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
一、第三方物流
电子商务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大大简化业务流程,降低企业运作成本。而电子商务下企业成本优势的建立和保持必须以可靠和高效的物流运作为保证。现代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不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以及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更需要加强“品质经营”,即强调“时效性”,其核心在于服务的及时性、产品的及时性、信息的及时性和决策反馈的及时性。这些都必须以强有力的物流能力作为保证。以生产企业为例,有关调查研究的数据显示,物流对企业的影响是公认的,90%以上的人认为较重要,其中42%的人认为很重要,仅有9.2%认为不重要。
一个国家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反映了该国的综合国力和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全球经济新秩序正在建立和调整,世界各国以及区域经济组织都非常重视物流水平对于本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素质和军事势力的影响。最近签订的《日美防务条约》,其实质就是日本承诺提供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行动的物流保障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物流一体化的方向和专业的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已成为目前世界各国和大型跨国公司所关注、探讨和实践的热点。
(一)物流一体化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和加剧,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已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转向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的“第三利润源泉”。
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就提出了物流一体化的现代理论,应用和指导其物流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他们的生产商、供应商和销售商均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美国十几年的经济繁荣期即与该国重视物流一体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社会生产的物流效率和物流水平分不开的。亚太物流联盟主席、澳大利亚著名的物流专家指出,物流一体化就是利用物流管理,使产品在有效的供应链内迅速移动,使参与各方的企业都能获益,使整个社会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所谓物流一体化就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指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的阶段。物流业高度发达,物流系统完善,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能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可进一步分为三个层次:物流自身一体化、微观物流一体化和宏观物流一体化。物流自身一体化是指物流系统的观念逐渐确立,运输、仓储和其他物流要素趋向完备,子系统协调运作,系统化发展。微观物流一体化是指市场主体企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地位,并且出现了以物流战略作为纽带的企业联盟。宏观物流一体化是指物流业发展到这样的水平:物流业占到国家国民总产值的一定比例,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它使跨国公司从内部职能专业化和国际分工程度的提高中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二)第三方物流
1.第三方物流的含义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也简称TPL)的概念源自于管理学中的(Out-souring),意指企业动态地配置自身和其他企业的功能和服务,利用外部的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服务;将(Out-souring)引入物流管理领域,就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的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
3PL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而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最常见的3PL服务包括设计物流系统、EDI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货代人、海关代理、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运费谈判等。
第三方物流随着物流业发展而发展。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而且第三方物流的占有率与物流产业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规律的相关关系。西方国家的物流业实证分析证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要占社会的50%,物流产业才能形成。所以,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整体水平。
作为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的承担者就是物流企业。综观国内外物流业现状,物流企业种类繁多。下面介绍两种分类方法,相信对于认识和指导第三方物流是十分有益的。
(1)按照物流企业完成的物流业务范围的大小和所承担的物流功能,可将物流企业分为综合性物流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企业。功能性物流企业,也可叫单一物流企业,即它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按照其主要从事的物流功能可将其进一步分为运输企业、仓储企业、流通加工企业等等。而综合性物流企业能够完成和承担多项甚至所有的物流功能。综合性物流企业一般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有着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
(2)按照物流企业是自行完成和承担物流业务,还是委托他人进行操作,还可将物流企业分为物流自理企业和物流代理企业。物流自理企业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物流企业,它可进一步按照业务范围进行划分。物流代理企业同样可以按照物流业务代理的范围,分成综合性物流代理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代理企业。功能性物流代理企业,包括运输代理企业(即货代公司)、仓储代理企业(仓代公司)和流通加工代理企业等。
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第一,物流业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商业机构和各大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环节交由更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为提高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提供配套服务。第二,很多成功的物流企业根据第一方、第二方的谈判条款,分析比较自理的操作成本和代理费用,灵活运用自理和代理两种方式,提供客户定制的物流服务。第三,物流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第三方物流的主要特征
