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主要研究内容
本书以区域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思想,以解决自然资源稀缺和环境污染这一思想为逻辑起点,以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为主线,通过对循环经济理论、区域理论、生态学理论及相关经济理论的深入概括和分析,根据区域发展的特点和差异性,设计了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化发展模式,并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化发展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模型。然后以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设计了“长株潭”城市群在循环经济指导下的生态化发展整体模式,并对“长株潭”城市群近几年的生态化发展进行了评价,分析其在生态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同时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本书首先在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化发展模式的研究在理论上还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在实践上也很少针对不同的区域系统地进行模式设计,所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接着,本书进行研究假设和理论研究。主要进行区域主体假设、技术体系假设和价格机制假设。在理论方面主要论述了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区域经济的相关理论、区域生态发展的演进过程、循环经济与区域生态化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然后本书针对中国区域生态化发展的现状,主要从资源拥有现状、资源消耗现状和环境污染现状等三个方面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指出中国在传统经济模式下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了。进一步分析了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九个方面: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对发展循环经济认识不够、企业不重视、缺乏总体规划和宏观指导、法律政策体系不健全、缺乏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且低下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等。同时还从区域一般和具体两个方面对影响区域生态化发展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区域具体因素主要包括区域内的经济状况、地方政策制度、区域内企业的支持力度、区域内的资源状况、区域内的技术力量、区域内经济文化等;区域一般因素主要有政治、法律、经济发展阶段、文化、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人口特征等。
在研究了理论基础和对中国区域生态化发展现状分析后,进入了本书的核心部分,也是难点部分,就是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化发展模式的设计和对这一模式进行评价。在借鉴国内外模式设计的成功经验、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遵循设计的目标、原则,发挥模式的功能,依托模式的主体,不仅分类型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角度设计了企业自主型生态化发展模式、地方政府主导型生态化发展模式和中央政府主导型生态化发展模式三种模式,从资源禀赋的角度设计了资源型区域生态化发展模式、无资源特色区域生态发展模式和资源枯竭型区域生态化发展模式三种模式,而且还分四种产业——区域生态工业、区域生态农业、区域生态服务业、商业回收利用业设计了多种区域生态化发展模式,且建立了这种区域生态化发展模式的创新支撑体系,指出了中国区域生态化发展的近期战略重点,为区域生态化建设规划作指导。紧接着就是对模式进行评价,在研究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性质、目标及技术路线等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通过问卷调查,构建了科学、可操作的区域生态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为区域生态化发展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选择了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基于“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综合赋权的概念模型评价、基于“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综合赋权的直线加权综合评价和基于“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综合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等三种方法和量化模型,旨在评估区域生态化发展模式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程度,为决策提供依据。
最后还对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结合“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现状,利用前面章节设计的模式,为“长株潭”城市群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的生态化发展设计了“虚拟嵌套共生”模式,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数据,利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综合赋权的直线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化发展进行了量化评价,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