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装卸搬运合理化
1.提高货物装卸搬运的灵活性与可运性
提高货物装卸搬运的灵活性与可运性是装卸搬运合理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装卸搬运作业必须为下一环节的物流活动提供方便,即所谓的“活化”。因此,活化的程度是装卸搬运灵活性的重要标志。
装卸搬运的可运性是指装卸搬运的难易程度。影响装卸搬运难易程度的因素主要有:物品的外形尺寸;物品的密度或笨重程度;物品形状;损伤物品、设备或人员的可能性;物品所处的状态;物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等。
2.利用重力作用,减少能量消耗
在装卸搬运时应尽可能消除货物重力的不利影响;同时,尽可能利用重力进行装卸搬运,以减轻劳动力和其他能量的消耗。如消除重力影响的简单例子:在进行人力装卸时“持物不步行”,即货物的重量由台车、传送带等负担,人的力量只用于使载货车辆水平移动。
3.合理选择装卸搬运机械
装卸搬运机械化是提高装卸效率的重要环节。
装卸机械化程度一般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是使用简单的装卸器具;第二级是使用专用的高效率机具;第三级是依靠电脑实行自动化、无人化操作。以哪一个级别为目标实现装卸机械化,不仅要从是否经济合理来考虑,而且还要从加快物流速度、减轻劳动强度和保证人与物的安全等方面来考虑。
另一方面,装卸搬运机械的选择必须根据装卸搬运的物品的性质来决定。对冠以箱、袋或集合包装的物品可以采用叉车、吊车、货车装卸,散装粉粒状物品可使用传送带装卸,散装液体可以直接用装运设备或储存设备装取。
4.合理选择装卸搬运方式
在装卸搬运过程中,必须根据货物的种类、性质、形状、重量来确定装卸搬运方式。在装卸时对货物的处理大体有三种方式:一是“分块处理”,即按普通包装对货物逐个进行装卸;二是“散装处理”,即对粉粒状货物不采用小包装而进行的原样装卸;三是“单元组合处理”,即货物以托盘、集装箱为单位进行组合后的装卸。实现单元组合可以充分利用机械进行操作,其优点是:操作单位大,作业效率高;能提高物流“活性”;操作单位大小一致,易于实现标准化;装卸不触及货物,对物品有保护作用。但是,这种装卸搬运方式并不是对所有货物都适用的。
5.改进装卸搬运作业方法
装卸搬运是物流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合理分解装卸搬运活动,对于改进装卸搬运各项作业、提高装卸搬运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采用直线搬运,减少货物搬运次数,使货物搬运距离最短;避免装卸搬运流程的“对流”、“迂回”现象;防止人力和装卸搬运设备的停滞现象,合理选用装卸机具、设备等。在改进作业方法上,尽量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
【知识阅读】
装卸搬运原则
由于装卸搬运作业仅是衔接运输、保管、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环节的活动,本身不创造价值,所以应尽量节约时间和费用,在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方面,可遵循以下七项原则。
1.省力化原则。所谓省力,就是节省动力和人力。因为货物装卸搬运不产生价值,作业的次数越多,货物破损和发生事故的频率越大,费用越高,因此首先要考虑尽量不装卸搬运或减少装卸搬运次数。
2.活性化原则。这里所说的活性化是指“将物从静止状态转变为装卸状态的难易程度”。
3.顺畅化原则。货物装卸搬运的顺畅化是保证作业安全、提高作业效率的重要方法。所谓顺畅化,就是作业场所无障碍,作业不间断,作业通道畅通。
4.短距化原则。短距化,即以最短的距离完成装卸搬运作业,最明显的例子是生产流水线作业。它把各道工序连接在输送带上,通过输送带的自动运行,使各道工序的作业人员以最短的动作距离实现作业,大大地节约了时间,减少了人的体力消耗,大幅度提高了作业效率。
5.单元化原则。单元化装卸搬运是提高装卸搬运效率的有效方法,如集装箱、托盘等单元化设备的利用等都是单元化的例证。
6.连续化原则。连续化装卸搬运的例子很多,如输油管道、输气管道、气力输送设备、皮带传送机、辊道输送机、旋转货架等都是连续化装卸搬运合理性的有力证明。
7.人格化原则。装卸搬运是重体力劳动,很容易超过人的承受限度。如果不考虑人的因素或不够尊重人格,就容易发生野蛮装卸、乱扔乱摔现象。搬运的东西在包装和捆包时应考虑人的正常能力和抓拿的方便性,也要注重安全性和防污染性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