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少儿出版市场化带来的影响

少儿出版市场化带来的影响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少儿出版走向市场化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经过市场竞争,目前少儿出版物的品种和形式极大丰富,少儿出版物的质量显著提高,并积极进军国际少儿图书市场。少儿出版打破“大锅饭”的旧体制,建立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解放少儿出版的生产力,促使其多创造面向少年儿童的精神产品。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强大的社会组织力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完善,国家在出版体制方面也陆续出台了新的政策,将出版业引入了市场化发展的轨道,少儿出版也被纳入了市场经济的框架之中。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少儿出版也已经具备了走向市场化的基础条件,这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少儿出版物无论品种还是数量,近年来都大幅度增长。二、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生活水平、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的逐步提高和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家庭、幼儿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对于少儿读物的重视程度和消费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为少儿出版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对少儿出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出版管理方面有关的制度、贸易规则、政策法规日益完善,为少儿出版进入市场化发展提供了相关的保证。

国家将少儿出版纳入市场经济发展轨道,使我国少儿出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无论在少儿出版实践活动上,还是少儿出版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都迎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深刻的转变,少儿出版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和价值体系运转,建立少儿出版新的运行规则和经济价值取向。

一、少儿出版市场化的积极作用

少儿出版走向市场化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经济体制,市场通过价格体系和供求关系使资源在不同的利益实体间流动,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由此,市场经济需要企业之间通过竞争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这就必然会产生竞争中的优胜劣汰。我国少儿出版的市场化属于外源强迫型市场化,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将少儿出版活动逐步纳入到市场经济运行的轨道上来,通过市场机制来对少儿出版活动中的各种资源进行配置。

少儿出版市场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壮大我国的少儿出版业,满足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少年儿童日益增长的文化和阅读的需要,更好地面对日益增强的国际少儿出版的竞争,同时推动我国经济领域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少儿出版市场化,是在经济运行方式上进行改变,但是少儿出版的文化价值追求、社会价值追求和政治价值的追求依然不变。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正是为了更好地保证以上种种价值追求的实现,这才是少儿出版市场化发展的目标。

少儿读物进入市场,就要受到市场供求规律的调节,参与市场上的平等竞争,接受读者的选择和市场的选择,不能再像计划经济体制下那样,由国家来统一包销。少儿出版物应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少儿出版需要通过市场竞争来赚取利润,获得再生产的资本。这种市场机制,对于少儿出版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使得少儿出版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完成了由事业生产型向企业生产经营型的转变。经过市场竞争,目前少儿出版物的品种和形式极大丰富,少儿出版物的质量显著提高,并积极进军国际少儿图书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促使少儿出版单位提高了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并开始积极寻求激发读者阅读热情、开发更为广阔的市场的途径。“人类的出版活动一旦融入市场制度,便萌发出自身的产律。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出版走向市场是出版产业发展的第一步。”[1]我们可以将少儿出版市场化的积极作用总结为以下两点:

(一)提高少儿出版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

经济是基础,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少儿出版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就难以充分实现自身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也没有能力抗衡国外少儿出版的冲击,对于少年儿童民族文化的培养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那样,少儿出版的重要性就无法得以充分体现,只靠讲大道理,靠国家政策的扶持,行业的发展是有限的。少儿出版打破“大锅饭”的旧体制,建立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解放少儿出版的生产力,促使其多创造面向少年儿童的精神产品。正如郝振省在《推演出版业改革的逻辑》一文中所指出的,“应该强调以产业属性来体现意识形态属性,以经济效益来保证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现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依靠强大的新闻出版产业的实力来宣传扩张自己,想要巩固我们的阵地,首先应追求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市场规模。”[2]同时,市场经济体制有助于增加少儿出版者的经济收入,改善从业人员的生活水平,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毕竟现阶段我们还属于经济人,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谋生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市场化也能够促进少儿出版的繁荣和兴旺。

