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电子商务时代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使现代的第三方物流具备一系列的新特征。
1.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第三方物流要求信息化是必然的趋势。信息化是物流系统的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以应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物流信息化表现为:①物流信息商品化;②物流信息收集数据库化和代码化;③物流信息处理电子化和计算机化;④物流信息传递网络化、标准化和实时化;⑤物流信息存储数字化。
2.自动化
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其目的是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差错,获取更大利润。物流自动化系统有:①信息引导系统;②自动分拣系统;③条码自动识别系统;④语音自动识别系统;⑤射频自动识别系统;⑥自动存取系统;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
3.网络化
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物流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当今世界Internet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网络化有两层含义:①物流配送系统计算机通信网络,用于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和下游与顾客之间的联系,通过增值网(Value Added Network,VAN)、电子订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EDI)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②组织的网络化,即所谓的公司内部网(Intranet),实现公司内部的信息交换。
4.智能化
智能化是物流系统自动化和信息化的高层应用,是物流作业过程的运筹和决策,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应用的技术有:①物流专家系统;②物流预测系统;③库存水平系统;④运输路径选择系统;⑤自动导向车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系统;⑥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系统;⑦物流配送中心管理决策系统。
5.柔性化
柔性化本来是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的,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地能够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20世纪90年代,国际生产领域纷纷推出弹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制造资源系统、公司资源计划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的实质是要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周期短”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