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岳之“华”
南依秦岭,北望黄河,山势峭拔,岩松高秀。华山,国学经典崇为西岳,道教云笈尊为圣山;其以险位列五岳之首,其以藏敞露地学之奥,其以名分享华夏之荣。飞机上俯瞰秦岭,“西岳”的确像“东海”,这多少解释了峭拔华山与娇美鲜花的存在关联。事实上,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与“花”有缘的名山甚多,安徽省的九华山和江西省的北华山,皆为其著者。天华山,久负盛名者至少有两个:一个在辽宁丹东,一个在陕西汉中。在众多与“花”有缘的名山中,西岳卓立,独以“华”名,既有学理上的必然,也有神奇的偶然在焉。
西岳如东海
我国最早的地理学专著是《山海经》,作于战国时代。《山海经》在卷二《西山经》写道:“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尚书》在《舜典》《禹贡》都写到了华山:“八月巡守,至于西岳,如初。”(《舜典》)“西倾,朱幸,鸟鼠至于太华。”(《禹贡》)《尚书》的华山内容,《史记》在《封禅书》基本继承。《尚书》与《山海经》均基于历史神性,而描写华山的西岳地理。到了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则开始基于西岳地理,而夹带着历史神性:“华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手荡脚踏,开分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存华岩。”(卷四)河神巨灵劈华山的神性地理,在东汉张衡的《西京赋》中亦有表达。《水经注》《西京赋》还有唐代诗人李白的“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均继承了《尚书》《山海经》的神性地理内容,进而将黄河的“巨灵”因素纳入了西岳华山的造山视界。此种认识,到了《法苑珠林》有进一步的丰富。“《法苑珠林》说,远古时,元气混沌,太行山、王屋山、太华山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有位叫做秦洪海的巨灵,以左掌托太华山,右足踏中条山,太乙为之裂,河通地出,山遂高显。”(《华山志》)
“山”(西岳华山)“水”(黄河巨灵)统一把握的认识方式,在《法苑珠林》不但获得继承,并有所发扬:“山”不再限于西岳华山,而包括太行山、王屋山、中条山在内了;“水”不再限于具象黄河,而是“元气混沌”“太乙分裂”“河通地出”的整个西海。应该承认,古典文献在西岳造山认识上极其卓越、辉煌与高明!其一,从河灵巨神到西海变华山的沧桑地史,先人已言之凿凿,甚为分明。其二,“盘古开天”“大乙分裂”和“河通地出”“山遂高显”分明在讲述地球的演变与形成史。此两点认识和成就,装备着“卫星”“海磁学”和“碳14”的现代地质学并未有丝毫逾越,仅以“科学”“实证”的方式进行着“小数点”之后的具体描述而已。
作为中国古典地理学名著,《水经注》一方面继承了《尚书》《山海经》的想象(信仰)地理内容,另一方面则以描述地理学为主导,开始了地理的描述解释学:华山“其高五千里,削成而四方,远而望之,又若华状。”这是历史文献中,首次将华山与“又若华状”联系起来,着眼点已经是地望描述。东汉班固写的《白虎通义》说:“西岳为华山者,华之为言获也。言万物成熟可得获也。”“西方为华山少阴用事,万物生华,故曰华山。”班固对西岳之“华”的解释,源自“少阴信仰”的理论范型,是神性地理学的踪迹。班固《白虎通义》与郦道元《水经注》,分别是西岳之“华”解释的两种传统与范式。从唐·李白《西岳送丹丘子》“白帝金精远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到明·徐霞客《游太华山》“行20里,忽仰见芙蓉片片”,除道教之外,对西岳之“华”的神性地理解释日趋式微,如视敝帚,沦于荒诞不经,难以置信了。而郦道元的“又若花状”,则被誉作最能令人信服的一种说法。邵友程《西岳华山》(中国名胜地质丛书)和田泽生《五岳游记》中的《华山天下险》都选择了《水经注》“又若花状”的说法,似乎已成西岳之“华”的地理解释定论。
