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规定。
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马国强说,此论文属于比较严重的抄袭。本着对学生本人负责的态度,他还特地到学生所在单位进行了沟通,据学生介绍,这篇论文是通过在南京财大的同学“收集”到的。最终,学校形成了上述决议。
(引自:http://www.e×amda.com/gwy/test/slmt/20091214/0910067.html)
要求:
1.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大学生诚信危机具体表现的几方面问题。要求:分条作答,不必展开陈述。(15分)
2.根据给定材料中所反映的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谈谈你认为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字数控制在400字左右。(35分)
3.根据给定材料,以“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建议”为题,写一篇对策性文章。要求:中心突出,观点正确,内容充实,富有新意,语言顺畅。篇幅控制在1200字左右。(50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