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体

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体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报讯昨天,新华社发布消息,称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共同努力,引起广东省部分地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但广东的绝大多数专家对此持保留意见,他们认为是病毒性肺炎的可能性很大。2月18日下午,新华社发出通稿,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布非典的病原是衣原体。世界卫生组织后来宣布非典的病原是变种冠状病毒,此后再也没人称非典病原是衣原体了,此稿也获得高度评价。

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体

广东专家对此持保留意见认为病毒引起的可能性极大

南方日报 段功伟

本报讯昨天,新华社发布消息,称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共同努力,引起广东省部分地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但广东的绝大多数专家对此持保留意见,他们认为是病毒性肺炎的可能性很大。

北京专家认为病原可能是衣原体

为什么将本次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基本确定为衣原体呢?新华社报道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报告,通过电镜观察发现两份死于本次肺炎病人的尸检肺标本上有典型的衣原体的包涵体,肺细胞浆内衣原体颗粒十分典型。

报道说,衣原体是一种在真核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某些衣原体曾经被归为病毒,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气溶胶,直接与病人接触,以及与病禽或鸟类接触而传播,临床表现为肺炎和支气管炎。衣原体引起的肺炎采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治疗非常有效,但必须是全程,足量的规范化治疗。同时对病人加强护理和休息,供给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及充足水分。

报道称,该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广东专家认为病毒性肺炎可能性大

昨晚,记者采访了很多广东专家,他们认为本次非典型肺炎是病毒性肺炎的可能性极大,因而对病原是衣原体的结论持保留意见,理由大致如下:

一、衣原体肺炎一般呈散发性,即零零星星地发生,所以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但这次广东局部地区发生的非典型肺炎有局部流行的特点;

二、衣原体肺炎死亡率不高,大概在0.1%~1%之间,而且发病也不凶险,比如发烧热度不会太高,这与本次发生的非典型肺炎不同;

三、衣原体肺炎属肺间质肺炎,肺泡隔会增宽,但这次非典型肺炎死亡病例尸检显示,肺泡隔变化不大;

四、在本次发生的非典型肺炎病例中找到了病毒包涵体,这是诊断为病毒性肺炎的重要依据。

鉴于此,还有专家说,不能按衣原体的结论来制定治疗方案,否则可能造成可怕后果。他们表示会按既定预防治疗方案行事。

专家们说,虽然本次非典型肺炎属病毒性肺炎可能性极大,但到底是何种病毒引起尚难确定。这需要多长时间很难说,因为病毒有很多种,很难分离。不过暂时找不到病原体不可怕,可以针对具体症状,对症治疗。

作品评价

关于衣原体的争论,是抗击非典斗争中一起重大事件。在争论中,广东专家尊重科学,没有认同北京专家的意见,坚持实事求是,为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作出重要贡献。从而使这起争论在学术科研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南方日报在全国众多媒体中第一次如实报道广东专家的观点,既鼓舞了广东专家的士气,也显示出媒体和记者所具有的巨大职业勇气。报道的推出过程是这样的:非典疫情发生后,所有人都想知道其病原究竟是什么。2月18日下午,新华社发出通稿,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布非典的病原是衣原体。对于这一“期待已久”的结论,广东专家大多数持不同意见。记者得知情况后,马上采访,连夜赶稿,在各媒体都刊播“衣原体结论”当天,唯独南方日报独树一帜推出这篇报道。

这篇报道因为与众不同而受到广泛关注,引起强烈反响。广东专家称赞报道敢说真话,备受鼓舞。虽然报道一度受到批评,但事实证明,广东专家的意见是对的。世界卫生组织后来宣布非典的病原是变种冠状病毒,此后再也没人称非典病原是衣原体了,此稿也获得高度评价。广东取得非典最低病死率的好成绩,与专家实事求是的态度密不可分。

作者简介

段功伟,1974年生于湖北,199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曾获广东新闻奖多次(其中一等奖4次,二、三等奖数次),获中国新闻奖三次(其中一等奖1次,三等奖2次)。代表作有“包机救人”系列报道、“千里接救中毒女工”系列报道、知名通讯《激流中的南山》等。他曾获得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员工标兵等荣誉称号,并当选为广东青年志愿者行动十周年最具影响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