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乡偶书(其二)

回乡偶书(其二)

时间:2023-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则天证圣元年进士,开元初年与吴越人包融、张旭、张若虚以诗文齐名,世称“吴中四友”、“吴中四杰”。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好饮酒,工草书,与张旭齐名。[1]《回乡偶书》是贺知章在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时所作,共二首。贺知章辞官返乡时已八十六岁,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岁月”、“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的气氛之中。

回乡偶书[1](其二)

贺知章

【作家作品简介】

贺知章(659—约744),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因排行第八,人称“贺八”。武则天证圣元年(695)进士,开元初年与吴越人包融、张旭、张若虚以诗文齐名,世称“吴中四友”、“吴中四杰”。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好饮酒,工草书,与张旭齐名。其诗多祭神乐章及应制之作,写景之作清新通俗。《回乡偶书二首》是贺知章在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所作,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2]

【注释】

[1]《回乡偶书》是贺知章在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所作,共二首。诗题中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2]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

【阅读提示】

贺知章辞官返乡时已八十六岁,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第一首写于未入家门之时。第二首则写诗人与亲友见面后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后发出的慨叹。首句交代离乡时间之长;第二句顺势转出有关人事已非的议论;三、四句则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面对一如既往的镜湖水波,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涌上心头,诗人以镜湖的“不改”反衬人事的“半消磨”,以“惟有”强调昔日人事的沧桑变化。“岁月”、“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诗人初见儿童时曾感到过一丝欣慰比较,此诗更添几许感伤色彩。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朴实无华,毫无雕琢之感。

(易重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