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唯物辩证法是根本的指导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错综复杂、普遍联系的。这种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事物不能孤立地存在,必然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一事物只是这联系的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而任何事物又都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有机体。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差别为前提的,联系是区别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是一个混沌体。而普遍联系的形式还是多样的,由于事物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就导致这种联系分为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及非本质联系,等等。正因一事物与他事物的普遍联系,一事物的存在是以他事物的存在为条件的,因此,他事物改变,即一事物存在的条件发生改变时,该事物也必然要改变。
普遍联系和联系的多样性、复杂性、普遍性的观点告诉我们,研制区域经济战略时,要把区域放到与它发生联系的大背景中来思考,不能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来对待,要注意研究它存在的条件、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找寻到可取的区域经济战略。
唯物辩证法不但认为事物是联系的,而且认为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还必然相互作用,作用的结果就要导致事物的运动,即事物会产生变化,也就是发展。运动、变化、发展是物质世界的根本特征,是普遍联系的必然结果。发展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的时间较短,有的时间较长,但不表现为一个过程、不需时间的发展是不存在的。
唯物辩证法不断发展的观点是我们研究区域经济战略的理论基础,正因为相互联系的事物要不断发展,才有研究区域经济战略的必要和可能;如果事物是一成不变的,区域是不能发展的,那又怎么谈得上区域经济战略呢?
唯物辩证法又认为,相互联系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推动着事物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矛盾不仅有普遍性的一面,还有特殊性的一面,正是不同的特殊矛盾使事物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矛盾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而内部矛盾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抓住并解决了内部矛盾就找到了事物发展的钥匙,把握和利用好了外部矛盾就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全局。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尤其是注意抓内部矛盾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在研究区域经济战略时,不仅要抓住区域发展的一般问题,而且还要抓住不同区域发展的独特问题,从而找到制约某一具体区域发展的关键。比如,在短缺经济年代,资源的稀缺是我们制定区域经济战略时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但不同的区域资源稀缺的程度又有相对差异,特别是对不同的资源,不同的区域又会有稀缺的相对不同。如我国南方某县煤、电成为一大根本性的制约因素,而北方某地可能水更是真正的“瓶颈”、“细腰”。唯物辩证法要把握外部矛盾,更要抓住内部矛盾的观点,就指导我们在研究区域经济战略时,既要把握与区域相联系的环境,注意外部条件的变化,更要从区域自身寻求发展的突破口,把发展的基点放在自身。所谓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唯物辩证法还指出,事物不仅有对立的一面,即矛盾;也有同一的一面,即统一。相互联系的事物既矛盾又统一,由此构成事物的相克相生并进化和发展。事物的发展又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没有量变的积累则难以有质变的飞跃。从量变到质变的事物,它的发展又不是一帆风顺,而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甚至要在更高的层次上出现对过去的“回归”。
唯物辩证法的这三大规律告诉我们区域的发展不仅面对着矛盾,而且存在着同一、依随,区域的发展要从一步步量的积累始步,只有一步步地发展,才能换来整个战略实施阶段的大飞跃。区域发展的量变,其积累又不是机械的,有的时间较长,表现为渐进;有的时间较短,表现为跳跃。既有矛盾又能统一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经过高速发展、放慢发展、积极调整、再高速发展的交替前进过程,而区域发展的图景也会在新的高度再度“回归”历史。比如,当我们大力营造都市化生活的同时,人们又会渐生仰慕田园风光的情结,又会幻想舍弃都市奔向新的“世外桃源”。这就要求我们制定区域经济战略时,一方面大力开发建设,另一方面又对大自然着力保护,以供人们在新的现代生活中“返璞归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讲,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根本的思维方法,其中联系的、发展的观点以及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将为我们制定区域经济战略提供基本的思维方式和根本的思想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