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技术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本身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适应人力资源的新变化。
一、人力资源及管理变化
21世纪的人力资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员工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同时人力资源部门的地位和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员工的变化
一是员工素质提高,员工学习主动性增强。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必然导致员工知识技能的不足。为应对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员工学习主动性开始增强,信息丰富和来源多样性,导致员工主动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增多,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
二是员工的工作动力多元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财富得到极大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员工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员工低层次需求减少,赢得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增加。因而对企业的激励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是员工的独立性增强。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的全球化,企业员工的类型增多,员工的来源多样化。不同种族、信仰、性别、文化和知识技能的员工差异明显,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适应员工类型的变化,采取与其相适应的方式和方法,管理不同类型的员工。
2.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变化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地位提高,由一般的职能部门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层次,人力资源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由具体的员工管理向创建企业文化、协调员工人际关系、培育团队精神,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方向转化。通过外部人员招聘、员工培训和内部人员调动,引进新的企业文化。通过员工培训将新文化带进组织中,让员工接受新文化。建立新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标准,规范员工的行为,通过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和激励,使员工接受新的企业文化。利用外部专家对员工进行培训,参与员工团队,将企业文化贯彻到基层团队的实际工作中去,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挑战
21世纪的世界是全球化的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这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许多新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面临许多新挑战。
1.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带来世界经济的新格局,全球化必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人才一体化、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适应全球化的需要,从观念上和文化上适应这一变化。掌握世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适应全球化带来的管理竞争,适应员工来源复杂性的变化,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不断完善组织行为,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组织的变化
21世纪的组织变化大,组织不断扩大,跨国公司不断增加,组织形式也发生变化,由传统的组织形式向扁平化发展。如何组织高效团队,调整人力资源计划和人力资源战略,指导员工适应组织变化,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
3.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建立学习型团队,利用高科技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1)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
经济全球化给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课题,企业必须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构建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管理方式从传统的控制型向现代指导与激励型转变,管理内容从传统的以事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
(2)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一是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采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精神激励的作用,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二是根据员工的情况及工作的性质,建立虚拟办公室和采取灵活的工作时间,为员工提供各种方便。三是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制度,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员工绩效的提高。四是实行有效的薪酬和福利规划,吸引和留住人才。五是注重人际关系建设,加强员工沟通,加强团队合作,协调员工关系,增强员工凝聚力。
(3)组建学习型的组织
科技的发展导致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老化速度加快,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适应科技的快速发展,就需要不断学习和终身学习。以员工自我发展完善为目的,以提高员工的创造力为目标,建立学习型组织,为员工学习提供经费保障,提供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促进员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4)发挥高科技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科技条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网络来招聘和培训员工,利用高科技进行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利用高科技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利用高科技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还能够节约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有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
