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型经济时代和消灭四大差别问题

科技型经济时代和消灭四大差别问题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在科技型经济时代产生即形成阶段,不仅存在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同时也存在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要求和基础还有很大差别。在国家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所建成的社会主义社会,“三大差别”的问题也就基本上解决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表明,随着科技型经济时代的形成和发展,“三大差别”的消灭以及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关系的消亡,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性。

第三节 科技型经济时代和消灭四大差别问题

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差别,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阶级差别,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亦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资料私有制关系的产生而逐步形成与发展的。由于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向奴隶制社会的转变,生产资料私有制关系和阶级关系也就相应地产生了。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手工业便从农业中逐步分离出来,与此相应,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关系的发展,又逐步引起了商业同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城镇和城乡的分离。于是在历史上就逐步形成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分离和对立;与此同时,基于社会发展与分工的需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也就逐步分离开来。正如恩格斯所说,当人们从事实际劳动要为自己的必要劳动花费很多的时间,以致没有多余的时间来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的时候,必然要有一个脱离实际劳动的特殊阶级来从事社会公共事务、劳动管理、国家事务和法律、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工作,而且这个阶级为它自己的利益必然会乘机把愈来愈沉重的劳动负担推加到劳动群众的肩上。[3]由于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差别的存在和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对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技术等事业的发展起过促进作用。但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条件下,“三大差别”却表现为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在利益上的差别和对立,表现为工业剥削农业、城市剥削农村、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对抗性矛盾。因而“三大差别”和阶级差别的存在,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又存在着重要的负面影响和阻碍作用。

随着人类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演变的不同历史阶段,“三大差别”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对农村个体经济的掠夺、城市对农村的掠夺、资产阶级对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垄断过程。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逐步由农业文明时代过渡到工业文明时代。在这个过渡阶段初期。“三大差别”的对立和阶级矛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激化。但在后来,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差别,则又逐渐呈现出缩小的趋势。这是由于农业生产逐步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农村逐步走向城镇化,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逐渐结合在一起,因而“三大差别”自然会呈现出逐步缩小的趋势。当然,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关系和剥削关系仍然存在,“三大差别”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特别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和对立仍然会继续存在。

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在科技型经济时代产生即形成阶段,不仅存在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同时也存在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且由于这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在资本主义不发达国家社会基础上,通过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的革命而建立起来的,所以这种社会主义还是一种不完全、不成熟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要求和基础还有很大差别。所以,在资本主义不发达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虽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主客观条件,比如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有无产阶级、农民群众和进步知识分子的革命觉悟和积极性,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和工商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等等,但毕竟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局限性。因此,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从本国的社会实际情况出发,决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做教条照搬。所谓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研究制定革命的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革命的形式和步骤、革命的方法和途径,等等,在这样一类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当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政权以后,至少可以有两种办法和途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一是按照列宁主义观点,通过一个很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其根本任务在于消灭私有制和阶级,通过没收、赎买和组织合作制经济等多种办法和途径,确立和建设全民所有制经济,以解决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在此基础上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按照中国的办法和途径。我国起初是进行了“急于求成”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试图用阶级斗争的办法取代和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结果严重脱离实际,欲速则不达。后来,邓小平和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实行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用改革开放的办法和途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分阶段和有步骤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在此基础上建成社会主义社会。这就是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国家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所建成的社会主义社会,“三大差别”的问题也就基本上解决了。当然,作为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必须保存下来。由于在世界范围内,现代资本主义仍然存在,资产阶级的影响、竞争和挑战仍然是不可避免的。既然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仍然存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基本任务即巩固和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的任务就仍然存在。这一点应当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确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有其科学基础和前提条件的,按照他们所设想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自然会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结束即建成社会主义、同消灭阶级和国家消亡联系在一起。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可以而且必须根据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予以丰富和发展。但决不能因此就认为他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空想成分”,“不是唯一正确的社会主义科学”。这种观点显然是不懂得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与差别,归根到底,是不懂得唯物辩证法。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表明,随着科技型经济时代的形成和发展,“三大差别”的消灭以及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关系的消亡,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性。既然生产资料私有制关系和阶级关系的产生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原始社会解体所带来的必然结果,那么,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社会实现全面高度现代化,又为消灭一切私有制关系和阶级关系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换句话说,随着科技型经济时代的形成和发展,就为人类社会进入新的高度文明的时代创造了社会条件。这就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