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才队伍建设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人才队伍建设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4年4月,文化部制定了《关于实施人才兴文战略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人才兴文”战略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根本战略之一。能否拥有大量的各类文化产业人才,将成为夺取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定性因素。其中,文化产业人才的匮乏,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性问题。

二、人才队伍建设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朝阳产业之一,它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竞争力在当代不仅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而且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其后,我国把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到国家重点战略的高度。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近年来,国家、地方、行业三个层面的文化产业政策和规划陆续出台,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度骤然提高。文化产业历史性地承担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让中华文化“走出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中国在21世纪的“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的核心竞争力等重大使命。现在,我国文化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文化产业各个门类都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随着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人才资源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中国未来文化产业获得大发展的前提,人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基础和保障

人才问题和人才工作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早在1977年,邓小平就明确强调:“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氛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邓小平关于人才理论的核心内容。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进一步强调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要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2003年12月,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并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了全面部署。2004年4月,文化部制定了《关于实施人才兴文战略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人才兴文”战略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根本战略之一。胡锦涛强调指出:“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所有战略的‘制高点’和根本保证,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撑,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缺乏不竭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汇聚各方人才,凝聚各界智慧,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孙家正曾经在文化部直属单位人事处长会议上指出:“事业兴旺,关键在人,文化事业尤其如此。文化即人,人才兴则文化兴。”2009年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指出:“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继续抓好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加强领军人物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继续办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培养一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吸引财经、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人才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注重海外文化创意、研发、管理等高端人才的引进,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文化产业人才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直接关系到文化产业乃至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根本途径便是要迅速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实施人才战略才是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的形成,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文化产业人才特点,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挖掘和开发文化产业人才,大力加强文化产业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构建科学的、多元化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建设一支优秀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这已成为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基础和保障,对于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企业竞争力、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胡锦涛指出:“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是人才竞争。谁拥有人才和智力资源,谁就能在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因此,人才资源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优先开发物质资源还是优先开发人才资源这一问题,出现了两种不同做法,导致了两种不同结果。一是实施物质资源优先开发战略(如许多发展中国家);二是实施人才资源优先开发战略(大多数发达国家)。两种不同做法带来的结果是,后者的优势明显大于前者。中国的物质资源并不丰富,但有丰厚的文化沉积和底蕴。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璀璨夺目的文学瑰宝、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民间工艺数不胜数、各行人才举不胜举,这些都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也是我国文化特色和民族文明优势的显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我们要开发这些资源,没有人才不行,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行,我国只能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之路。如前所述,文化产业是源自个人技巧、才华的行业,是文化、知识和技术高度关联的产业,它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人才密不可分,是一种极其依赖人脑和人的心智能力的文化活动,人才是文化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文化产业是适应人才资源优先开发的最好领域。能否拥有大量的各类文化产业人才,将成为夺取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应加快培育文化产业管理经营人才和高素质的文化艺术人才,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但是与国外文化产业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还有相当的差距,仍是一个需要培育和发展的弱势产业,在其发展的进程中,还面临着总量规模过小、市场机制不完善、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很薄弱等障碍。其中,文化产业人才的匮乏,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性问题。

(三)保证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具有时代气息和文化氛围,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社会生产力越发达,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高,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就会越大。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是人力资本主导的“新经济”,它的发展主要依赖“有腿资产”,需要用“资本”来追“知本”,因而,对文化产业人力资本的投资是有巨额回报的。文化产业在我国GDP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这与我国当下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有直接关系。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目前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就业人口达到了1 274万人,占就业人口总数的5%;创造增加值3 577亿元,占GDP的3.1%。在一些地区,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支柱产业,譬如:深圳文化产业已占到GDP的4%,云南省文化产业占GDP的4.09%,青岛文化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去年年产值已达到101.6亿元,占整个GDP的4.7%。2007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 921亿元,占全省GDP的6.2%;2007年全省文化服务业增加值达7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相关文化服务增加值1 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全省新闻出版产业生产总值为1 504.33亿元,广播电视总收入109.4亿元,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也成为产业和消费热点,娱乐业2007年经营收入约60亿元。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范围内的金融危机持续深化,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衰退,我国的实体经济也受到严重冲击。我国面对极其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科学发展之路,靠人才拉动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009年上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蔓延的情况下,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据不完全统计,1至5月文化产业平均增幅达17%。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取得圆满成功,总成交额880.69亿元,同比增长25.4%。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对我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唯有人才,才能成为塑造中国国家文化形象的不竭动力;唯有人才,才能为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增添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