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笔试)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播音工作的性质包括创造性、艺术性、( )、多质性。
2.( )指一个句子在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下声音的态势,或者说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向。
3.语音的最小单位是( )。
4.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音是( )。
5.新闻工作者要“三贴近”,是指要( )、贴近实际、( )。
6.( )属于一种联想、想象活动,是播音员、主持人再造想象特点的概括。
7.( )是我国传统声乐艺术提及咬字方法时所用的一个术语,它的具体内容既包括发音的基本要领,也包括发音的审美要求。
8.( )是播音员或主持人因语言符号(文字的、声音的)达于客观事物,从而接受其刺激并主动体验产生内心反应的过程。
9.对象感强的播音特征是:( );表达丰富亲切。
10.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的原则有:( )、坚持准确的原则、坚持密集的原则、坚持迅捷的原则、( )。
11.播音员、主持人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形象,包括声音形象、屏幕形象和( )。
二、单选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播音主持工作的作用是( ):①传递信息,体现态度,揭示语义内涵,表明思想实质,具有了解和认识社会的作用;②传达感情,形象具体生动,吸引感染受众,具有鼓舞、教育、激励作用;③可以表达个人对社会现象的观点;④规范美化语言,建设语言文明,具有语言表达的审美示范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设身处地”,可以帮助播音员、主持人( )
A.缩短与稿件所述情景的时空距离和人物的心理距离等;
B.拉大与稿件所述情景的时空距离和人物的心理距离等;
C.模糊稿件内容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3.情景再现要求( )
A.以情为主,情景要交融;
B.以景为主,情景要交融;
C.情与景不可兼得,有一即可。
4.关于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播音主持是播音员、主持人的个人活动,在“大众传播”的层面上,它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
B.播音主持不是播音员、主持人个人的随意活动,在“大众传播”的层面上,它具有“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的特点;
C.播音主持必须严格依据稿件和编辑意图,不允许有播音员、主持人个人的发挥。
5.在感受、态度和感情中,态度是指:( )
A.“感之于心,受之于外”;
B.创作者对外界刺激的估量、判断和评价;
C.是创作者情操、性格、毅力等个性的表现。
6.在播音创作一线,时有特殊紧急情况发生,有的时候紧急稿件要上直播没有时间备稿,因此,( )
A.要准确迅速地完成播出任务恰恰取决于平时备稿的好习惯;
B.要养成平时不备稿的习惯,才能不拘于形式;
C.备稿是练习的要求,对于实际工作意义不大。
7.广播电视即兴口语创作坚持准确性的原则,就是指( )
①要用最恰当的字句,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表现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②用老百姓原生态的语言来进行表达,准确就是要还原生活;③口语表达中要掌握丰富的词汇,要会恰当地选择词语进行传播;④汉语的词汇是相当丰富的,同是表示一种情态,同义词就可能多达几个甚至几十个,用哪一个都能让人听懂。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8.社教服务类主持人的语言要( )
A.深入浅出,耐心细致,富于生活气息;
B.感情饱满而质朴,要爱憎分明;
C.自然随意,轻松幽默;
D.刚柔相济,郑重大方,反应机敏。
9.人们在日常交谈中如果说话中途被打断,会觉得对方不懂礼貌、不尊重人,心里会很不舒服,这是人们一种普遍的心理。所以,有教养的人在友好的交谈中尽量不去打断别人的谈话,这是谈话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因此,在主持人节目中( )
A.有探讨和争论,出现不理智的情况也是难免的;
B.为了礼貌,千万不要乱插话,更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话;
C.放弃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不要使嘉宾难堪;
D.在必要时可以用委婉巧妙的方式打断或对错误的观点不露痕迹地予以提示。
10.下列( )中没有轻声音节。
A.你们 B.葡萄 C.电视 D.孩子
11.下列( )中的“一”的读音声调与其他三个不同。
A.一届 B.一家 C.一次 D.一会儿
12.请选择下面说法中正确的一项。( )
A.说话中声音的停连不仅是人的生理需要,更是人们表情达意的需要;
B.说话中声音的停连只是人的生理需要,表情达意的时候需要用重音;
C.停连主要根据个人的习惯和风格来决定。
13.播音中固定腔调的形成是因为( )
A.语势处理和表达方式太单一了;
B.语势的规定限制了语言的多样化发展;
C.播音内容和形式大多相近或相似,不免形成固定腔调。
14.播音员主持人的“政治意识”是指( ):①要做好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②要发挥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桥梁作用;③包括党性意识;④要绝对“客观地”播音和主持;⑤党性与人民性是一致的。
