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共同主体,而经济全球化则是发展的核心趋势在全球经济贸易合作和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语言交流成为保障沟通质量和合作质量的关键。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外语学习成为全民性的活动对外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也是与日俱增,这其中外语翻译尤其是外语翻译无论从学科规模还是学科发展速度上都极具发展潜力,翻译人才在我国的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在全球范围内的拓展延伸,日语也逐渐成为了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语种,日语翻译也成为用语中的重要板块。我国的日语翻译专业学科建设的现状是:学科建设力度较好在主要的语言类高校中均有专门的对口专业,但是随着国际活动在内容、细节和多语种交叉等方面发展,对于日语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改革目前的日语翻译的教学模式、提升日语人才的应用能力,将成为日语翻译的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一、国际日语翻译的发展现状
翻译从本质上来讲需要从业者具备两项最为基本的专业素质,即:专业知识背景和专业翻译技巧。这是对这一专业学科的实际要求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一学科本身应该具备极强的实际应用性和发展的前瞻性。但是目前来看,日语翻译的现状仍是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在日语翻译教学上绝大部分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仍然始终延续着传统的教授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团队试图通过海量的基础能力教学和案例教学,来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应对能力但是语言翻译有其本身的特点,且随着语言本身的业务需求和业务容量的逐渐扩大,对于从业者的要求也是逐渐提高往往是经过阶段性的本科教育甚至是高等级教育,日语翻译人才仍然难以胜任日常的日语翻译工作,综合来看在以下的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改善空间:
(一)教学条件落后
日语翻译的相关教材亟须改编和补充,强调的日语专业知识和翻译技巧固然重要但是还应该将重点也放在背景知识学习、礼仪学习和日语翻译的案例教学上,课程设置整体比较呆板,文化背景和交叉学科知识的覆盖面不足。多媒体教学资源不足,日语翻译教学需要进行大量的音频、视频和互动式教学以及实际演练,对于多媒体的普及率要求较高。
(二)展示平台有限
日语翻译的人才培养需要大量的各种场合的实习和学习,这就需要学校、政府机构和企业进行通力合作,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大量有序的实习平台,而目前学生的实习还仅仅是停留在自行寻找的阶段。
(三)传统的教学方法
目前的日语翻译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甚至于许多教学实例还是上个世纪的实例,如今用语习惯、礼仪、业务模式等都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学应该体现出时代性和时效性,其次是学生对于翻译的基础知识的兴趣和重视程度不够,这往往是限制从业质量的关键因素。
二、日语翻译中应遵循的原则
随着我国与日本的交流不断加强,日本的先进管理方法、先进技术也源源不断地被导入中国。为了能够正确、完整地消化、吸收、理解和运用这些先进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工作中,正确的翻译是首要的、关键的因素。但由于具体工作实际所限,所学有限,在处理某些章句时往往会感到困惑,翻出的句子有时会不通顺,不全面,甚至不正确。同时日语的翻译既要遵循翻译的一般规律,又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如突出“敬语”的特征。还有,日语翻译比较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手段处理不同的内容;文体格式相对固定,比较程式化;实质内容不能缺省、不能出错等。日语信息来源的广泛和翻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日语的翻译原则应有所变异。因此提出日语翻译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正确地掌握这些原则,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从事日语翻译工作。
(一)准确性原则
准确原则指的是日语的翻译要忠实、准确地将源语言的信息用目标语言表达出来,做到原文读者获得的信息与译文读者获得的信息内涵相等,即信息等值。准确并非仅指语法、标点和词的拼写正确这些基本要素。