现代地理学,对包括华山在内的秦岭造山带的认识,无疑取得了长足进展,以下为最一般性(统一)的自然地理描述。站在陕西省境内,整个秦岭划分为以太白山为中心的西秦岭,以终南山为中心的中秦岭和以华山为中心的东秦岭。华山是东秦岭的中心和标志,西起蓝田与渭南交界的箭峪岭,东至陕西潼关与河南省交界的西峪河。从行政区划看,东秦岭即蓝田以东的渭南地区及对应的秦岭南麓山地。从高度上看,太白山(西秦岭)3 665米,终南山2 604米,而华山为2 012米,西高东低,秦岭山势依然。从造山构造类型而言,秦岭属褶皱—断块型造山带:西秦岭的太白山主要显示褶皱性质,东秦岭的华山主要显示断块性质。与此相应,前者的岩相褶皱节理主要是横向(与大地平行)发育,后者则是纵向(与大地垂直)发育。也正由于造山类型与基岩性相的差异,华山的绝对高度虽然有限,山势却呈现无限峻峭之美,荣列五岳之首。若从南北纬度方向看,秦岭又可划分为北秦岭、中秦岭和南秦岭。北秦岭为加里东,中秦岭为华力西(东)印支期(西),南秦岭为印支期。“中生代陆内造山,北秦岭始于华力西,中、南秦岭为燕山期。”就陕西境内而言,从西秦岭的略—勉缝合带与东秦岭的商—丹缝合带之北,到秦岭正脊偏南即中秦岭区域。略勉带以南到汉中盆地,商丹带以南到商洛境南缘,为南秦岭。秦岭正脊以北为北秦岭。“北秦岭为突变式活动带。南秦岭为渐变式活动带”(张二朋),华山的拔地突兀与南坡的和缓绵长即地貌见证。北秦岭华山典型的华岗岩,中南秦岭除华岗岩外,有众多的变质岩与灰页出露。由于从西秦岭而东的秦岭主脊线大致与蟒岭对应,远远落于主脊线以北的东秦岭华山至河南灵宝市一带山地,又被称之为“小秦岭”。华山“小秦岭”是中国著名的黄金产区。西岳之“华”,与此亦密切有关。
黄金作为“地心之花”的产物,首先是指地下岩浆以侵入地壳的方式而展开的灿烂。展开的往往是岩脉,而一柱擎天的状态甚至喷涌而出的情况一般很难有黄金富集。至于黄金富集,开出金色的花朵,依然有许多的秘密不为人知,但是一般是伴随着石英岩脉,黏稠的石英岩浆与孤独而洁身自好的黄金结成了一白一黄的因缘,黄金富集的地方就成为含金矿山。在某种程度上,地心乃黄金的最富集区与故乡。“依据金的非专属性、金属特性和新构造出的金原子结构模型,推测金起源于地核。称之为铁镍合金的地核,实际上是铁镍和金。金是以紫色气体状混合于铁镍之间的。”“经计算,在地球大约60亿年的演变过程中,大约99%的金都集中到铁镍地核之内。”(霍明远)霍明远在《金的原子结构模型》,金原子相互堆积的剖面图即“花”,一朵紫金色的无比美丽的花吧。地心“开花”——或辐射对流,或隆起陷落或火山喷发,以地心岩浆浸入地壳的方式,隆起成山,断块成峰,黄金富集,成为含金矿山。与西秦岭太白山相比,东秦岭华山更多是陆内地心垂直方向隆起型造山带;与南秦岭比,北秦岭华山是突变式活动造山。“突变式”“垂直型”都与地心开花在华山“结果”有关:黄金富集与华山地貌都是例证。它表明,华山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地心之花”。从东西经向看,中秦岭南山是狭窄的“条型”,东秦岭华山则呈分开的“花状”,从北往南依次排列着华山、莽岭(流岭)与新开岭三条山脉。“商洛,掌状地貌”,越过陕西省境,从更宏观的视野看,东秦岭华山嵩山为中线,以北是山西吕梁山、太行山,以南为河南的伏牛山,为更为宏大的花状山系。华山显然也是中心与“花心”。华山的岩相山势都与“花”有缘。华山是突变式“垂直型”造山。花岗岩性,节理纵相,跌宕陡峭,五峰若瓣;可谓满山“花缘”,华山出焉。
华山风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