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发展民营企业集群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发展民营企业集群问题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营企业集群是企业集群的一种形式,是指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集群。民营企业集群是指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集群,与一般企业集群相比,由于其微观主体的相对健康并较有活力,因此,其集群也较有活力。民营企业集群由于充分享受企业之间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好处,这种组织资源并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的方式将大大有利于经济发展。在现实中,民营企业集群的存在大大促进了企业与企业间的专业化合作,大幅度降低成本,增强了竞争力。

对发展民营企业集群问题的几点思考

黄景洲 陈永胜[1]

摘 要:发展企业集群是我国现阶段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条主要途径。民营企业集群是企业集群的一种形式,是指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集群。本文在分析民营企业集群的经济效应,发展民营企业集群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基础上,对促进民营企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了四条建议:重视民营企业集群的定位;建立民营企业集群技术创新机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朝着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发展;建立民营企业社团组织。

关键词:民营企业 企业集群 问题 思考

一、民营企业集群的含义

企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在需求多样化和技术快速进步的今天,比许多单个的大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和经济活力,因此,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企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企业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其成员企业包括上游的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等投入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侧面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技能与技术培训和行业中介等相关联企业,以及基础设施供应商等。企业集群同时还具有地理集聚的特征,在共同的产业文化和制度背景下,产业关联及其支撑企业、相应支撑机构,如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在空间上集聚,是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往往代表着区域的核心竞争能力。

目前,我国的企业集群现象也正在迅速发展,并为当地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浙江已形成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集群300多个,其中10亿~50亿元的有118个,50亿~100亿元的有20多个,超过100亿元的有3个;区内企业约13万家,就业人数600万人,总产值占全省的60%,平均经济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浙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托这一增长模式,全省的GDP、人均GDP,都从1978年的第12位,上升到1999年的第4位。

民营企业集群是指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集群,与一般企业集群相比,由于其微观主体的相对健康并较有活力,因此,其集群也较有活力。

二、发挥民营企业集群的经济效应

民营企业集群由于充分享受企业之间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好处,这种组织资源并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的方式将大大有利于经济发展。

(一)集群能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应变能力

对于临时急需的多种小量订货,由于已经建立一定的关系基础,不必详细讨价还价和签订加工协议,集群内可以用最快的方式通知各协作生产企业备料上线。

民营企业集群能够创建专门信息和知识外溢的便利条件,而市场信息的迅速反馈与传递,是企业发挥其灵活机制优势的前提,市场信息可以使企业洞察市场环境的变化,捕捉有利的市场机会,以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避免或降低因市场变动造成的损失。在民营企业集群内,许多民营企业与服务单位和政府机构集聚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由于相互信任和地理邻近,有关产品、技术、竞争等市场信息就可以在集群内企业间迅速集中和传播,且成本很低。

(二)民营企业集群能促进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

在现实中,民营企业集群的存在大大促进了企业与企业间的专业化合作,大幅度降低成本,增强了竞争力。当意大利的家具由原来的单个企业制造一个完整的产品过渡到单个企业只完成一道或两道工序时,专业化不仅扭转了原来家具业不景气的局面,而且还使意大利的家具行业成为国际上最富有竞争力的行业。同样,在意大利的普拉托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这一地区的毛纺业是以产供销一条龙的大中型毛纺企业为特色。到了50年代后期,由于种种原因使毛纺品出口锐减,意大利毛纺企业遇到了很大的难题。于是,普拉托地区全工序大中型毛纺企业采取分散化经营战略,将部分工序交给家庭企业承包生产,这些企业专业化程度高,应变迅速,行业竞争力迅速提高,这一战略降低了生产成本,挽救了意大利的毛纺业。

(三)民营企业集群能够提高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的创新能力取决于四个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的因素,即:要素条件、需求条件、配套和关联产业及企业竞争环境。要素条件主要指人力资源的质量和企业家精神。需求条件,则指出需求刺激创新,创新创造供给。配套和关联企业是指一批为企业提供原料和服务的企业,这些企业并不相互隶属,而是在一个竞争市场内为一个竞争能力相对较强的核心企业服务。竞争对手的结构是指在一个非垄断性市场中,从竞争市场中求生存,是创新的根本动力,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可能使竞争各方都成为赢家。为得到这种竞争压力,企业通常集聚在一起。

