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报纸编辑策划

报纸编辑策划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报纸编辑工作指报纸编辑在报纸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报纸编辑工作的业务范围包括策划、编稿和组版3部分。报纸编辑策划是指报纸编辑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媒体行为所进行的策划。报纸编辑方针策划主要包括确定报刊宗旨、编辑方针。中观策划主要是以报纸版面及下设的专栏、专版和专刊为策划对象,一般由栏目或版面负责人组

案例导入

2011年10月13日,广东佛山年仅两岁的女孩小悦悦在一个五金市场上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施以援手,把小女孩救起。在经过了多天的抢救之后,最终还是没能够留住小悦悦幼小的生命。

“小悦悦事件”引起了媒体和民众的关注和热议。《南方都市报》对此突发事件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性策划报道:从16日开始对小悦悦事件进行大篇幅的报道,通过对小悦悦父母的采访报道、好心人陈贤妹的采访报道以及路人的采访报道,清晰地向读者呈现出小悦悦遇害的经过与结果;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收集社会各界——专家评论、法律界、政府态度、网友等的不同观点与看法。《南方都市报》在“小悦悦事件”的报道中不仅仅局限于小悦悦遇车祸后因抢救无效离世的普通交通事件,它还深入调查小悦悦遇车祸时为何18位路人无一人出手援救的真正原因的反思,引导舆论由谴责、祈福、哀悼、追责延展到从法律、制度角度进行探讨,乃至对公民意识和公民能力的培育。除此之外,《南方都市报》还特意设立特刊,宣传自救与救人知识,刊出《孩童看护手册》,为民众设立一个安全知识学习的平台。

《南方都市报》关于“小悦悦事件”的专题报道有何特色?

课程内容

7.1.1 认知报纸与报纸编辑

(1)报纸的定义与分类

1)报纸的定义

报纸是指有固定名称、刊期、开版,以新闻与时事评论为主要内容,每周至少出版一期的散页连续出版物。[1]

2)报纸的分类

报纸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报纸幅面大小分,可分为对开报和四开报两大类。

以报纸内容分,可分为综合性和专门性两种。

以发行范围分,可分为全国性报纸、地方性报纸和跨区域报纸。

以出版的时间分,可分为每天出版的日报、晨报、午报、晚报,每周出版一次的周报,每周出版2~ 3期的周二报和周三报,也有每10天出版一期的旬报。

以属性分,有党报与都市报之分。

我国原新闻出版署曾将报纸分为机关报、行业报、社会群众团体报、企业报、晚报、生活服务报、文摘报、综合类报、军报等。

(2)报纸的传播特点与优劣势

1)与同为印刷媒介的杂志、图书相比

受众面广,数量庞大。报纸尤其是综合性日报满足的是大多数人的基本信息需求,而杂志和图书则相对专门化一些,报纸读者的数量也远远超过了杂志和书籍。

信息量大。报纸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不断地变厚,通过扩版加页,增加信息量。

时效性强。报纸中最重要的品种是日报,遇到突发新闻,随时可以出号外。而杂志中即使是出版周期最短的品种——周刊,在时效性上也不及报纸。图书的时效性就更弱了。

制作简便,成本低廉。报纸用新闻纸印刷,且多是不用装订的散页出版物,较之装帧精美的杂志和图书而言,生产成本低廉。

影响力大。由于受众数量庞大,又能及时传播信息及观点,提供服务,报纸自然也就拥有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2)与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相比

选择性强。报纸读者可自由掌握阅读的时间、地点、内容、速度、顺序等。

可保存性强。报纸可以反复阅读和相互传阅。

长于深度表达。报纸可以通过文字与图片的结合,深化报道内涵,供人仔细品味、反复咀嚼,以深度弥补现场感和时效性的不足。

时效性差。报纸出版过程复杂,程序繁多,印刷次数有限,且报纸的递送还要依赖交通运输工具,时效性难以与可对事件现场进行同步直播的广播电视媒介媲美。

读者范围局限性较强。阅读报纸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需要读者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对受众文化程度的要求比较高,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报纸受众面则更窄。

感染力相对较弱。报纸无法提供活动的视觉形象和生动的听觉形象,在报道形式上既缺乏电视新闻的动态,也不及广播报道亲切。

(3)报纸编辑工作的内容与特点

1)报纸编辑工作的内容

报纸编辑工作指报纸编辑在报纸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报纸编辑工作的业务范围包括策划、编稿和组版3部分。策划指报纸策划和报道策划,编稿指分析与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和制作标题,组版指配置版的内容和设计报纸版面。

