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关系有一个产生、变更和消灭的过程。法律关系的形成是指在主体之间产生了权利和义务关系,如订立合同;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或权利和义务发生了变化,如变更合同内容;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主体间权利、义务关系完全终止,如合同履行完毕。
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不是随意的,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法律规范;二是法律事实。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依据,没有一定的法律规范就不可能形成相应的法律关系。不过,法律规范只规定了主体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般模式,它只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依据,并不是现实的法律关系本身。从抽象的法律规范到具体的法律关系需要一个中介因素,这个中介就是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各种事实的总称。只有出现了一定的法律事实,法律关系才可能产生、变更和消灭,因此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变化的条件所在。
法律事实是一种规范性事实,它离不开法律的规定,因此它是一种由法律规定的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法律事实的法律意义就体现在能够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这个后果就是能够引起一定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或消灭。如果一个事实不能引起任何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或消灭,那么就不是法律事实。
例如,签约行为是一个法律事实,因为法律规定合同一旦签约成立,在签约双方就产生了合同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但是对签约时当事人的握手行为、签字的动作法律并没有作出要求,并且也不对合同法律关系的产生和变更产生任何影响,因此这些都不是法律事实。
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事实不能引起一种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因而对这种法律关系来讲并不是法律事实,但这并不等于说它就一定不是能引起其他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事实。例如,一个不满14周岁的人故意毁损了他人的巨额财物,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该未成年人为无行为能力人,因此国家不能追究他的刑事责任,所以就没有形成刑法上的犯罪与刑罚法律关系,因此这个事实对于刑事上的法律关系来说并不是一个法律事实。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这个事实对其他法律而言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法律事实。例如,根据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这个行为就可能构成一个法律事实。根据民事法律,该未成年人破坏财物的行为,导致在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财物的所有权人之间产生了损害赔偿的法律关系;同时根据《预防青少年犯罪法》,有关行政机关与监护人之间就可能形成行政处罚关系,因为行政机关有权对管教不尽责的监护人进行一定的行政处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