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处理涉外劳动合同争议的法律框架

我国处理涉外劳动合同争议的法律框架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法院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我国境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时,只能适用我国的《劳动法》。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在处理涉外劳动合同争议时,应当通过国际私法规范指引准据法来解决。两种观点分歧的核心问题是处理涉外劳动合同争议时能否适用外国法的问题。为此,各国均结合本国实际,制定完善的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体现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原则。

一、我国处理涉外劳动合同争议的法律框架

目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全国人大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我国相关民事法律;二是调整劳动关系的行政法规,如《中外合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等;三是由国务院各部委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常常针对涉外劳动关系中的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如《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台湾和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管理规定实施办法》以及《关于进一步落实外商投资企业用人自主权的意见》等;四是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司法解释,如《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意见等。[56]

上述法律、法规及有关司法解释构成目前我国处理涉外劳动纠纷争议的法律框架,这些规定形成了我国处理涉外劳动合同争议纠纷的法律原则。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法院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就如何遵循我国法律处理涉外劳动合同争议,确定处理涉外劳动合同纠纷时应当适用的法律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和处理方式。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法院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我国境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包括涉外劳动合同纠纷)时,只能适用我国的《劳动法》。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在处理涉外劳动合同争议时,应当通过国际私法规范指引准据法来解决。两种观点分歧的核心问题是处理涉外劳动合同争议时能否适用外国法的问题。[57]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双方当事人意志的体现。劳动合同具有一般合同的特征。但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谈判地位的不平等,双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的从属关系,使得劳动合同又具有需要通过强制性规范实施劳动保护的社会法性质。为此,各国均结合本国实际,制定完善的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体现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原则。[58]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因而具有不同于一般合同法律适用的特点。同时,由于涉外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或双方通常为外国人,或者合同的缔结地或履行地在外国,当事人选择的诉讼地或仲裁地往往带有一种偶然性,因此,如果在处理涉外劳动合同纠纷时,一味地坚持适用法院地法,不仅会降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质量,而且会影响劳动力自由流动,影响多边国际合作的发展。因此,在实践中,在不违反本国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允许适用外国法成为许多国家处理涉外劳动合同纠纷的基本原则[59],我国在涉外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上也必然考虑外国法的适用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