(1)信息化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的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快速反应及有效的客户反应、公司资源计划等技术与观念在我国的物流中将会得到普遍应用。信息化是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能应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我国物流的面貌。
(2)自动化
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还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物流自动化的设施非常多,如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这些设施在发达国家已普遍用于物流作业流程中,而在我国由于物流业起步晚,发展水平低,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还需要相当长的时期。
(3)网络化
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物流服务为了保证对产品促销提供快速、全方位的物流支持,现代物流需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保持系统性、一致性,分散的物流单体只有形成网络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与流通的需要。同时,网络内部的所有成员要有统一的服务标准,只有网络成员的服务水平共同提高了,才有网络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当今世界Internet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物流网络化不可阻挡。
(4)智能化
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径的选择、自动跟踪控制、自动分拣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5)柔性化
柔性化本来是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的,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地能够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20世纪90年代,国际生产领域纷纷推出弹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制造资源系统、公司资源计划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的实质是要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周期短”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三)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是物流产业化的发展形式,它必须以第三方物流充分发育和完善为基础。物流一体化的实质是一个物流管理的问题,即专业化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专业化物流设备、设施,发挥专业化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以求取得整体最佳的效果。同时,物流一体化的趋势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从物流业的发展看,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一体化的第一个层次时出现萌芽的。但是这时只有数量有限的功能性物流企业和物流代理企业。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一体化的第二个层次得到迅速发展。专业化的功能性物流企业和综合性物流企业以及相应的物流代理公司出现,发展很快。这些企业发展到一定水平,物流一体化就进入了第三个层次。
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物流一体化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德国、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认为,实现物流一体化,发展第三方物流,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经济学和物流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精通物流供应链中的每一门学科,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都很强。
第三方物流和物流一体化的理论为中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带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契机。即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加强竞争力。
(四)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物流代理模式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我国的电子商务企业普遍将一部分物流作业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去完成,但是,对外委托还只是局限在一部分作业性活动上,有些委托没有长期稳定的关系。目前,物流企业在数量上,供大于求;在质量上有所欠缺,满足不了需求;物流网络资源丰富,利用和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在以汽车为货运手段的中短途距离运输以及保管和配送等物流活动领域,仍然以自理物流为主。这不仅反映出我国企业物流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也说明我国物流业还不具备向电子商务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因此,我国物流产业应积极采取代理形式的客户定制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模式。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传统产业已经进入过度竞争状态,多数企业运营艰难,产业竞争的焦点逐渐转向对流通渠道的争夺。而解决流通混乱、流通产业分散和流通组织分割局面恰恰需要现代的物流体系。现代物流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发达国家在物流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发展,和它带给运输业的巨大变革与进步,引起了国内外运输界的密切关注。可以预见,现代物流业将成为我国的重要产业。电子商务成为企业运营的重要手段电子商务的定义可谓五花八门,目前普遍认同的概念是,所谓电子商务,就是利用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的资源和业务进行合理化的调配,直至达到最优配置的资源管理方式。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电子商务引入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网络环境和企业内部业务的整合情况。对于客户来说,电子商务意味着利用高速网络环境,任意检索联网机构的产品或服务,在选中适当的产品或服务后直接向提供方购买,并在测试满意后由网络经银行直接转账付款;也可以在未选中合适产品时,通过网络与自己认为合适的提供方进行交流,将自己的需求告诉提供方,并由提供方在要求的时间内加工生产后经网络直接转账付款。
简单地讲,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电子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它利用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通信方式将客户、销售商、供货商、运输服务和雇员联系在一起。