(二)市场经济环境改变了少儿出版的传统观念,使之树立了精神产品是特殊商品的新观念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少儿出版业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少儿出版物仅仅看作一种精神产品,更多强调的是少儿读物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忽视也回避了少儿出版的经济价值。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少儿出版的观念也逐渐发生了深刻改变,出版人认识到少儿读物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虽然承担着文化传播、教育与政治宣传等特殊作用,但是它同时又同一般物质商品具有共同之处,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这种对于少儿出版价值的全面认识与理解,打破了少儿出版者过去不肯也不敢言利的观念,产生了在实现少儿出版社会效益基础上追求少儿出版经济效益的意识。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少儿出版只要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行政指令和出版计划工作就可以,不用考虑少儿读物的市场状况,也不必担心少儿读物的市场销售情况。随着少儿出版体制和机制的转变,少儿出版在注重少儿读物所创造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投入广阔的文化市场,深入了解少年儿童阅读需求的变化,从而依据少儿文化市场的需求开展选题策划和编辑出版工作,提供适销对路的少儿读物,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市场竞争机制被引入少儿出版活动的各个环节,多劳多得,奖勤罚懒,优胜劣汰,增强了少儿出版的竞争意识。竞争的存在一方面给少儿出版者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另一方面,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机制也给他们带来了动力,促使我国少儿出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少儿出版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少儿出版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变少儿出版者的思想观念,推动了少儿出版的繁荣与发展,但同时,由于一些少儿出版者在少儿出版运行方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经济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没能正确对待少儿出版的经济价值问题,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从而给少儿出版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市场经济按照利益、金钱、利润作为自身运行的规则,要求一种公平交易、平等竞争与优胜劣汰的利益活动。个体的现实利益被凸显出来,金钱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也是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市场经济本身存在这种局限性,如果少儿出版者在少儿出版市场化的进程中不能运用出版的人文精神来加以控制,就会导致对少儿出版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的追求被片面的经济利益追求所冲击。现实的经济利益追求一旦充填少儿出版者的头脑,物质主义、拜金主义泛滥,少儿出版要忠诚地为广大少年儿童服务,要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核心目标就会形同虚设,职业道德和少儿出版的人文追求将荡然无存;对于金钱的贪欲也将使部分少儿出版者忘记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对于图书的渴望,而只将目光紧锁在城市少儿消费市场上,这与我们当前提倡人文关怀、努力缩小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是相背离的。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少儿出版领域已经有所表现,比如:

1.一些市场竞争力薄弱的少儿出版社,不是从提高自身出版水平的角度出发来改进工作,而是唯利是图,以国家所赋予之权谋单位局部之利,通过出卖书号的违法行为不劳而获,给一些私营书商出版带有色情、迷信、暴力、恐怖等不健康内容的少儿读物和质量低劣的少儿读物提供了机会,给少年儿童的身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一些出版社大量出版装饰、包装豪华的精装书、礼品书,脱离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造成产品积压,从而带来不必要的浪费。

3.追逐少儿出版的热门选题和热点,疏于对作品的精心编辑和再创作,造成市场上大量跟风读物的出现,缺少创新精神,缺少精品,这样只会给少年儿童和家长带来选择少儿读物的困惑,造成审美疲劳,怎么可能提高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吸引少年儿童亲近图书、阅读图书,从而实现少儿出版的文化追求呢?

4.过度炒作是少儿出版市场化以后出现的另一个问题。必要的宣传和推广在当今少儿出版物极为丰富的情况下是必要的,但是,有些少儿出版者却不在选题策划、组织作者写作、编辑加工上下足功夫,而是把力量完全用在了对出版物的炒作上,认为一本书炒得好,不好也好;炒不好,好也不好。这种做法完全将少儿出版这一文化行业视为纯商业行为,片面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不是在做好书的基础上追求经济利益。

5.一些出版人急于获得经济利益,心浮气躁,失去了“十年磨一剑”下大力气出版精品力作的长期规划,而只重视短期经济效益,从而造成了一些俗气、质量不高的少儿读物的出现。

