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报业产品标准化管理机制
(一)标准和标准化管理
所谓标准,是指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而标准化管理则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从而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二)报业产品标准化管理
报业产品标准化管理就是在对报业产品的管理中推行标准化工作,以保证报业产品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2001年1月6日,新闻出版署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4号新闻出版署令——《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办法中指出:为加强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化管理,促进新闻出版业技术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新闻出版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制订、修订与新闻出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组织和监督标准的实施;指导和推动产业开展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是新闻出版行业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标准化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并纳入科技发展计划。产业标准化工作是产业发展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搞好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有关各产业要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领导并将其纳入产业发展规划。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新闻出版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要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新闻出版规律并与国际接轨的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化体系。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化工作应及时收集、研究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由此看来,在报业产业化运作的背景下,报业产品的管理早已纳入标准化的轨道。报业实践中具体制定的报业产品标准有保证报纸编校质量的标准;加强报纸语言文字规范的标准;为了使报纸印刷质量管理走向标准化、数据化、规范化,于2003年6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的《新闻纸的冷固型油墨胶印》(GB/T17934.3—2003)国家标准(简称国标)以及从2004年1月起执行的中国报协印刷工作委员会制定的报纸印刷质量贯彻标准实施细则及年度质量检测办法,办法中明确规定了报纸图片、题字、墨色、外观质量要求的数据化标准等。这些标准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成为报业产品管理的准则和依据。
(三)建立报业产品标准化管理机制的意义
推行报业产品标准化工作的一个直接、主要的目标,就在于获得全面的、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搞好报业产品标准化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标准化是合理组织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科学依据。有了依据,各项工作就有了衡量的尺度,从而可以减少生产盲目性以及管理中的混乱现象,简化生产管理程序,明确管理职能。与此同时,推行标准化管理还可以使管理方法定型化,管理程序简单化,从而提高报业的科学管理水平。
其次,标准化是报业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可靠基础。报业产品生产要实现大批量、高质量、高速度,就必须进行专业化、协作化生产。而专业化、协作化生产必须依靠标准化工作。只有在标准化的基础之上,报业按照标准组织报业产品的生产,报业产品的性能才能适应其使用要求,也才能在专业化基础上进行协作。
再次,推行标准化工作能够使报业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这是因为实行报业产品标准化能够从技术上保证报业产品的高质量、低成本,因而可以提高报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总之,报业产品标准化管理是报业管理的基础,它贯穿于报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环节,是促进报业发展,提高报业产品质量,增强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同时,报业产品标准化管理也是报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组织现代化生产,降低成本,实现科学管理,获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深入开展报业产品标准化管理,加强标准的制定、实施以及标准实施过程的监督工作,将报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对于广泛开拓报业产品市场,提高报业的整体综合实力,进而推动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