2)报纸编辑工作的特点

①报纸编辑是办报方针的执行者,是报纸形象的设计者。

②报纸编辑是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记者从事采访写作的指挥员和参谋。

③报纸编辑是各种新闻资源的整合者。通过编辑的归纳、加工,对新闻素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7.1.2 报纸编辑策划的内容

报纸编辑策划是指报纸编辑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媒体行为所进行的策划。这种策划既包括报纸编辑人员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决策与设计性工作,又包括对报道策划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报纸编辑策划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1)宏观策划

宏观策划是报纸最根本性、最基础的总体策划,它解决的是报纸整体定位和发展目标、发展理念等大问题。从事这种创造活动的通常是报社总编辑、编委会成员、新闻采编部门的负责人等,还有一些从社会各界邀请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以及报纸的热心读者。宏观策划一般是在报纸创办或改版时进行,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报纸定位策划

报纸定位策划包含报纸读者定位策划、报纸功能定位策划、报纸形象定位策划3个方面。报纸读者定位策划就是要确定报纸的目标读者,明确报纸为谁而办;报纸功能定位策划是确定报纸所要承担的职能和所要发挥的功用,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指向性规定;报纸形象定位策划就是报刊自身的追求,即决定报纸具有什么样的风格品位。

技能提示

报纸定位的3种导向:

①读者导向,以读者对象为基准来确定自己的位置。明确读者是谁,如何吸引他们。②竞争导向,以竞争对手为基准来确定自己的位置。明确竞争对手是谁,如何赢得竞争优势。③主体导向。以主体优势为基准来确定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特长、优势何在。

2)报纸编辑方针策划

报纸编辑方针策划主要包括确定报刊宗旨、编辑方针。报刊宗旨是传媒创办的目的,一般用宣传性的口号对社会公布。如同为财经类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以“新闻创造价值”为其报道理念,《经济观察报》则强调“理性,建设性”。编辑方针是编辑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最高准则,它规定了新闻内容的范围构成、重点及其特色、风格等,体现了报刊的立场和观点。

案例7.1

《南方周末》定位的三次历史演变

《南方周末》创办二十多年来,一直在寻找与不断变化的中国实际的结合点,通过对社会实际的超前把握来建立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与此相对应的是,其报纸定位发生了三次较大变化。

第一次定位:1984年《南方周末》创刊,对开四版,定位为娱乐型周报,侧重介绍文化(“专家视角”“彩色广场”)、娱乐(“时尚”“旅游”“芳草地”)、学术(“周末茶座”)、名人轶事(“艺林”)、经济(“经济与人”“消费广场”)、时政(“时事点评”“人与法”)、言论(“纵横谈”)等内容。当时的《南方周末》定位于具有岭南特色的“都市休闲”报,以刊登消遣性、娱乐性新闻为主,更加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第二次定位:20世纪80年代末期,全国周末报市场风起云涌,得到迅速发展,也难免鱼龙混杂,《南方周末》敏感地意识到周末报的冬天即将到来。它敏锐地发现了社会转型种种矛盾和问题背后所蕴含的媒体对于舆论监督和引导的巨大需求,以“正义、良知、爱心、理性”的报道宗旨,大胆的舆论监督、深切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弱势群体的持续关注为其报道风格,成功转型为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性大报之一。

第三次定位:进入21世纪,深度报道和批评性报道一时风行,而以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见长的《南方周末》则认为,真正的主流媒体应把触角伸向更宽广的领域。将其受众清晰表述为“知识型读者”时,首次清晰表述了自身的读者定位:面向主流人群,锁定意见领袖,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该报通过增加时政版,创立城市专版,向理性的严肃类报纸转型。

(2)中观策划

中观策划主要是以报纸版面及下设的专栏、专版和专刊为策划对象,一般由栏目或版面负责人组织牵头。策划的内容包括版面设置、栏目设计、版面(栏目)内容定位、版式设计及包装等。一个优秀专栏、专版和专刊的策划,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要新、奇、特,这既是策划的难点,也是策划的亮点所在。策划全新的版面、改版等都属于中观策划。

(3)微观策划

微观层面的策划,实际上就是报纸新闻报道策划,是指采编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按新闻规律进行超常的、有创新的谋划与设计,以突出报纸特色,满足受众需要,提高传播效应。从新闻报道工作展开的流程来看,新闻报道策划主要包括:

1)新闻选题策划

选择哪些客观事物,抓什么问题进行报道就是新闻选题策划。一般而言,选题时要根据党和国家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大局,结合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以及报纸报道的客观条件进行选题。

2)报道意义策划

报道意义策划是对选题策划的发展和深化。编辑通过对选题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挖掘,提炼出新闻选题中所蕴含的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对舆论进行有效引导。