第三方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产物,从概念研究到实际运作是近几十年的事,第三方物流的兴起,使代理配送走入新的时代,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第三方物流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所以改善我国第三方物流的主要途径。
1.调整发展战略
进入新世纪,我国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在这一个时期,我国的综合运输体系将基本形成,中国物流业将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面对在物流需求和提供能力之间的差距,为加速我国运输业向现代物流的发展和融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调整和建立新的物流发展战略。相对于传统的储运而言,第三方物流是一个新兴产业,在经营形式上运输业要根据物流的运作规则调整自己,有条件的运输企业要根据市场需要,抓住机遇,调整经营策略,学习物流管理,扩充物流技术,迅速进入客户的物流系统,完善物流信息系统,从本业出发,提供多方位、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2.观念转变和理念创新
由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们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和实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我国工商领域中,采购、制造、运输、仓储、代理、配送、销售等环节彼此分割,造成一方面生产企业的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过大,占压资金较多,产品成本上升;另一方面运输、仓储等企业有效货源不足,现有设施能力未能充分利用。因此,大力推进现代物流发展,把彼此分割的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优化企业物资供应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要积极转变观念,要善于依据形势的客观规律分析研究经营活动,确定符合实际的目标,在扩展空间、节约时间中追求高效率和高效益,努力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竞争方式和增长方式。
3.加快网络和信息化建设
信息系统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已突破其原有的内涵和外延,它更加要求信息的高容量化、高速度化、高替代化。信息系统不再只是企业自身的某个功能部分,它覆盖了整个物流企业及周围环境。建设高度发达的信息系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要求,将原有的信息系统全面优化是加快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前进的保证。
物流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用网络可以支撑、优化、改造和提升物流实体。企业要根据实际,建立高安全的内联网和外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并充分利用这些网络逐步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借助网络走向世界,参与竞争,开拓市场,提高物流企业的生产、销售和管理水平。
4.优化物流管理系统
物流服务工作环节多、涉及面广,往往需根据客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并通过供应链管理提供特色服务。国内目前大多数运输(或仓储)企业受传统经营方式的深刻影响,仍按照传统单一的经营方式设立其营运机构,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需要。因此,需要建立物流系统,对内统一指挥、协调和管理运作过程,对外受理业务,提供信息服务,扩大影响力,树立品牌服务形象。
物流系统就是指在企业活动中的各种物流功能,随着采购、生产、销售活动而发生,使物的流通效率提高的系统。这种系统大致可由作业系统和信息系统两个系统组成:作业系统就是在运输、保管、配送、装卸、包装等作业中,引入各种技术,以求自动化和效率化,同时,使各功能之间能完满连接形成的系统;信息系统也称物流信息系统,在企业活动中与其他功能,即采购、生产、销售以及业务辅助系统等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使从订货到发货的信息活动更完整化,从而提高物流作业系统的效率。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要有一个组织系统来支持,管理技术与管理手段都要以这个系统作保证,物流的系统化将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取之不尽”的源泉。
5.加快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物流配送是流通部门连接生产和消费,使时间和场所产生效益的设施,提高物流配送的动作效率是降低流通成本的关键所在。物流又是一项复杂的科学系统工程,涉及生产、批发、电子商务、配送和消费者的整体结构,运作类型多种,布局需要规划。配送中心通过购销功能,可以疏通流通渠道,协调产需矛盾;合理化的配送可以消除重复运输,提高运输工具的利用率;而集中库存则能减少仓库基建费用,压缩社会库存,减少仓储费用和资金占压;引进网络技术将加快物流速度,提高物流效率。一些发达的国家早就开始重视对商品配送整个流程进行优化组合和高效配置,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配送在我国发展十几年,但进展缓慢、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具体表现:配送规模小,物流网点没有统一布局;配送中心现代化程度低,机械化水平低,整体物流技术水平比较落后;配送中心功能不健全,其中信息没有得到充分的加工和利用等等。因此,加快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是缩短我们与发达国外差距的有效途径。
6.加强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
加强物流管理人员物流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物流管理运作水平是发展我国现代物流的重要工作内容。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物流管理与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只是处在发展阶段。今后,物流人才培养应围绕作现代物流发展目标,拓展用人渠道,强化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逐步形成一支高级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进一步适应我国现代物流管理需要。同时,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建立物流业务新机制,形成具有特色的物流服务品牌和经营理念。
世界经济正加速全球化,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统一大市场正逐步形成,必将推动我国多方位大开放局面的出现,促使我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双向流动和融合,使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互接互补。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必然会形成一个或若干个能与世界经济相连接的纽带城市。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我国物流业将面临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转变观念,开拓进取,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步伐。
二、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
(一)物流配送的含义
