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定社会责任战略

制定社会责任战略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以短期经营为目标的企业不大可能将社会责任作为战略考虑。出版企业要将社会责任提高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首先必须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对社会责任缺乏认识,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认识较为肤浅,存在着认识上缺位、错位,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原因。出版企业承担一定社会责任是现代出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同时,也是推动社会的发展与完善,最终实现出版企业与社会共赢的必然需要。

一、制定社会责任战略

从长期的、战略的观点看,社会责任的很多方面都能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结合在一起,实现企业的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一个以短期经营为目标的企业不大可能将社会责任作为战略考虑。而当企业采取长期战略目标时,更愿意耐心地等待社会责任的长远回报,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注社会、环境的利益,重视企业的声誉和形象,自觉把社会责任纳入企业长期战略框架。因此,出版企业要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制定社会责任战略。

(一)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出版企业要将社会责任提高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首先必须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出版物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它不仅依赖社会物质资源,而且更依赖社会精神资源。精神资源对于出版企业,较之物质资源对于一般企业更加重要。出版产品对于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在精神层面的影响,其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一般企业。因此,较之一般企业,出版企业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的社会责任。

企业行为是由企业价值观决定和支配的,企业价值观是企业长期经营积淀下来的用于指导企业的行为指南,或者说是企业价值取向。意识指导行动。在企业运营中,有的企业能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而有的企业却尽量逃避履行社会责任,不同的企业对待社会责任问题的态度和行为不同。具有了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就不仅能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而且能在实践中创造出履行社会责任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其他领域的社会责任实践表明:凡是在社会责任领域成绩突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的企业,无一不是企业最高管理层充分认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作用,并形成了深刻的社会责任理念,将其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并长期坚持不懈地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在企业内部的全面实施。

1. 提高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着眼于出版企业的长远利益

对社会责任缺乏认识,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认识较为肤浅,存在着认识上缺位、错位,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原因。出版工作是意识形态和产业形态的高度结合,出版企业生产的是人类精神食粮,同时,出版企业又是一种经济组织和市场主体,必须按经济规律运行。前文已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出版企业的使命和责任,也是全社会对出版企业的殷切期望和广泛要求。出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谋求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社会责任不是出版社消极的负担,而是出版社挖掘商机、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保障。出版企业承担一定社会责任是现代出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同时,也是推动社会的发展与完善,最终实现出版企业与社会共赢的必然需要。出版业的一些“老字号”,如开明书店、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等都是因为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出了许多社会效益很好的书才享有盛名,树立了自己的品牌,提升了其社会地位和市场地位,从而促进了其经济效益的实现。

因此,出版企业要提高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将社会责任看作是出版企业永续经营的社会资本,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出版企业要把企业的社会责任转化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机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推动优秀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企业、政府、社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谐的营销氛围、和谐的社区环境,为促进出版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出贡献。出版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作出履行社会责任的承诺,统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企业的长远发展为取向,加强出版社的声誉管理,将社会责任建设与企业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充分考虑到企业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在各个利益相关群体与企业自身对利润的追求之间求得平衡,主动把履行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竞争战略和“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中。

2. 强调出版精神,培育富有社会责任的出版人才

日本政府在总结明治维新时期经济迅速发展的经验时说:“日本经济发展的三要素第一是精神,第二是法规,第三是资本。这三个要素的比重精神占50%,法规占40%,资本占10%。”[1]如果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是这样,那么对于出版这个既有经济属性又有文化属性的产业来说,精神发挥的作用可能会更大。出版企业的社会责任归根到底要由出版企业家及员工来履行,加强出版企业家和员工社会责任的培养是关键,而社会责任的提升均受制于其思想深处的出版精神,因此,出版企业要多多强调出版精神。

出版精神是出版人在图书出版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出版理念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及行为活动。它反映了出版人独有的价值取向、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出版品格,是指导出版行为的基本信念和准则。出版精神内涵很丰富,主要包括创新精神、文化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商业精神、学习精神、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文化理想、文化精神、社会责任,是出版精神的主干;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则是出版人应当具备的职业意识、职业责任、职业良心、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作风和职业荣誉的升华,它是出版人基本的职业道德底线,是出版精神的外显和具体化。有人把出版职业道德下滑归咎于出版的市场化改革,归咎于读者大众世俗化需求的推动,但是寻根究底便会发现,最根本的其实是出版人自身的问题。高尚的出版精神,是出版之本,是出版之魂,是出版之精要,是出版之所以能够受到高尚的人们尊重的缘由,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出版业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2]邹韬奋的“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张元济“以扶助教育为己任”;开明书店的“求义、求新、求实、求精”的精神,以及蒋凤藻的“恐误后学”的社会责任感等老一辈出版家一生坚守的出版精神对于我们来说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只有以优秀的出版精神为指导,才能培养出富有社会责任的出版人才,也才能创建更多的富有社会责任的出版企业。

(二)制定社会责任战略规划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分为两类:一类是反应型;一类是战略型。在迈克尔·波特看来,履行反应型社会责任虽然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但这种优势通常很难持久,也就是说很难“可持续发展”。相比来说,更具科学发展视角的则是战略型社会责任。只有通过战略性地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才能对社会施以最大的积极影响,同时收获最丰厚的商业利益。在企业中全面推进履行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的思想、理念融入企业的战略并最终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是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要求。

出版企业在全面开展社会责任工作之前,需要在企业整体战略的指导下制定社会责任战略发展规划,明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实现长期战略目标的关系,明确社会责任工作的定位及其与企业其他工作的关系,识别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大议题,制定企业的应对策略,在促进企业整体战略实现的过程中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目标。只有这样,出版企业的社会责任工作才能与企业的主营业务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出版企业可成立由企业高层管理者,如副总经理(副社长)乃至总经理(社长)担任负责人,各主要业务部门成员参加的项目团队,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和研讨会,研究外部环境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以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以找出企业面临的社会责任问题,确定推进社会责任管理需要在哪些领域重点投入以及投入的资源数量,在分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要求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制定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规划,并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目标,以及为实现总体目标的企业各阶段性目标,并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找出最有助于完成企业战略目标的利益相关者作为重点对象,讨论对这些利益相关方使用何种方法最有效,提出具体战略。

在社会责任战略规划制定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处理好社会责任战略规划与企业业务规划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是为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服务的,因此,社会责任战略规划的制定要与各业务部门的战略密切联系。但战略目标不是实现各项业务的目标,而是改善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方式。

(2)将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要求作为战略制定的重要依据。企业一般性战略的依据是企业自身发展与市场的关系,而社会责任战略的依据是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要求,处理好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建立有效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实现各方的共赢。

(3)突出工作的重点。社会责任工作内容广泛,且随着环境要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企业用于社会责任投入的资源是难以同时满足所有需求的。因此,战略规划制定中必须突出重点,将资源集中在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4)注重将长期绩效作为衡量社会责任工作的标准。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一般在短期内很少能够产生非常明显的成效,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其作用才能逐步显现出来,这是由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特性所决定的。因此,企业对社会责任战略绩效的考核也应当强调长期效果,而不能急于求成,否则是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