日语涉及的内容往往比较严肃,不像文学作品那样有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修饰语,追求的不是语言的艺术关。一旦原文意思明白,译者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于用目标语言表达该意义上。相比起语言表达形式,日语翻译更注重内容的忠实、准确,即“达意”,使翻译达到使用的目的。
1.根据内涵选词
由于日语翻译中的一些词汇和概念往往有着丰富独特的内涵,直接从词典中想当然地查找对应词往往不可靠。
2.谨慎选用易混淆的词语
日语翻译多为经贸文件和资料的翻译,内容严肃而具体,需要精确表达,仔细甄选易混淆的词语尤为重要,否则容易造成词不达意或意思模棱两可,有时甚至是完全不同的含义。敬语有敬语词汇和敬语表达形式,敬语词汇又有敬语名词、敬语动词、敬语助动词及敬语补助动词等。敬语动词较复杂,一般都有相对应的非敬语动词,有一部分还构成非敬语、自谦语、郑重语动词的完整体系。
3.准确选词还应该符合文体要求
语言学家认为,词与文体紧密相关,文体分析有别于语法分析。前者无规则可循,受原则制约,文体分析“都是以特定的语境和文本作者的意图为依据的”[1]。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域里会产生不同的文体效果,不同的文体也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的词语。日语属于实用文体,有别于文学文体,其内容和读者有很强的针对性,翻译时选词应适合文体。
4.准确翻译需要译者核实和理解原文的含义
有时原文读者不会产生歧义的词语或概念若直译过去会令日文读者产生误解,这在翻译中也是常遇到的情况。
同时,必须准确无误地理解原文才能翻译出读者可以理解的译文,翻译中的很多错误是由于对原文理解不当造成的。
(二)科学性原则
翻译中一般应采用科学语或有专业特色的词语,使其具有“科学归属性”。术语是构成科技理论的语言基础,其词义一般比较严谨而且单一。因此在有术语的情况下应该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达。术语并非自己造出来的,而是靠平时积累。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译者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平时要多看有关的科技资料和书籍,用心去记专业用语及术语,多了解最新的科技知识,亲自去接触一些科技产品,学习基本构造知识,知道大概的原理、程序和流程,这样翻译的时候会轻松许多。因为如果头脑中有了概念,翻译时就会很容易联想起来,明白整个来龙去脉,讲起话来自然会更加的连贯通畅和更有专业性。
(三)专业性原则
专业原则指的是在日语翻译活动中,译员翻译涉及国家政策、法律及规定、商人心理学、国际贸易基础、商业情报学、信息学、营销学、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法学等许多边缘学科的知识,因此译员除了了解和掌握必备的经贸词语、敬语用法及常见句型外,综合知识也必不可少。如果掌握专业,就可以“轻车熟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顺利圆满地完成好翻译任务,而且理论学习要和实践并行,多多体验。日语翻译活动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有IT、软件、工业、外贸、林业、农业、园艺、加工业、野生特产等。
(四)逻辑性原则
科技文章的一个特点就是有些句子逻辑关系比较复杂,句子长,修饰成分多,并列成分层层叠叠,再加上割裂现象,倒装现象,要想正确理解,妥帖翻译确非易事。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因为阅读不仔细造成判断不准确,把句子的并列结构理解为非并列结构,或把非并列结构译为并列结构,结果造成译文逻辑混乱、条理不清、难以理解。句子之所以变长,一个重要原因是使用了大量的并列结构,包括小句的并列,词组的并列,词的并列。在语法上,并列结构担负着相同的功能,如果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并列结构,理解其意义并作出妥善的翻译并不困难。
(五)循例性原则
循例原则即按照国际惯例处理是指在日语的翻译过程中,对一些惯例的译法要遵循并保持统一。尤其当这些译文经过实践及时间的检验证明已被世人接受并广为使用时,不宜再根据个人的理解和习惯推陈出新,以免产生混乱甚至造成误解。
(六)通畅性原则
语言的通畅性是翻译文章质量的一项重要保证,语言不通顺,尽管意思没有错误,但往往给读者阅读带来困难。在日语中,通常用到很多连在一起并且冗长的修饰语,如果翻译工作者语言基础不扎实或阅读不仔细,在理解与翻译中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误译或译文不通顺。日语中,一般把修饰语分为两类:连体修饰语和连用修饰语。连接体言(即名词等)的为连体修饰语,即汉语中所说的定语,连接用言(动词等)的为连用修饰语,包括我们日常所说的状语、宾语、补语。对定语的处理要注意这几个方面:首先是定语性质的判定,即这一段文字是不是定语;其次是对定语长度或者说范围的判定,即作定语的这个句段头尾分别在什么地方;最后对定语所修饰的对象的位置的判定也很重要,因为有时由于割裂,并列等原因定语和它所修饰的名词并不相邻。大部分用言和助动词其体形和终止形是一样的。
[1] 陶箭:《国际商贸日语翻译中应遵循的原则》,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