3)报道形式策划

报道方式是指新闻编辑根据报道目标,运用各种方式组织若干相关报道,使之形成具有一定报道规模或持续一定时间的整体报道。

7.1.3 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1)新闻报道策划的主要类型

1)可预见性策划

这是对能够提前获知的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策划。所谓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如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嫦娥二号升天等便是属于此类。非事件性新闻往往把多个事件、人物或地点发生的新闻点结合起来,综合反映某些人物与事物的变化,注重分析指导和对主题思想的挖掘,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报道都属于此类。

2)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策划

这种策划也称为即时性策划报道,是指无法预见的突发性事件一经出现而立即进行的报道策划,包括自然灾难、战争、车祸、火灾、房屋倒塌、暴力事件等。突发性新闻事件往往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是各家报纸竞相报道的对象,但对其策划不可能提前进行,对报道过程也无法进行预先控制,只能随新闻的发生、发展做出即时反应和调整。编辑在这种策划中要关注详情和时效,始终把握事态发展,首发新闻和后续报道要一气呵成。

案例7.2

《华西都市报》四川汶川大地震报道

汶川地震发生后,华西都市报快速反应,安排记者采访,并随着灾情发展和政府救援行动的展开,在很短时间内就对报道的主题、方式和手段进行了迅速决策。该报及时将常规版面调整为:一版刊登领导亲临灾区慰问群众的动态信息,二版为紧急动员,三版为紧急救援,四版为灾情扫描,五版为成都抗灾,六版为危情时刻,七版为震波冲击,八版为患难与共,九版为科学抗震。该报的报道策划注意选择报道重点,确定报道方案,同时敏锐地反馈读者信息,配合政府稳定社会秩序,澄清虚假传言,普及地震自救知识,做到快速充分、及时透明地公开信息,第一时间抢占了舆论制高点。在此基础上,该报还积极策划各项赈灾活动。一系列行动充分反映了媒体的社会担当和职业精神。[2]

3)常规性报道策划

这是指对日常新闻报道的一种常规性报道策划,具有周期性的特点。这一类新闻不像重大新闻和突发事件那样具有让人“一见钟情”的魅力,往往是相对平淡、静止,这更加需要记者与编辑主动策划,以制度化、规范化的策划运作保证新闻传播效果。

4)联动型新闻报道策划

这种策划又叫新闻事件策划,是指新闻报道策划与其他策划活动(主要为公益性活动)相关联,并相互间发生作用的新闻报道策划。在这种策划中,报道策划与活动策划“联动”,编辑记者参与设计、促成新闻事件的发生并加以报道,他们既是事件的观察者、报道者,同时还是事件的参与者、组织者,甚至是实施者。

(2)报纸新闻报道策划方案的主要内容

1)明确报道的范围、重点与效果

报道范围是指报道对象是哪些人和事,报道面有多大。报道重点则规定了哪些是报道的核心人物或核心事件、核心问题,并在媒体上也需要予以突出表现。[3]

2)规定报道规模、进程与时机

报道规模是指报道持续进行多少时间、占据多大版面空间和多少栏目配置、运用多少采编力量。报道进程是指报道过程的安排,即报道何时开头、何时推进与扩展、何时结束以及各阶段之间如何转接。

3)编排新闻报道的发稿计划

发稿计划是报道进程中各阶段刊出新闻稿件的统筹规划,包括确定每条稿件的题目、内容、体裁和篇幅,确定稿件刊出的先后次序与具体时间,稿件在版面上的位置。发稿计划是对报道规模与报道进程的具体落实。

4)设计报道方式与表现形式

常用的报道方式主要有:

集中式——短期内组织大规模、多篇幅的稿件集中于一定的版面,形成较大声势,具有强烈、醒目的效果。

系列式——着重于组织报道事物各个侧面的稿件,集不同角度的报道为一体,达成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启迪性。

连续式——对事件或问题的发展变化进行追踪,连续发出报道,反映其全过程,取得及时、深入、扣人心弦的报道效果。

组合式——集中一组稿件反映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同类情况,或同一主题、不同门类的情况,形成较大的报道规模。

读者参与式——吸引读者参与新闻报道活动,读者的活动与意见构成报道的主要内容之一。

媒介介入式——新闻记者参与报道客体(一般是社会公益性活动),成为其中的重要角色。

媒介联动式——与其他新闻媒介共同进行同一主题的报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扩大传播效果。

(3)新闻报道策划要点

1)选题创意要把握正确导向

新闻报道策划要摒弃平庸,追求创意,彰显独特。但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新闻报道策划不是策划新闻事实。因此,新闻报道策划必须以尊重客观存在为前提,无论是对选题的确定、内容的选择、规模设计,还是调整、修正,都必须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要善于把握报道的分寸与报道平衡性,不能哗众取宠或人云亦云。那种为了博得眼球而凭空设想,用主观想象代替或左右事实的“策划”,应该坚决予以抵制和反对。

