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世界人口发展状况
一、人口与人口过程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人口过程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包括了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减少);人口的迁入和迁出(人口数量在空间上发生分布和密度的改变);人口社会结构的改变(职业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和行业结构等)。人口过程反映了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反映人口过程的自然变动指标是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是: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绿色卡片——人口(种群Population)
种群是指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人类这一特殊群体被认为是高级生物种群,它遵循种群生态学一般规律:伴随出生率、死亡率等各项因子的变化,人类种群也发生相应的动态变化。出生率是指一年内每一千人中新生儿数量;死亡率即一年内每一千人中死亡人数;而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就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另外,指数增长、倍增期等指标也能反映人口过程和人口增长规律。指数增长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人口数量以固定百分率增长。倍增期是表示在固定增长率下,人口增长所需的时间。计算公式如下:
Td=0.7/r
式中Td表示倍增期;r表示年增长率。
二、世界人口发展状况
(一)发展趋势
世界人口一直在迅速地增长,而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图2-1和表2-1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人口数字的增长情况。
表2-1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特征
从图2-1中我们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发展的历程,大致经历了3个历史阶段:
1.高、高、低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直到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人口发展绝大部分处于这个阶段。据估算,本阶段人口总数很少,每200km2少于1人,平均每千年增长20‰。
2.高、低、高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们生活和医疗卫生水平也有显著改善,世界人口于公元1600年达到了5亿。经过200年到1800年,人口达到10亿。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增长达到了历史高峰,出现了人口爆炸的局面,以至300年来人口增加了约10倍。
3.低、低、低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由于各种原因,欧美发达国家中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呈现了下降的趋势,有些国家出现了人口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现象,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依然继续增长。从全球来看,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减缓,但全世界每年仍能增加近1亿人。
环境专栏——60亿人口日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在日内瓦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已突破60亿,比上世纪初增加了4倍。人口增加最多的是发展中国家,占增长总数的95%,其中以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和南亚地区增长速度最快,而欧洲、北美和日本的人口增长率影响最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制度的逐步健全使得全球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由20世纪初的46岁增长到66岁,这也是全球人口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由于全球人口增长率和分布地区不同,发展中国家将因人口增长过快而难于脱贫。目前在发展中国家有48亿人不能生活在最基本的卫生环境中,他们当中有1/3的人不能享用清洁水。由于全球人口的迅速增加,城市人口将越来越多,全球能源短缺、缺水等问题也将越来越严重。
据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委员会2001年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目前全世界人口总数为61亿,其中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就占世界总人口的80%。全世界人口数量每年以大约0.2%的速度递增,即全世界每年净增7700万人,但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数量以每年1.5%的增幅上升。
(二)增长特点
1.人口分布
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其中绝大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发展中国家人口猛增,自20世纪60年代起发达国家就出现了人口增长率下降的趋势,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25年,这种情况仍将存在。详见表2-2。
表2-2 近1000年来世界每年平均人口增长率
引自钱易等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有的地区非常稠密,有的地区则人烟稀少。人类主要聚居在地球的四个地区,这些地区的人口密度大,超过100人/km2。它们是:
①西部和中部欧洲特别是英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和意大利。
②北美东中部即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地区。
③南亚次大陆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和斯里兰卡。
④亚洲的远东部分特别是中国东部、朝鲜、日本等地区。
除此之外的其他地区,虽然也有分散的人口聚集比较多的国家或地区(如埃及、尼日利亚、爪哇、新南威尔士沿海地区、普拉特地区、巴西东南部、墨西哥中部高原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等),但通常面积很大,人口密度较小。据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委员会2001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指出,世界较发达地区的人口密度为22人/ km2,而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密度为59人/km2,几乎是发达地区的3倍。
2.年龄结构
世界人口的年龄结构两极分化,发达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轻的多,有生育能力的人多,这就决定了发展中国家今后的人口还要持续增长。从世界来看,人口正在老化,年龄中值从1950年的22.9岁提高到1985年的23.3年。预计到2050年,年龄中值将超过30岁。详见图2-2。
表2-3 人口年龄构成划分标准
环境卡片——人口老龄化
按照联合国规定,不分性别、职业、宗教等,只要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就称为老年人。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来说,65岁以上人口在全体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超过7%以上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的,就属于老年型国家或地区。
3.健康状况
世界人口健康状况都有所改善。所有各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大约下降了1/3。但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健康状况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由于环境恶化造成的健康为害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为严重。
环境专栏——环境恶化危害人类健康
据《世界资源报告1998~1999》显示,世界上每年约有400万儿童死于空气污染引发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250万儿童死于水污染导致的腹泻,350万至500万人患急性农药中毒。该报告指出,23%的全球疾病与环境因素有关,水污染、室内空气污染、大气污染、有害化学污染、森林锐减等环境问题,每年都要夺去几百万人的生命,把几千万人送进医院。报告强调说,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穷人总是更多地承受着与环境有关的病痛。报告呼吁,有关国家应尽快采取措施,改进水质及卫生设备,推广使用无铅汽油,消除农业用水污染,控制环境恶化,保卫人类健康。
4.文化程度
绝大多数国家人口的文化程度都不断提高。但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1/5的成年人不能读和写,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世界大多数国家中,妇女的文化程度都比男性低。
5.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近些年来,世界城市人口增长达到惊人的程度。据统计:工业革命以来,达到1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1800年全世界只有伦敦一座,1850年有3座,1950年增加到115座,1980年达则到234座。据统计,1950~1980年,世界城市人口由6.98亿增加到18.7亿,从占总人口的28.1%增加到42.2%。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增加得更快。195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4%,到1980年上升到82.7%。同时,英国由77.9%上升到88.3%,法国由55.4%上升到78.3%,日本由35.8%上升到63.3%,中国由11.0%上升到29.37%。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大。
环境卡片——人口城市化
人口城市化是指一个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或变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由农村居住变为城市居住的人口分布变动的过程。其表示方法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世界人口预测
按目前的年龄结构和增长率,联合国人口司预测2000年和2050年世界人口分别为61亿和82亿,也可能达到63.6亿和91.8亿。以2000年为界,世界人口绝对增加数量将发生根本性转折。此前,人口绝对增长率逐年增加,此后,绝对增长率逐年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2000~2005年人口总量将增加4.4亿。联合国的预测指出,世界人口零增长的时间为100多年后的2110年,那时世界人口可能徘徊在105.8亿上下。欧美发达国家在2062年以前进入人口静止状态;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最快也需在21世纪末才会实现人口零增长,并且它们的人口总数占世界的85.9%。另据联合国及世界银行的预测,到21世纪末至22世纪初世界人口才能达到稳定值,其低值为72亿,高值为149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