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劳动工资支付制度
工资支付制度是指计算支付职工工资的有关原则、标准和具体立法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支付原则、各类人员的工资待遇和特殊情况下的工资处理等内容。工资支付制度主要规定在《劳动法》与《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等相关规范中。
一、工资支付原则
(1)法定货币支付。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即用人民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2)直接支付。用人单位应当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
(3)按时支付。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4)足额支付。指工资应按约定的数额支付,不得克扣。克扣工资也称非法扣除,是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扣减应支付的劳动报酬的行为。
二、用人单位代扣工资的情形
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但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只有在下列情况下,用人单位才可以代扣劳动者的工资:
(1)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所得税;
(2)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障费用;
(3)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4)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的工资中扣除的其它费用。
因劳动者原因给单位造成损失的,根据合同约定应赔偿经济损失的,可以从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能超过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以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三、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为了切实保障职工享有劳动报酬权,《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中还对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作出了规定:
(1)依法参加社会活动的工资支付。该规定第10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视其提供了正常劳动而支付工资。依法参加社会活动包括依法行使选举权或被选举权;当选代表出席乡(镇)、区以上政府、党派、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组织召开的会议;出任人民法庭证明人;出席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大会;《工会法》规定的不脱产工会基层委员会委员因工会活动占用的生产或工作时间等。
(2)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支付。该规定第13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
(3)单位停工、停产的工资支付。《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2条规定,非因劳动者的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的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4)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期间的工资支付。劳动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5)学习期间的工资支付。劳动者在职临时脱产或半脱产学习、或参加函授学习、或参加成人院校的学习,在经过组织或单位领导同意后,其工资应当支付。
四、工资支付的保障措施
(1)工资支付的预警制度。工资支付的预警制度是指劳动行政部门通过监督机制对用人单位不履行工资支付义务的行为予以警告和强制纠正的活动。
(2)工资支付的赔偿制度。工资支付的赔偿制度是指劳动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不履行工资支付义务的行为责令其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的措施。
(3)工资支付的信用等级制度。工资支付的信用等级制度是指劳动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履行工资支付义务的状况进行等级评定的制度。
(4)欠薪保障制度。欠薪保障制度是指依法建立欠薪保障基金,通过该基金的运作维护劳动者工资取得权的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