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米勒啤酒怎么分辨真假

米勒啤酒怎么分辨真假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米勒公司在做出营销决策前,先对市场做了认真的调查。新产品上市后,市场反应热烈,很快赢得了蓝领阶层的喜爱。开始,许多啤酒商并不看好米勒公司的这一决策,认为他们进入了一个“根本不存在市场的市场”。到1980年,米勒公司的市场份额已高达21.1%,总销售收入达26亿美元,成了市场的龙头老大,被人们称为“世纪口味的啤酒公司”。

第六章 目标市场营销

【学习提示】市场是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或潜在购买者。然而,购买者实在太多,购买者的需要和购买行为有着很大的差异。因而,企业营销成功的关键在于发现和评价市场机会,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市场细分的标准、原则和方法;目标市场选择的模式和战略,市场定位的方式和策略。

读一读

中国的香烟消费者大多知道“万宝路”,但很少知道生产、经销“万宝路”香烟的公司叫菲力浦摩里斯公司。正是这家公司在1970年买下了密尔瓦基的米勒啤酒公司,并运用市场细分策略,使米勒公司跃居该行业头把交椅,成了啤酒业的老大。

原来的米勒公司是一个业绩平平的企业,在全美啤酒行业中排名第七,市场占有率仅为4%。到1983年,在菲力浦摩里斯的经营下,米勒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1%,仅次于排第一位的布什公司(其市场占有率为34%),但已将排名第三、四位的公司远远抛在了后头,以至于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米勒公司创造了一个奇迹。

米勒公司之所以能够创造这一奇迹,关键在于菲力浦摩里斯公司吞并米勒公司后,实施了该公司曾使“万宝路”成功的营销技巧,即市场细分策略。

首先,米勒公司在做出营销决策前,先对市场做了认真的调查。他们发现,根据对啤酒饮用程度的不同,可将消费人群分为两类,一类是轻度饮用者,另一类是重度饮用者,而且其饮用量是轻度饮用者的8倍。结果一出来,米勒公司马上意识到他们面对的是怎样一个消费群体:多数为蓝领阶层,年龄在30岁左右,爱好体育运动。于是,米勒公司果断地决定对“海雷夫”啤酒进行重新定位,改变原先在消费者心中“价高质优的精品啤酒”形象。将其消费人群从原先的妇女及社会高收入者转向了“真正爱喝啤酒”的中低收入者。

重新定位还表现在米勒公司的新广告上。整个广告是面向那些喜好运动的蓝领阶层。广告画面中出现的都是一些激动人心的场面:年轻人骑着摩托车冲下陡坡,消防队员紧张地灭火,船员们在狂风巨浪中驾驶轮船……甚至还请来了篮球明星助阵。为配合广告攻势,米勒推出了一种容量较小的瓶装“海雷夫”,又能很好地满足那些轻度饮用者的需求———少量。新产品上市后,市场反应热烈,很快赢得了蓝领阶层的喜爱。米勒公司并没有就此罢手,他们决定乘胜追击,又进入了他们细分出来的另一个市场———低热度啤酒市场。开始,许多啤酒商并不看好米勒公司的这一决策,认为他们进入了一个“根本不存在市场的市场”。但米勒公司并没有放弃,他们依然从广告宣传上着手,反复强调该种啤酒———“莱特”的特点:低热度,不会引起腹胀,口感与“海雷夫”一样的好。同时,还对“莱特”进行了重新包装,在设计上给人以高质量,男子气概浓,夺人眼目的感觉。在强大的广告攻势下,整个美国当年的销售额就达200万箱,并在以后几年迅速上升。

在占领了低档啤酒,低热度啤酒这两个细分市场后,米勒公司又开始了新的挑战,它将进军高档啤酒这一细分市场,将原本在美国很受欢迎的德国啤酒“老温伯”买了下来,开始在国内生产。广告宣传中,一群西装革履的雅皮士高举酒杯,说着“来喝老温伯”,这一举措大大击垮了原先处于高档啤酒市场领导地位的“麦可龙”。

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米勒公司的啤酒营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1980年,米勒公司的市场份额已高达21.1%,总销售收入达26亿美元,成了市场的龙头老大,被人们称为“世纪口味的啤酒公司”。

想一想

米勒公司的成功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怎样看待米勒公司的系列做法?在我们身边是否有类似案例?

听一听

米勒公司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首先进行了准确的市场细分,即将消费者群分为两类,一类是轻度饮用者,另一类是重度饮用者,而且其饮用量是轻度饮用者的8倍。其次是明确地选择了第二类消费者群,并对产品重新进行了市场定位,改变原先在消费者心中“价高质优的精品啤酒”形象。将其消费人群从原先的妇女及社会高收入者转向了“真正爱喝啤酒”的中低收入者和喜好运动的蓝领阶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