复习思考
1.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是什么?
2.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是什么?
3.如何应对人力资源的新挑战?
4.什么是人力资本?
案例分析
沃里科公司的“第二个春天”
1983年11月3日,美国《纽约时报》在商业版上刊出一篇题为《日本人管理好了一家美国的工厂》的长篇报道,在美国企业界引起轰动。
由美国沃里科公司管理了15年的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是著名的希尔斯公司的协作厂家。该厂生产的电视机多由希尔斯公司经销。这家电视机厂一度曾有员工2000人,无论从产值、规模,还是职工数量上来说,都是阿肯色州弗里斯特市的重要企业,在当地的企业界中举足轻重。
但是沃里科公司由于管理不善,屡屡出现质量问题,致使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陷入重重困境。厂里生产的电视机居然有10%过不了本厂的质检关,必须返修才能出厂。销出的电视机由于质量不佳,使用户怨声载道,造成产品大量积压。
工厂的财政状况难以为继。不得已厂方只能大量裁员,职工人数减少了3/4,只剩下500人。此举一出,人心大乱,工人们更是无心生产,工厂到了几乎倒闭的地步。
作为销售商,希尔斯公司对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的产品质量大为恼火,大量返修的电视机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更是败坏了希尔斯的声誉。看到电视机厂一片混乱的景象,希尔斯公司又为它的前途而担忧。
为了扭转厂方的不利局面,由希尔斯公司出面派人前往日本的电器制造业中心——大阪,邀请久负盛名的日本三洋公司,购买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的股权,并进一步利用日本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来领导这家工厂。
三洋电器公司对希尔斯的建议迅速作出反应。1976年12月,三洋公司开始大规模购入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的股份,并取得了对该厂的控股权。1977年1月,三洋公司派出了大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接管了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
日本人到达目的地后,马上发现他们面临着双重困难。一方面,同日本工人比起来,美国工人的劳动纪律性差,生产效率低,因此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差;另一方面,工厂中的工人乃至整个城市的居民,并不十分欢迎日本人的到来,战后形成的对日本人的轻视和不满情绪仍在起作用。
显然,日本管理人员无法采用在日本惯于使用的管理方法。除了文化和习惯方面的因素外,还有民族感情方面的问题。然而,生产效率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必须改善。
三洋公司总经理井植聪,对派去的日本人员约法在先:要融入到当地的大众生活中去,参加当地的社会事务,不要把自己圈在一个“小东京”里,重要的是要打破民族间的隔膜。
日本管理人员到达弗里斯特市后,先后办了三件事,令美国人大开眼界。
日本管理人员没有先采取什么严厉的措施,相反,他们首先邀请电视机厂的所有员工聚会一次,大家坐在一起喝咖啡,吃炸面包圈。
接着,又赠送给每个工人一台半导体收音机。这时,日本经理对大家说,厂里灰尘满地、脏乱不堪,大家怎么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产呢?于是,由日本管理人员带头,大家一起动手清扫厂房,又把整个工厂粉刷得焕然一新。
几个月后,工厂的生产状况逐步改善,厂方对工人的需求又开始增加。日本管理人员一反大多数企业招聘员工的惯例,不去社会上公开招选年轻力壮的青年工人,而是去聘用那些以前曾在本厂工作过,而眼下仍失业的工人。
只要工作态度好,技术上没问题,而且顺应潮流的人,厂方都欢迎他们立即回来应聘。日本人解释说,以前干过本行的工人素质好,有经验,容易成为生产好手,所以才雇用他们。
最令美国人吃惊的是,从三洋公司来的经理宣布,为了在弗斯特市电视机厂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他们希望同该厂的工会携手合作。三洋公司的总裁亲自从日本来到弗里斯特,同工会代表会面。
他的开场白是谈他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谋生的经历。他曾在好莱坞为著名电影评论家赫达·霍珀做服务员,每次当他替霍珀打开门厅时,总是看到伊丽莎白·泰勒等大明星伫立门前。他的一席话,马上赢得了工会代表们的欢迎。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共同努力为工厂的发展而奋斗。日本总裁说:“我们公司信奉联合工人的原则,希望工会协助公司搞好企业。”
请全体员工吃东西,然后大家一起动手搞卫生,对美国人来讲已是件新奇事;专门雇请以前被辞退的工人,就更是少见的事;而公司的总裁亲自会见工会代表,恳请双方合作并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在劳资关系一向紧张的美国,实属令人吃惊的举动。
日本人刚来时,很看不惯美国工人在生产线上边干活边吸烟,把烟灰弹得到处都是的样子。在同工会商议后,日本管理人员提出车间内禁烟。由于获得了工会的支持,工人们一声不响地接受了此项命令。
在日本人管理该厂期间,工人们只举行过一次罢工,而且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厂方和工会都表示这次罢工事件没有伤害相互的感情。
弗里斯特市工业委员会主席瓦卡罗说:“这些日本人真行,每天早上七八点钟就上班干活了,一天要工作9到11个小时,星期六都有很多人自愿加班。从前的那些管理人员可差远了,他们9点钟才进厂,翻翻当天的报纸邮件,口述一封回信,11点钟准时去俱乐部打高尔夫球,玩到下午3点钟才回厂,东晃一会儿西荡一会儿,就到下班回家的时间了。”
在这个工厂工作了12年的欧文弗说:“这些管理人员照顾工人们的情绪,生产上强调质量,强调清洁卫生,并且劝导工人们要爱护机器设备。管理部门还征求工人们的意见,大家一起商量怎样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和工作条件。”
到了1983年,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日产希尔斯牌微波炉2000台,彩色电视机5000台(其中有30%用三洋的商标),98%的产品质量合格,可直接投放市场。厂里的经营状况大大改善。
1983年的一个周末,电视机厂2000多名工人和管理人员和弗里斯特市的市民们一起来到市广场的草坪上举行酒会,庆祝该厂的迅速发展。工业委员会的瓦卡罗说:“电视机厂是我们市的命脉,而三洋公司则是我们的支柱。”
(资料来源:根据http://61.183.207.201qygladminewebUploadFile/2006102111305382.doc整理)
案例讨论
1.沃里科公司是怎样从瘫痪状态重新走向“第二个春天”的?
2.弗里斯市电视机厂所面临的两个问题中,你认为哪一个是主要矛盾?
3.日本人管理这个厂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日本与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不同与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