(四)民营企业集群可以获得外在经济效益

这种外在经济效益的产生来源于以下方面:①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利用现成的专业化人才和经验丰富的员工,从而可以大大降低找寻成本和交易成本。②集群内积累的大量市场情报、技术情报和竞争情报可供利用。③合作组织和社区服务中心向所有企业提供设计、培训、销售、批量采购、融资、技术援助等服务,使该地区的每一个企业都可以获得外在经济效益。

三、民营企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集群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对民营企业集群发展缺乏整体战略

由于民营企业集群的优势,政府十分重视民营企业集群的发展,但一些地方没有对自身的优、劣势有清醒的客观认识,而浮躁、急功近利,存在铺摊子、比数量、地区分割等传统发展地区经济的封闭保守思想,妨碍了企业集群的提升和区域间专业分工的发展。如在20世纪80年代末掀起的“开发区”浪潮中,全国各地新建立了各类科技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当时国家级高新开发区53个,省级高新开发区56个,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地(市)、甚至县都有开发区。这种一哄而上的做法无法形成本质上的企业集群,相反重复建设严重,各地产业结构趋同,缺乏产业分工和产业特色。

(二)民营企业集群创新不足

我国的民营企业集群多以低成本为基础,而不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即企业在低成本而很少在创新基础上形成生命共同体,个体家庭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专业化层次较低,技术熟练工人缺乏,技术水平不高,产品低质小量比重较大。企业模仿能力很强,即使企业有了一般性的改进优势,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化为乌有,同时由于生产的简单性,在价格上也不会形成优势。

而且企业集群由于创新不足,企业以生产加工低技术含量产品为主,产品的同质性较强,以劳动密集作为企业自身比较优势的话,很容易出现无序竞争的现象。如温岭曾经是国内最负盛名的虾仁生产基地,上百家大小企业从事虾仁加工。但是由于无序的竞争,为了获得销售机会,不惜以很低的价格运往各地,发生了“劣货驱逐良货”的现象。更有甚者,在虾仁中,加入一些化学成分,使整个行业受到惨重的打击,成为害群之马。

(三)民营企业家族文化的缺陷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绝大部分是家族企业,其在创立和成长初期,家族企业文化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家族文化却越来越显现出其缺陷,如重用亲信、排斥外来人才、信息渠道不灵,等等,使得企业容易产生决策失误或贻误发展良机,如果此企业为企业集群的领头企业的话,将会使其他卫星企业受到致命的影响从而使得整个集群衰亡。

四、对策思考

(一)重视民营企业集群的定位

民营企业集群的定位需要综合考虑区位、产业、技术、环保等若干因素。从集群竞争优势持续获得来说,更为重要的是集群区位在创新中的作用。分散的市场主体在集群区位的选择中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民营企业由于其管理水平低、人才缺乏,在集群区位的选择上盲目性就更大。因此,超脱于各市场主体利益上的政府应该重视民营企业集群的定位,对区位的选择加以引导,为其发展壮大打好基础。

(二)建立民营企业集群技术创新机制

地方政府应促成大学、科研机构与民营企业集群的合作。明确大学、科研机构向集群企业转让技术的责任及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向民营企业转移。同时,民营企业本身应进行产权制度、激励制度、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为企业内部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提高集群整体的创新能力。另外,信息交流渠道是集群技术创新机制有效进行的必要前提。地方政府不仅要获取外部信息,而且也应出面建立行业协会,召开洽谈会等实现信息的内部扩散。

(三)积极引导家族企业朝着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发展

由于家族企业制度的缺陷导致企业文化的缺陷,企业很难做大做强。为克服这些缺陷,地方政府应积极引导家族企业朝着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发展,为他们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提供资金、人才、市场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四)建立民营企业社团组织

地方政府应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社团组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共同规范市场秩序,制止无序竞争。在组建方式上,可以企业自发建立为主,也可以在企业自愿前提下,由政府牵头组建。民营企业社团主要的职能,一是监督自律,二是服务组织。同时,为集群内民营企业交流思想提供论坛,加强成员企业的了解和合作。

参考文献:

1.陆立军等:《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区域产业竞争力》,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

2.袁纯清:《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3.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4.迈克尔·E.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

5.迈克尔·E.波特:《簇群和新竞争经济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第2期。

【注释】

[1]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南昌市,3300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