案例7.3

中国新闻网和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某栏目记者曾为“考察”医德医风,对杭州的医院做了一次暗访。记者用一个崭新的玻璃杯泡了一杯绿茶,并将茶水当作尿样,分别送往10家医院做尿常规检测,结果有6家医院不同程度地从茶水中检测出白细胞和红细胞,有5家医院给记者配了消炎药,总计药费1 300元。“茶水发炎”报道由此出炉,并迅速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支持者认为,媒体的这次策划意在维护公众利益,算得上大快人心之举;而反对者则表示,此举不符合新闻操作规范,背离了新闻职业道德,并且在事实上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很快,卫生部作出了正面回应:让医院的尿检程序去检验茶水,无异于打乱了有具体运行环境设定的电脑程序。《人民日报》也以《“茶水发炎”与媒体责任》为题发表评论,指出媒体记者假扮患者、伪造病史的“游戏”,不仅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也掩盖了医学诊断的客观事实。不管初衷如何,“茶水验尿”之类的新闻策划都是违背新闻规律的,它不但使群众受到误导,也使新闻的真实性和媒体的公信力受到损害。

2)要准确定位,突出报纸个性和特色

许多新闻资源具有明显的共享性特征,编辑策划要做到独创性、个性化,就要对自身的受众因素、环境因素、采编条件、报纸风格等进行全面分析,找出与同类报纸的差异性,并运用这种差异设计独家的报道选题、报道角度、报道方式和表现风格,力求对自己的读者有针对性。

3)要利用多种手段,有效整合新闻信息资源

比如,近年来在新闻报道策划中屡有创新的节庆日报道策划,各家报社都特别注意以专栏、专版、专题作为整合新闻资源的重要手段。在具体新闻资讯的排列组合中,注意以整合的思维梳理历史,以系统的思维展示成就,以发展的思维解读变化,使报道得以出新、出彩。

4)要善于与其他媒体联动,相互借力

一个好的新闻报道策划的实施往往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提倡全局观念,协同作战。尤其是互联网和其他新兴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报纸如何与新兴媒体之间相互借力,互相造势,以达到新闻资源的增值成为了新闻报道策划的关注重点。

案例分析与实训

请你仔细阅读以下案例,并运用编辑策划原理分析其成功之处。

2011年11月4日,长春晚报独家刊发了一篇报道《一给一付间热热的烤地瓜“交易”着暖暖的爱》,讲述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生们与一个卖地瓜老人之间的故事:在校门口卖了十几年烤地瓜的老人于鸿学和老伴连遭厄运,先是小儿子重病入院无钱手术,后是老伴因脑病昏倒在地瓜摊前生活不能自理,千斤重担落在“地瓜爷爷”一人身上。大学生们想给老大爷捐款遭婉拒后,很多大学生们便不约而同采取尊严式援助,每次多买一些他的地瓜,剩下的零钱也不要了。这一事件经过长春晚报连续报道后,引来省内外诸多媒体争相报道,引来社会各界的捐款,帮助这苦难的一家人走出了困境。

与其他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地瓜爷爷”本身的报道角度不同的是,《长春晚报》记者编辑们在报道策划时,不把玩同情,而是不断挖掘和讴歌那些曾给予“地瓜爷爷”无私帮助的人和背后的故事,并从中找到了更有深度与高度的价值引领——以人性关怀替换掉可怜施舍,以尊重为前提去帮助社会弱者,让更多的人理解尊严式援助的真正含义。正是这种独到的策划意识,在持续近一个月的报道中,人们不仅记住了“地瓜爷爷”,还记住了东北师范大学那些善良可爱的师生们,那些默默帮助老人一家的大学生们,才是真正的温暖之源。

就在一家人将走出苦难之时,《长春晚报》决定在20多天的报道基础上,由晚报记者撰写剧本,并召集草根班底拍摄了微电影《温暖之城》。据不完全统计,这部算不上专业却充满温情和真诚的短片,在市内的户外巨型LED显示屏、公交车车载电视、吉林卫视、网络以及电影院候影厅内播放,吸引了至少有百万以上市民观看,传统媒体报道资源与新媒体形式的嫁接,使得“地瓜爷爷”事件得到更立体化的传播。该报道获得第21届中国新闻奖。

【注释】

[1]参见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报纸出版管理规定》,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2]翟琨,郑梅.总体策划+跟进策划——四川汶川大地震华西都市报一周报道分析[J].新闻与写作, 2008(7).

[3]郑兴东.报纸编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57-6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