A.①②③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5.播音员主持人的“责任意识”是指( ):①维护新闻“纯客观”的责任;②自觉宣传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责任;③自觉建设先进文化的责任;④自觉反应、满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责任;⑤自觉强化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责任。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三、多项选择题(4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主持人运用话题技巧,包括下面一些方面( )
A.要考虑到栏目和自己今后的发展,尽情发挥;
B.要考虑到不同受众的文化背景、心理特点和欣赏品位;
C.要考虑到自己的专业特长、个性特点;
D.对话题所涉及领域的熟悉和了解程度;
E.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素材内容和栏目的要求。
2.确定停连的位置可以从下面一些方面入手:( )
A.准确理解语句的意思; B.正确分析语句的结构;
C.恰当体会情景神态; D.合理处置标点符号。
3.播音员主持人要具备“大局意识”,就是要( ):
A.始终站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的高度看问题,也就是要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高度上去看待问题;
B.从国际和国内形势的整体的高度去看待问题;
C.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D.一切以人民长远利益为标准,可以忽略现实利益;
E.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4.“基调”是指:( )
A.稿件总的思想感情色彩和分量;
B.播音时总的态度倾向;
C.某一句或某一段的感情色彩和分量;
D.播音时声音的高低。
四、简答题(共3题,20分):
1.播音主持中对象感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7分)
2.谈谈串联语的主要功能。(6分)
3.如何正确认识播音员主持人形象的内涵?(7分)
五、论述题(10分)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播音主持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六、写作(15分)
(略)
模拟试题(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新闻性;2.语势;3.音素;4.清音;5.贴近生活、贴近群众;6.情景再现;7.吐字归音;8.感受;9.体现人文关怀;10.坚持真实的原则、坚持精美的原则;11.社会公众形象
二、单选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C 2.——A 3.——A
4.——B 5.——B 6.——A
7.——C 8.——A 9.——D
10.——C 11.——B 12.——A
13.——A 14.——B 15.——B
三、多项选择题(4题,每题3分,共12分)
1.——B.C.D.E 2.——A.B.C.D
3.——A.B.C.E 4.——A.B
四、简答题(共3题,20分)
1.播音主持中对象感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7分)
(一)对象感定义及阐述。
所谓对象感,就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受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传达稿件、节目的精神实质。
阐述:(1)播音主持的工作环境和传受双方交流具有特殊性。(2)对象感属于某种联想、想象的东西。
(二)对象感的意义:(1)明确“对谁说”,激发播讲愿望;(2)调动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3)增强语言表达的吸引力和语言传播效果;(4)有助于解决播音主持中缺乏对象感造成的问题。
2.谈谈串联语的主要功能。(6分)
答:(一)何谓串联语
串联语,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在组织、串联节目各组成部分的时候,即兴发挥的话语。
(二)串联语的主要功能
(1)衔接转换的功能;(2)补充完善的功能;(3)阐发和点化的功能;(4)沟通和交流的功能。
3.如何正确认识播音员主持人形象的内涵?(7分)
答:(一)播音员主持人形象的基本内容
包括职业形象和个人形象两个方面。职业形象是播音员、主持人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形象,包括声音形象、屏幕形象和社会公众形象。个人形象是播音员、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的本色属性。由于播音主持岗位的特殊性,播音员、主持人不仅在工作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都要保持良好仪表和文明举止。
(二)播音员主持人形象的内涵
(1)作为媒体直接代言人,代表政府的声音和媒体的形象,具有公信力,负有重大社会责任。
(2)作为社会公众人物,代表社会主流文化,具有影响力,应成为“德艺双馨”的新闻工作者。
五、论述题(10分)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播音主持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答:(一)播音主持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表现为:
(1)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坚持正确的导向;(3)遵守宪法、法律和新闻工作纪律;(4)尊重受众;(5)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二)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认识。
六、写作(15分)
(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