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和越南等国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中国和越南等国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越南、朝鲜、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把马列主义本土化,从本国的历史文化的根基出发,积极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之路。在这些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中,中国开辟之路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国共产党是个久经考验的善于迎接挑战的成熟的政党,对于建设新中国是充满信心的。这是总结中国百年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保障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及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一、中国和越南等国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越南、朝鲜、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把马列主义本土化,从本国的历史文化的根基出发,积极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之路。在这些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中,中国开辟之路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中国共产党是个久经考验的善于迎接挑战的成熟的政党,对于建设新中国是充满信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等方面代表662人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如何立国和发展方向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政权组织既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即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是总结中国百年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基本纲领。在政治方面:规定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保障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及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在经济方面:提出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方针,以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在文化方面:实行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以提高人民文化的水平。在外交方面:保障国家的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等重要会议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贯彻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恢复国民经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施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拉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令世人瞩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