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有组织的管理和调节的行为。它是一国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政策和措施的总体中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对外,它服务于一国的对外经济和政治的总政策;对内,它为发展经济服务,并随着国内外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对外贸易政策不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加强和完善经济体制,而且可以获取良好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对外贸易政策主要包括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一、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直接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家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内外市场进行自由竞争的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产生于18世纪初的英国,是18世纪新生资产阶级“自由放任”思想在对外经济关系上的反映。采取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基本上是竞争优势强大的经济贸易大国。但是,在国家存在的前提下,世界市场与国内市场存在很大的差别,对外贸易涉及国家和国民的各种利益。因此,完全意义上的自由贸易政策是不存在的,现实的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取消和减少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和减少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惠。而当今的自由贸易政策则意味着降低政府对外贸的控制和直接干预,取代之以价格机制的调节,扩大服务市场的准入,取消对投资的限制。自由贸易政策在19世纪至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成为对外贸易政策的主流。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自由贸易政策被首先倡导它的英国放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自由贸易政策成为发达国家起主导作用的贸易政策。随着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关贸总协定)的产生和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世贸组织)的建立,加上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自由贸易政策成为世界各国贸易政策的主流。
(一)自由贸易政策的兴起
英国自18世纪中叶开始产业革命,其“世界工厂”地位逐步建立并获得巩固,竞争力大大提高,不再惧怕与外国产品进行竞争。在这种状况下,重商主义强制性的保护贸易政策便成为阻碍英国经济发展和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一大障碍。成长起来的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实行在世界市场上无限制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政策。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他们要求其他国家供给英国粮食、原料和市场,而英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废除重商主义时代所制定的一些严重保护主义的外贸政策和措施。
英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废除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政策,其主要理由是:英国产业革命的发展,要求从国外取得廉价的工业原料与粮食,以降低工资和提高利润,因而反对各种限制进口的保护贸易措施;英国的产业革命早于其他国家,其产品物美价廉,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能力,因而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对其极为有利。
19世纪20年代,以伦敦和曼彻斯特为基地的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自由贸易运动,运动的中心是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经过不断的斗争,废除了《谷物法》,使关税税率逐步降低,应税商品数目减少,废除了《航海法》,取消了特权公司,改变了对殖民地的贸易政策,与外国签订了贸易条约,最后终于战胜了地主、贵族阶级,取消了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使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取得胜利。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自由化
贸易自由化是指国家之间通过多边或双边的贸易条约与协定,削减关税壁垒,抑制非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障碍与歧视,促进世界货物和服务的交换与生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自由化主要表现为:第一,1947年关贸总协定缔约方通过八轮多边谈判,大幅度地降低了进口关税税率;第二,经济贸易集团内部逐步取消贸易壁垒,推行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第三,一些经济集团给予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优惠减税待遇;第四,在1968年第二届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通过了普惠制决议;第五,发达国家主动放弃进口数量限制,放宽或取消外汇管制。
与历史上的自由贸易政策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自由化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美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自由化的倡导者与推动者。第二,经济与贸易的大发展。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力量,除去美国对外扩张,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例如生产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国际分工在深度与广度上的发展、西欧和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等,这些因素反映了世界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历史上的自由贸易反映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自由扩张的利益与要求。第三,跨国公司的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跨国公司巨大发展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大企业的利益。而历史上的自由贸易则代表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第四,关贸总协定和区域经济组织的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自由化主要是通过多边贸易条约与协定即关贸总协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此外,区域性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等地区性经济合作,也均以促进国际商品的自由流通,扩展自由贸易为宗旨。而历史上自由贸易政策是以英国为主推动的。
在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下,加上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以发达国家为主的贸易自由化发展很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达国家之间贸易自由化超过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发达国家根据关贸总协定等国际多边协议的规定,较大幅度地降低彼此之间关税和放宽相互之间的数量限制。但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商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却征收较高的关税,并实行其他的进口限制。而且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都高于和多于对发展中国家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还实行出口管制。第二,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超过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第三,货物上的贸易自由化程度也不一致。工业制成品上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农产品上的贸易自由化;机器设备的贸易自由化超过了工业消费品的贸易自由化。
(三)贸易自由化的深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好转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贸易自由化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主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在1947年关贸总协定主持下,从1986年到1993年期间,举行了乌拉圭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达成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等众多协定与协议,为全球性的贸易自由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关贸总协定,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和法律基础。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界贸易组织明确提出了加强和发展多边贸易体系的目标,使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使多边贸易体制的职能和管辖范围向纵深发展,使多边贸易体系约束和处理贸易争端能力加强,提高了凝聚力。世界贸易组织的机构也比较健全,保证了其运行机制的有效性,增强了可预见性,使多边贸易体制能较好地发挥作用。②地区经贸集团主动推行贸易自由化。如欧盟已基本实现除人员和农产品以外的所有商品、生产要素服务的自由化,并发行统一货币欧元;北美自由贸易区在2003年前实现货物和大部分服务贸易的自由化。③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及经济体制转型国家也主动推行贸易自由化措施。从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72个关贸总协定发展中国家缔约方中,有58个实施了单方面的贸易自由化政策。一向实行严格进口限制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也在20世纪90年代初实行了较为自由化的经济改革措施。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垄断对外贸易的国家,如中国、俄罗斯、越南等国,相继转型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贸易体制,主动对外开放,加大了贸易自由化的步伐。
二、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服务和投资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服务出口和对外投资给予优惠和补贴的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是一系列干预贸易行为的各种政策措施的组合。保护贸易政策基本上是后进国家或竞争力弱的国家崇尚的贸易政策。它始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出现了美国和德国发展幼稚工业的保护贸易政策,在1929-1933年大危机后,演变为流行的超保护贸易政策。1973—1974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市场问题相对紧张,出现了新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如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保护的措施多样化、保护的制度更为系统化、保护的程度不断提高等。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为自己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寻找合理的外衣,如对付国内市场存在的扭曲、改善不利的贸易条件、维持国内高水平的工资、增加国内就业、保证公平竞争、改善贸易收支或国际收支、保护知识产权、作为报复和谈判的手段、为了国家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等。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发达国家面对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国内市场上国外产品竞争的加剧,采取了战略性贸易政策,加强了对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支持和资助,以使其获得竞争优势。
新贸易保护主义给国际贸易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消极影响,它使国际贸易保护程度不断提高,扭曲了国际贸易流向,推动了国际价格上涨;它不但使发达国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且伤害了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加重了这些国家的债务负担。这四种保护贸易理论在第五章中已做过系统的论述,此处不再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