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访问的准备

电视访问的准备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视访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视访问的准备程度。以2000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作品《追沙溯源北行记》为例。在具体的电视访问中,由于采访时间的严格限制,如果具备行业知识,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同采访对象找到共同语言,进行有效的对话。

四、电视访问的准备

清朝著名诗人袁枚在《遣兴》中有这样的诗句:“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以阿婆未梳好头是不许别人看的,比喻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应反复修改后,才能拿去发表。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这种认真的态度同样适合于电视访问的准备中。

电视访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视访问的准备程度。电视访问与新闻记者的采访在本质上相同,都需要精心进行采访前的准备,而由于电子传媒通过声音或画面传播的特性,采访者与采访对象被直接推到受众面前,双方交流的即时性突出,电视访问准备的“一票否决”效果也更加明显,往往具有不可再生性。

电视访问的准备工作可分为经常性准备工作和临时性准备工作。

(一)经常性准备工作

经常性准备工作指记者平时的准备和积累,包括理论政策上的准备和行业知识的准备。

1.理论政策的准备工作

掌握政策是记者观察、分析、判断具体事物的武器。政策准备不充分,就缺少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不能对采访的内容做出正确判断,甚至可能会闹出笑话。平时的政策储备有助于记者深入采访,挖掘更深、更有价值的新闻。

以2000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作品《追沙溯源北行记》为例。该报道深入内蒙沙地,探寻北京沙尘暴的根源。记者一行在内蒙寻找到根源返京后,并没有结束采访,而是前往国家林业局进行采访:

记者:我们此行到内蒙,发现浑善达克沙地是北京的风沙的一个重要的源头,那咱们中央是不是现在开始对这一块地方重视了呢?

林业局领导:刚刚起步的西部大开发应该以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根本点和切入点,大开发不是大开荒,一定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立足长远,分步实施。

记者:据当地对我们反映,他们觉得主要是资金匮乏的问题,这个你怎么看?

林业局领导:……目前,国家已经把防风固沙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我国大规模的防沙治沙工程即将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的沙化严重地带展开,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从总体上遏制沙化土地的扩展趋势。

以上对国家林业局的采访,将生态保护和建设延伸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高度,升华了报道的主题,扩展了报道的张力。但这种升华源于记者平时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刻理解和储备,才可能有对林业部门关于西部大开发问题的采访。

2.行业知识的准备工作

记者是杂家,更应该是专家,具有在各自领域的专业性。这种专业性是指,掌握专业领域内的有关常识和相关术语,对这个专业发展中的新闻事件保持了解,并有能力把专业问题通俗化。而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则需要记者平时对行业知识的储备。

以2001年《新闻调查》的一期《探秘紫茎泽兰》为例。该节目反映了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灾难性影响,振聋发聩。而该作品的成功问世,正是编导胡劲草长期关注环境领域的成果。

2001年前,胡劲草由于做了多期有关环境的节目,便开始关注环境领域,特别是一些最新动态事件。一次,朋友反映的“外来入侵”问题——“现在每个城市搞绿化,都要从外国进口草皮,进口树种,这种行为太危险了”,引起了胡劲草的注意。可是当时没有实例来承载这个主题,首次尝试便失败了。但胡劲草并没有因此放弃,她继续等待着。两年后的2001年,《中国青年报》上一篇反映四川大凉山怪草的文章,作为环境领域的怪现象,成为胡劲草关注的对象,可她并没有把该报道和两年前的外来物种入侵联系起来。只是为全面了解所关注领域内的这条新闻,胡劲草联系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专家、农科院生物防治专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专家。各方讨教后才知道,新闻里的怪草只是外来物种入侵的一个小小的例子而已。

苦苦等待两年的例子就这样不期而至,优秀的节目也就在漫长的等待后成功出世。如果没有对环境领域的持续关注,也就不会有这一切。正如胡劲草谈到这期节目时所说:“这恐怕是我所制作的所有《新闻调查》节目中最苦心经营,或者说花费了最多心血生生‘制作’出的一期节目。”

在具体的电视访问中,由于采访时间的严格限制,如果具备行业知识,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同采访对象找到共同语言,进行有效的对话。如果在采访中只是过多地对一些概念性问题发问,会直接干扰采访对象的思路,减少主要信息的交谈,使整个采访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

(二)临时性准备

临时性准备是指记者在接受某项具体报道任务时,或者说对某个专题或新闻事件即将进行采访时,要考虑采访的目的和内容,将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根据采访内容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知识、资料、物质技术方面的准备,以弥补平时某些方面之不足,更好地完成新闻采写任务。