物流配送是企业依据用户要求,以最有效的方式在配送中心或其他配送地点备货,并将货物送到用户的一种经济活动。配送是一种特殊的、综合的物流活动方式,是商流与物流相结合,包含物流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种物流方式。
(二)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的特征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所进行的配送活动,或者是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配送活动中、与传统的配送相比,电子商务配送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化
物流配送信息化是电子供应链的必然要求,表现为物流配送信息的商品化、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信息储存的数字化等。
2.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就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
3.自动化
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另外还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差错等。
4.柔性化
柔性化原是生产领域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而提出的,柔性化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新型物流模式。
5.智能化
这是物流配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是电子供应链中物流发展的一个方向。
6.国际化
因特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推广,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使国际化物流在整个商务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建设适合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物流配送体系
我国物流业要提高进入世界经济的竞争力,必须从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现代配送中心,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国的配送业,培育与电子商务发展和电子供应链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体系。
1.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2.提高物流配送的信息化水平。
3.加强以客户为中心的物流配送管理。
4.努力降低物流配送成本。
5.加强物流配送专门人才的培养,提高配送中心的管理水平。
6.加快实现物流配送的装备现代化。
7.我国现有的物流配送体系与电子商务对物流的需要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物流企业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物流配送体系,以满足电子商务的需求。
(四)电子商务下新型物流配送中心应具备的条件
1.高水平的企业管理
新型物流配送中心作为一种全新的流通模式和运作结构,其管理水平要求其达到科学和现代化。只有通过合理的科学管理制度、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才能确保物流配送中心基本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从而保障相关企业和用户整体效益的实现。管理科学的发展为流通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提供了条件,促进流通产业的有序发展。同时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调控力度,使之有序化和规范化。总之,一切以市场为导向,以管理为保障,以服务为中心,加快科技进步是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根本出路。
2.高素质的人员配置
新型物流配送中心能否充分发挥其各项功能和作用,完成其应承担的任务,人才配置是关键。为此,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人才配置要求必须配备数量合理、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较强组织能力、结构合理的决策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以确保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高效运转,知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有当知识为劳动者所掌握之后才能显现出来,人才开发和利用是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知识经济一方面要求人才的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另一方面又要求人才能够全面发展,以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这就给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各种专业人才,从事经营、管理、科研、仓储、配送、流通加工、通信设备和计算机系统维护、贸易等业务。因此必须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培养和引进大批掌握先进科技知识的人才,并给其以施展才华的机会;还应对现有职工进行有计划的定期培训,形成系统的学习科技知识的制度;在企业里引入竞争机制,形成能上能下的局面。要提高员工的科技创新意识,培养企业对知识的吸纳能力,促进物流产业的人力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造就大批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物流配送人才,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促进物流配送产业向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
3.高水平的装备配置
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面对着成千上万的供应厂商和消费者以及瞬息万变的市场,承担着为众多用户的商品配送和及时满足他们不同需要的任务,这就要求必须配备现代化装备和应用管理系统,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尤其是要重视计算机网络的运用。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广泛收集信息,及时进行分析比较,通过科学的决策模型,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是解决系统化、复杂化和紧迫性问题最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同时采用现代化的配送设施和配送网络,将会逐渐形成社会化大流通的格局。专业化的生产和严密组织起来的大流通,对物流手段的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对自动分拣输送系统、立体仓库、水平垂直、分层、分段旋转货架、AGV自动导向系统、商品条码分类系统、悬挂式输送机这些新型高效大规模的物流配送机械系统有着广泛而迫切的需求。自动分拣输送系统能将不同方向、不同地点、不同渠道运来的不同物资,按照类型品种、尺寸重量及特殊要求分拣输送后集中在指定的主库或旋转货架上,其输送速度高(最多达150米/秒)、分拣能力强(最高达3万件/小时)、规模大(机长高达几十甚至数百米)、卸货及分拣的通道多(最多达200个以上)、适用的货物范围广,是面向21世纪配送网络的大型物流机器系统。自动分拣输送系统和立库、旋转货架设备能适应市场需求,可以提供更完美的服务,在为多用户、多品种、少批量、高频度、准确、迅速、灵活等服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