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植物景观
(一)植物景观的功能
(1)生态功能。包括防护功能、改善功能、治理功能、美学功能。
(2)观赏功能。植物景观能够营造良好的视觉,增加环境的可观赏性的功能,包括园林植物个体美、群体美、衬托美等功能。
(3)社会功能。植物景观有益于人类文化生活、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等功能。
(4)生产功能。植物景观用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原料或产品的功能。
(二)植物景观的表现形式
园林植物景观表现形式主要以下几种:
(1)孤植树景观。单形体的树木形态与色彩的景观表现形式,一般配植在开阔空间中或视线开朗的山崖坡顶处,往往是所在空间的主景和焦点。
(2)树丛景观。按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既表现树木群体美,又烘托树木个体美的丛状组合形式。形态上有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色彩上有基调、主调与配调之分。
(3)树群景观。以树木群体美为主的树丛群体的扩展形式。
(4)花坛景观。以草本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
(5)花境景观。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设计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
(6)草坪景观。具有开阔的视野空间,能开阔人的心胸,奔放人的感情,陶冶人的志趣。
(三)植物景观的特色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1)园林植物具有自然美的素质。园林植物是生命的活物质,在自然界已形成固有的生态习性,在景观表现上有很强的自然规律和“静中有动”的时空变化特点。
(2)园林植物具有明显的时空序列节奏。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创造出园林四时演变的时序景观。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会使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产生某种特有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体会时令的变化。
(3)园林植物能够营造空间。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营造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引起空间变化的功能。园林中由低矮植物营造的开敞空间,外向、无私密性,气氛明快、开朗,常成为人们良好的游憩活动场所;由较高的树木营造的半开敞空间,具有半隐秘性,人的视线时而通透,时而受阻,富于变化;由一定高度与密度的植物营造的封闭空间,具有私密性、隔离性、无方向性,能给人带来亲切感和安全感。由树木营造的纵深空间,具有方向性,其韵律节奏能带给人以前进方向上的动感;由浓密的树冠和藤本植物营造的覆盖空间,能带给人较强的归宿感。园林中地形的高低起伏,增加了空间的变化,也易使人产生新奇感。
(4)利用园林植物创造观赏景点。园林植物作为营造园林景观的主要材料,本身具有独特的姿态、色彩和风韵之美。不同的园林植物形态各异,变化万千,既可孤植以展示个体之美,又能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配置,表现植物的群体美,还可根据各自生态习性,合理安排,巧妙搭配,营造出乔、灌、草结合的群落景观。
不同的植物材料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5)利用园林植物形成地域景观特色。植物生态习性的不同及各地气候条件的差异,致使植物的分布呈现地域性。不同地域环境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地区性的乡土树种也是体现园林地方特点的最好材料。这种因自然条件形成的地方性特征,是园林植物自然美素质的表现。各地在漫长的植物栽培和应用观赏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并与当地的文化融为一体,甚至有些植物材料逐渐演化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象征。
(6)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的创作。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创作,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典型造景风格和宝贵的文化遗产。从欣赏植物的形态美升华到欣赏植物的意境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7)利用植物能够起到烘托建筑、雕塑的作用。植物的枝叶呈现柔和的曲线,不同植物的质地、色彩在视觉感受上有着不同差别,园林中经常用柔质的植物材料来软化生硬的几何式建筑形体;一般体型较大、立面庄严、视线开阔的建筑物附近,要选干高枝粗、树冠开展的树种;在玲珑精致的建筑物四周,要选栽一些枝态轻盈、叶小而致密的树种。现代园林中的雕塑、喷泉、建筑小品等也常用植物材料做装饰,或用绿篱作背景,通过色彩的对比和空间的围合来加强人们对景点的印象,产生烘托效果。园林植物与山石相配,能表现出地势起伏、野趣横生的自然韵味,与水体相配则能形成倒影或遮蔽水源,造成深远的感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