1.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

记者开始进行采访前,第一步应该做的是对这条新闻的价值进行判断。新闻价值的判断,将直接决定记者采访投入的力度、采访的范围。

进行这种价值判断,首先要从相关政策法规上进行判断。政策法规直接影响到新闻事实能否变成新闻,或者说直接影响着从哪个角度去采写新闻。如果新闻与政策相符,则该条新闻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应当予以挖掘。

除了在宏观政策下进行判断,还应对新闻事实的媒体报道程度进行研究,判断有多大的报道价值。

2.采访背景材料的准备工作

记者在采访前,应尽快了解所报道的人物、事件、问题的相关情况,掌握采访对象一定的背景知识。这样便于了解事情的脉络,熟悉报道人物,同时可以充实报道内容,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背景材料的准备主要包括:采访对象的背景材料准备和相关报道的资料搜集。采访对象的背景材料又可分为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直接材料是指与采访对象有关的历史和现实的材料,包括采访对象的年龄、籍贯、经历、性格、爱好、兴趣、成就等,特别应该了解研究对象的最新动态,这样有利于寻找到报道的突破口,有利于找到与采访对象的共同语言,缩短双方的距离。

如在《面对面》采访钟南山的一期节目,由于当时媒体对于钟南山的报道还比较少,记者就通过钟南山的同事、家人进行了解,掌握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投入“非典”战斗以来,钟南山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最长的一次连续72个小时没有休息。除夕夜和元宵节,钟南山都在临床一线治疗病人。

·作为专家组组长,广州市大小医院凡是收治了“非典”病人的,只要有要求,他随叫随到。平时很少开手机的他现在24小时都开着机,别人称他为“飞行连连长”。

·2月18日,钟南山出现感冒发烧、全身乏力等症状,医院为了保护他,强制他休息,但休息不到两天,他又强撑着回到工作岗位。

·感冒当中的钟南山到上海参加了一个会议,回来已是晚上11点多,下了飞机又直奔卫生厅,接着又38小时没有休息,再一次病倒,肺部检查出部分阴影,钟南山也患上了非典型肺炎。

·据钟夫人讲,钟南山得病前,曾经和另外三位医护人员一同给一名患者插管,结果四个人都得了病,钟南山属于较轻的。钟南山在医院住了一个晚上之后,就偷偷跑回家,他给自己治疗,又把自己埋在资料当中,进行研究。

·钟南山的夫人一年前才动过手术,也属于体质比较虚弱的状态,钟夫人说,我们老两口,要病就一起病。一周之后,钟南山病愈,他拖着虚弱的身体继续投入战斗,还笑言:这个病其实很容易治嘛。

正是通过对这些细节的了解,记者帮助编导拿出了节目的详细策划案,完成了对钟南山采访的基本框架。

间接材料是指用来和采访对象作比较与说明的材料,包括有关的社会情况、类似地区的情况等,以突出新闻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相关报道的资料搜集,则是围绕采访对象搜集并分析已有的报道,看该事件或人物以前有没有报道,报道到什么程度,是从哪个角度进行报道的,从而确定自己的报道角度,避免撞车,并力争有所突破。

3.采访方案和提纲的准备

对采访对象的背景材料、媒体的相关报道有所了解后,记者就应该对采访作出具体的规划,准备访问的方案和提纲。除了突发事件或事故,如火灾、交通肇事逃逸、“110”突发事件等,记者可能无充分时间进行准备外,一般来说,记者都应该列出采访提纲,当然,这种提纲可根据实际情况,或详细或粗略,或写成文字或存在脑中。

采访提纲应包括这样的内容:采访的目的和重点,找哪些人采访,采取什么方式采访,问什么问题,采访向什么方向深入,采访的顺序和时间,哪些需要补充等。

设计采访提纲时,应注意两点:一是设计的问题要多。电视访问的时间很紧,有的还限定时间,这就要求记者的提问少而精,而要做到通过少而精的问题成功完成一次采访,就要求记者在采访前准备好大量的问题,根据具体的采访情况而进行取舍。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的主持人华莱士曾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次采访都要有采访提纲,并且采访提纲中应准备30~40个扎扎实实的问题。他认为,如果没有采访提纲,临时很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14]

4.采访的事务准备

电视访问的事务准备,首先应做好采访中全套装备的准备工作。电视访问需要摄像机、话筒、灯光等的全面到场,因此在采访准备中应确保摄像机能正常工作,录像带、电池足够使用,话筒、灯光没有问题等。当然,采访所需的纸笔、证件等也应准备齐全。

由于电视访问恢复了正常生活中人际交流的状态,因此在事务准备中,还应做好衣着、言谈举止等的准备。正如杨澜在《我问故我在》中所说:“采访小人物时,这时的采访者要尽量以接近普通百姓的衣着,用他们生活中的语言去交谈。”合适的衣着和言谈才能赢得采访对象的尊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