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产权使用权能作为实缴资本么

知识产权使用权能作为实缴资本么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电影发行期间,甲死亡;其作品的著作权的财产权由其法定继承人丙继承。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首先要考虑的是本国的公民或者组织依法能否成为知识产权的主体。因此,本国人主体是知识产权的最主要主体。所有权主体,是依法享有知识产权所有权的主体。所有权主体,对知识产权享有完全的权利,具体包括享有知识产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能。

第二节 知识产权的主体

知识产权主体,是知识产权的权利所有人,包括著作权人、专利权人、商标权人等。知识产权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甚至可以是国家。

一、原始取得主体与继受取得主体

(一)知识产权的原始取得主体

知识产权的原始取得主体,是指知识产权第一次产生而获得权利的主体。

要成为知识产权原始取得的主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以创造者的身份资格为基础。通常情况下,由创造者自己获得知识产权,在职务发明创作活动中由创造者所在的单位成为原始取得主体,特殊情况下可以转让申请权而由受让者成为原始取得主体。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私权,一般情况下国家不会作为知识产权的原始取得主体出现。第二,国家认可或者授权。著作权、商业秘密权等可依照法律规定由国家直接认可;专利权和商标权则由国家相关机关授权。因此,创造性活动是权利产生的“源泉”(source),而法律(国家机关授权活动)是权利产生的“根据”(origin)。[10]

根据一物一权的基本法理,一个所有权的客体只能有一个所有权主体。一项知识产权也只能有一个所有权的主体(并不排斥所有权共有的情形)。

(二)知识产权的继受取得主体

知识产权的继受主体,是指从原始取得主体处取得知识产权的主体。

对于某些特定的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双重属性的知识产权(如著作权),通常理解只有财产权具有可转移性。因此,其知识产权的继受主体只发生在知识产权的财产权方面。例如,著作权的人身权中的署名权,无论其财产权如何转移,均不会发生作品名称的变更。

知识产权的受让、继承,是典型的知识产权继受取得的方式。

在物权法的领域,一个所有权可在其基础上派生出一个或者若干个他物权。同样,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主体只有一个,而继受主体则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尤其是知识产权的客体之无形性,可以使得一项智力成果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点分别使用。如专利权的独占许可、独家许可、普通许可等,受许可人也获得了相应的权利,该权利来源于所有权人,也被视为继受取得。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继受取得,继受取得主体并不绝对排斥其他继受取得人的权利。例如,某专利权人将其专利以普通许可的方式分别将使用权授予A地的一个受许可人,同时又许可给在B地、C地的受许可人,则受许可人分别在A、B、C三地各自享有受许可权,互不发生冲突。

【案例1-2】

著作权人死亡期的著作权之财产权可以继承

甲写作的一部作品发表后,其授权乙电影公司将之改编为剧本,并约定根据拷贝的发行量计算报酬。在电影发行期间,甲死亡;其作品的著作权的财产权由其法定继承人丙继承。

点评:著作权的财产权可以依法继承。丙作为著作权的财产权的继受主体,可依据合同约定享有权利。

二、本国人主体与外国人主体

(一)本国人主体

本国人主体,是指依照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规定,能够获得知识产权的本国的公民或者组织。

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首先要考虑的是本国的公民或者组织依法能否成为知识产权的主体。因此,本国人主体是知识产权的最主要主体。

(二)外国人主体

外国人主体,是指依照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规定,能够获得知识产权的外国的公民或者组织。

不同的国家共同参加了某些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根据公约的规定,通常成员国要给予其他成员国的国民以国民待遇,只要是本国国民能够作为知识产权主体的,通常其他成员国的国民也可以依法成为知识产权的主体。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上,除共同参加的国际公约外,根据双边协定或者互惠对等的原则,也会认可他国的国民在本国作为知识产权的主体地位。

三、所有权主体与受许可使用主体

(一)所有权主体

所有权主体,是依法享有知识产权所有权的主体。所有权主体,对知识产权享有完全的权利,具体包括享有知识产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能。

所有权主体,不仅包括知识产权的原始主体,也包括知识产权的继受主体。

(二)受许可使用主体

受许可使用主体,是指依照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规定,获得知识产权使用权的主体。

根据知识产权许可的种类,受许可使用人在法定或者约定的范围(时间、地域、权利)内,有使用相关知识产权的权利,该项权利可能是具有排他性的或者可能是不具有排他性的;当其使用权受到侵害时,还可能具有诉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