6.少儿出版在制定选题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市场调查,了解少儿读者的阅读需求和社会对于少儿出版提出的新要求,这样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又能满足少年儿童和社会需要的少儿读物,但是现在有些少儿出版者,为了出版的读物有市场,只顾一味迎合读者的不健康需要,生产庸俗甚至封建迷信、低级趣味的出版物,对广大少年儿童读者造成不良影响。

7.少儿出版市场化的影响也波及到了少儿读物的创作者,他们中的一些人以自己的作品能否进入市场、能否获取较大的市场覆盖率作为衡量创作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创作的唯一目标就是冲击市场,冲上销售量排行榜,从而由追求社会效益转向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丧失了对艺术个性的追求。在思想上,作家的人文精神也发生了巨大的“断裂”,作家不再一味地追求“精神”,与此相反,作家对利的追求常常盖过对义的追求,出现了从精神审美到现实功利的趣味转移。[3]有些作家的创作甚至失去了自主性,为了谋求经济利益,完全按照出版单位的要求进行创作,哪里还有精神审美的终极追求。在这种状况下,少儿出版者放弃了自己作为把关人的重要职能,而是成为了创作者的合伙人,共同谋求经济上的收益,结果必然导致作品质量下降,削弱少儿读物对少年儿童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引导。

8.目前,少儿读物的题材和体裁出现了严重不平衡的问题,比如,大部分儿童文学作品的题材都集中于城市生活,反映农村少儿生活的作品相对来说很少;就少儿读物的体裁来说,童话、小说的量很大,而儿童诗、童谣、散文、寓言等体裁的作品相对来说很少。出现这些不平衡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城市少儿对少儿读物的消费能力要远高于农村少儿,童话、小说的市场销售要好于儿童诗、童谣、散文、寓言等体裁的作品。哪里市场好,出版者就把力气花费在哪里,完全忽视了少儿出版在城乡少儿均衡发展与丰富少儿阅读视野中所应承担的重大责任,这些现象,都表明部分少儿出版者的经济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

三、正确看待少儿出版市场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以上所提及的问题确实是在少儿出版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有人因此将责任完全推在少儿出版的市场化上,认为这是在当前中国逐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少儿出版进行转制走向市场化发展的背景下,受到逐利心理、拜金主义的影响带来的恶果。然而,实际上少儿出版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非完全如此。有资料显示,“从导源上看,不少出版机构直接导源于商业的需要或与商业的发展关联尤著”。[4]商务印书馆就是在夏瑞芳等人看到商业所需的账单、簿记等需要印刷,认为此举是有利可图的前提下成立的;中华书局则是在陆费逵预见到清朝灭亡已成定局,不合时代的教科书必将淘汰,教科书出版中蕴含着巨大商机的基础上设立的。其他直接导源于商业或与商业密切相关的出版机构还很多。可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商业,这个人们最不愿与神圣的文化相联系的魔物却导致了上海出版业的勃兴”。[5]当时,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出版社都具有强烈的商业意识,以股份制和“董事会任命下的经理负责制”等市场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来进行运营。历史证明,它们的市场化运营并没有影响其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的实现,甚至它们中的佼佼者还一度将中国出版推上了世界出版史的最高峰。由此可见,市场化并不是少儿出版当前出现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少儿出版出现的问题,是少儿出版发展过程中经济价值取向的变化没有完全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所带来的,属于发展中的问题,毕竟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整个社会还处于一个变革的进行时态中,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少儿出版的改革步伐迈出得更晚,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成熟的理性认识,依然存在许多观念上的误区,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观冲突与利益的诱惑还没有完全的承受力。通过少儿出版管理者、少儿出版人自身和市场机制的调节,少儿出版的经济价值取向必然会走向科学化,从而指引少儿出版健康发展。

[1] 于友先:《现代出版产业发展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

[2] 郝振省:《推演出版业改革的逻辑》,载于中国编辑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前沿地带:把脉转型中的中国编辑出版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3] 韩贺金:《中国文艺生产对作家价值取向的影响》,重庆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第33页。

[4] 陈昌文:《从上海近代出版业看商业出版文化》,《中国出版》2003年第7期,第57-58页。

[5] 同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