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节约型社会与资源安全法制研究

节约型社会与资源安全法制研究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中国21世纪资源供给与使用的严峻态势;第二章,资源安全的基本内涵及战略地位评析;第三章,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理论研究;第四章,中国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体系构建研究;第五章,中国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与现行关联法律协调研究(主

中篇 节约型社会与资源安全法制研究

节约型社会基本内涵的初步研究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法律功能优势

我国节能减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资源禀赋、地区差异与法律控制

——地区差异条件下能矿资源安全的社会学基本分析框架

资源全球化对我国资源安全的冲击及其法律保护

国家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的宏观构想

中国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与现行关联法律配合协调的现实性

中国水资源安全法律保障初步研究

天然气资源现状、安全保障与法律调控

共性与个性:中国资源安全执法的展开

法治视野中的矿产资源规划研究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波澜壮阔的持续推进,铸就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但是,由于生产方式相对粗放,资源耗费急剧增加,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瓶颈问题。节约型社会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匮乏的物质资源的实际控制,各个主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这是构成利益冲突的基本动因。因此,加强节约型社会法律保障理论研究,对缓解资源瓶颈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法律的价值在于通过其基本法则与制度设计实施达致社会的有序,在诸多利益冲突与矛盾中调整达到个体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相对平衡,形成对社会发展的保护和运行的规制。因此,更新法律理念、构建有效的法律制度来保障节约型社会建设,是势在必行的。

尽管基于时代背景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诸如资源综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和循环经济等概念不断地融入中国主流经济概念当中,但作者始终坚持认为,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的实质和出发点在于资源节约。自2003年开始,作者即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与法制研究。2005年3月31日,研究成果《节约型社会内涵特征和实现途径》被国务院研究室单独采用整理为《国务院研究室报告》(2005年第6号,总第203号),专报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全体领导同志。

正是基于对资源节约型社会法律保障的持续关注和研究,2008年,作者的《节约型社会法律保障论》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它不是对以往理论研究的简单整合,而是试图从更新的法律理念入手,用生态化的法律理念审视社会运行过程、调整社会运行中的利益冲突、规范社会运行中的行为、确认社会运行的结果,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形成。基于科学的研究态度与对人类自身和生态环境的深切关怀,深入系统的考证了中国节约型社会的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了节约型社会的伦理基础、节约型社会的法律理念更新、节约型社会的法律价值变革、节约型社会建设法律基本原则和节约型社会建设法律权利义务关系的重构等。通过对社会运行的完整考察,分别构建了节约型社会生产、节约型社会流通、节约型社会消费的法律保障体系。最后,针对我国法律实施现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节约型社会建设法律保障的实施路径与对策。

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节约型社会基本理念与当代中国国情(主要阐释:古代社会节约观念、节约型社会与当代中国、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内涵、节约型社会的本质与特征、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困境等);第二章,节约型社会法律促进机制的一般原理(主要阐释:法律保障与节约型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法律调整的重点与特殊性、节约型社会法律保障机制体系构成等);第三章,节约型社会法律保障体系:节约型生产(主要阐释:节约型生产法律体系、生态化产业结构法律制度、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资源科技创新与推广法律制度、循环经济法律制度、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法律制度等);第四章,节约型社会法律保障体系:节约型流通(主要阐释:节约型流通法律体系、节约型流通主体法律制度、节约型流通行为法律制度、节约型流通秩序法律制度、节约型流通管理法律制度等);第五章,节约型社会法律保障体系:节约型消费(主要阐释:节约型消费法律体系、产品环境标志法律制度、消费者社会义务法律制度、政府绿色采购法律制度等);第六章,节约型社会法律保障体系实施路径与对策(主要阐释:节约型社会法律保障体系实施主体及职能、节约型社会法律保障体系实施的科技支撑、节约型社会法律保障体系实施路径与对策等)。

img8

《节约型社会法律保障论》封面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所需物质资料的源泉,是构成生态环境的自然因素,调节着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循环,维系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自然资源及其加工制成的物质资料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人口的分布转移、社会生产力的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的组合变化,制约着经济与社会的进步,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看,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而生产过程中资源破坏和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人口快速增长与经济高速发展,加大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和负荷压力,导致发展与资源的矛盾日趋突出。确保资源的稳定与持续供应,保障资源的合理与持续利用,维护资源安全,已成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性环节。

为此,必须建立健全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体系,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对资源活动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确保资源的稳定和持续供应,保障资源的合理与持续利用,维护资源安全。开展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的理论研究,可以促进资源安全法制建设,把资源活动引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为资源稳定与持续供应,资源合理和持续利用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条件。基于这一认识和前期研究条件,作者于2005年出版了《挑战与策略:中国资源安全法律保障》,全面论述了中国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理论、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体系构建、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与现行关联法律协调以及建立完善中国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的执法对策。

img9

《挑战与策略:中国资源安全法律保障》封面

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中国21世纪资源供给与使用的严峻态势(主要阐释:中国现代化建设目标总量与速度、中国主要资源供给的严峻形势、中国主要资源使用中的浪费与约束、中国资源支撑经济及社会进步面临的挑战与压力等);第二章,资源安全的基本内涵及战略地位评析(主要阐释:资源安全观的由来、资源安全的概念及特征、资源安全的内涵构成与类型、资源安全在经济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等);第三章,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理论研究(主要阐释: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的内涵阐释、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的理论分析、资源安全的法学理论分析、国外保障资源安全的立法概述及其借鉴、中国传统的资源安全保障措施及其局限等);第四章,中国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主要阐释:中国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的现状及评价、中国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体系中应处理的几个关系、中国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中国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等);第五章,中国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与现行关联法律协调研究(主要阐释:资源安全法律保障关联法律、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与关联法律的协调机理、中国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与资源部门关联法律的协调、中国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与资源运行监管关联法律的协调等);第六章,建立完善中国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的执法对策(主要阐释:中国资源安全法律保障对执法的要求、中国资源安全执法环境的营造、完善中国资源安全执法的具体对策与措施等)。

在社会物质财富迅速积累的社会中,节约型社会、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的研究也许并不能引起人们普遍的兴趣;在法律不能达致调整人们利益纠葛的状况下,法律的社会保障研究也就没有实际意义。探索与开拓是痛苦的,抉择实施是有代价的。作为学术人,我们理应承担探索开拓的痛苦与抉择实施的代价。正是基于这种学术之情,作者对节约型社会和资源安全法制进行了持续不断的研究探讨,也形成了一些颇有开创意义的阶段性成果。

本篇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关于节约型社会与资源安全法制的主要研究成果,节约型社会基本内涵、节约型社会法律功能优势、资源禀赋与法律控制、资源全球化应对、水资源安全法律保障、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体系与执法等正是基于宏观视野对某一领域的具体探索和深入研究,也反映了作者对这一领域的学术思考与主要观点,希望能引起您对本研究领域的关注与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