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处罚四主罚, 警罚拘留吊许可; 附罚适用外国人, 限期出境或驱逐;
不满十四不处罚, 未成年人应从减; 精神病人盲聋哑, 根据情况从减免;
醉酒之人不免责, 五种情况减或免; 轻微胁骗取谅解, 主动投案有立功;
严重后果教胁骗, 打击报复相关人; 六个月内曾处罚, 以上从重严厉罚;
下列行为不拘留, 已满十四到十六; 十六十八初违法, 七十以上怀哺乳;
民间纠纷可调解, 调解不成要处罚; 追究时效六个月, 连续状态终了起。
治安处罚四主罚,警罚拘留吊许可;附罚适用外国人,限期出境或驱逐;
【要点解说】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治安处罚共有四个主罚种类和一个附加罚种类。四个主罚是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和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一个附加罚种类是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适用对象仅限于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
不满十四不处罚,未成年人应从减;精神病人盲聋哑,根据情况从减免;
醉酒之人不免责,五种情况减或免;轻微胁骗取谅解,主动投案有立功;
【要点解说】
不满14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给予治安行政处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
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
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
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1)情节特别轻微的;(2)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3)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4)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5)有立功表现的。
严重后果教胁骗,打击报复相关人;六个月内曾处罚,以上从重严厉罚;
【要点解说】
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1)有较严重后果的;(2)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3)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4)6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
下列行为不拘留,已满十四到十六;十六十八初违法,七十以上怀哺乳;
民间纠纷可调解,调解不成要处罚;追究时效六个月,连续状态终了起。
【要点解说】
对具有以下情形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70周岁以上的;怀孕或者哺乳不满1周岁婴儿的。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期限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实战演练】
某中学教师甲,在2016年5月1日节假日休息时,受吸毒的朋友乙和丙注射毒品的影响,注射了吗啡,后不能自制而经常注射该毒品。8月,甲在观看了一场关于禁毒题材的教育片后,决心戒毒,在妻子和医生的帮助下,甲自9月10日后再也没有注射过吗啡。当地公安局于2015年2月得知甲曾经注射过吗啡,即以此为由对甲作出了罚款200元的决定。公安局这一处罚决定:
A.是对的,自甲吸毒之日起未超过1年 B.是对的,自甲吸毒之日起未超过6个月
C.是错的,自甲吸毒之日起已超过6个月D.是错的,自甲吸毒之日起已超过3个月
【答案】 B
【考点】 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
【解析】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于有违反政府禁令,吸食鸦片、注射吗啡等毒品的行为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上罚款或者警告,即公安局对教师甲罚款200元的处罚决定有法可依。但该法同时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公安机关没有发现的,不再处罚。前款期限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即行政处罚的时效是6个月,若行为有连续状态的,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本案中,甲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自戒毒之日即2000年9月10日起至2001年2月,尚未超过6个月。故选项B正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