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战略与布局
1.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战略
西部的旅游开发,要依托资源优势,抓住机遇,拓展思路,跳出以往的模式和框框,大胆创新,寻求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新路子。整个西部旅游产业的发展要逐步从相对发达的近西部向资源丰厚的纵深地域推进,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西部地区的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
一般来说,要以观光型产品为主导,以专项产品为补充。而在世界屋脊、荒漠腹地等常规旅游难以触及的特殊区域,要以专项旅游、特种旅游为主要方向。在深化自然与历史文化观光览胜、寻根谒祖、宗教朝圣旅游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科考探险、民族民俗风情、生态休闲、文化修学、体育训练、边境跨国等具有休闲性、参与性和“新、奇、险、特”的旅游活动,并大力发展周末娱乐、疗养度假、商务旅游等。
2.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布局
根据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地理分布特征,原国家计委宏观经济课题组将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划分为不同的旅游区,提出了加快形成二十大特色旅游区的设想。
(1)藏南雅鲁藏布江文化旅游和景观观光旅游区。以沿江藏族文化旅游为中心和世界级的风景区珠穆朗玛峰保护区为重点,加快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极品旅游资源的开发,逐步建成以藏族文化和以珠峰景区为主体的探险和生态旅游目的地。
(2)阿里宗教朝圣、古迹考察和荒漠探险旅游区。近期充分利用与国外接壤的边境优势,继续发展印度香客转山转湖旅游项目,远期可扩展出境,形成国际徒步旅游线路。札达旅游地带不仅可考察著名的古格王朝遗迹,还可观赏札达土林景观。
(3)藏东横断山脉风光和山地藏族文化旅游区。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峡谷、横断山区的“三江并流”是西藏四大极品自然旅游资源中的两项,构成了藏东旅游区的主旋律。
(4)藏北羌塘高原风光和高原藏族文化考察区。在完善草原盛会——赛马节、纳木错观光产品的基础上,逐步开发尼玛、双湖无人区及唐古拉山脉地带的旅游资源。
(5)南疆丝绸之路古迹旅游区。以古西域城邦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中国最大的沙漠、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为重点,丝绸之路北道开发深层次高品位访古旅游项目;发展塔克拉玛干沙漠穿越、博斯腾湖娱乐、疗养、度假旅游;阿尔金自然保护区发展特种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穆斯林文化民俗风情和边境购物旅游;振兴丝绸之路南道,发展特种旅游、专项旅游开发景点,大力改善对外交通条件。
(6)北疆山水风光风情旅游区。发展商务边境购物;发展阿勒泰山、天山览胜和度假旅游、生态旅游、沙漠旅游及其他特种旅游;丝绸之路新北道与草原丝绸之路,发展哈萨克、蒙古族、锡伯族民俗旅游;以及中亚各国联合组成新的跨国旅游路线。
(7)乌鲁木齐—东疆综合与历史文化旅游区。强化乌鲁木齐—吐鲁番旅游中心枢纽功能。吐鲁番—哈密与敦煌联合组成旅游热线。
(8)河西丝绸之路文物古迹旅游区。以敦煌为龙头,以丝绸之路为主干,建设一个集石窟艺术、古建筑、沙漠奇观、冰川探险、狩猎、野生动植物观赏等为一体的敦煌旅游区。张掖、武威分别建成以草原牧场、民俗、石窟艺术为主的旅游区和以历史文化名城为特色、以文物欣赏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区。
(9)黄河上游文化景观旅游区。开发黄河文化、以刘家峡和龙羊峡为代表的水利旅游、黄河漂流等特种旅游;以塔尔寺、瞿昙寺和南宗、阿琼寺为代表的宗教朝圣旅游、古文化旅游、青海湖观光、科学考察和狩猎旅游等产品。
(10)银川—榆林塞外风光旅游区。主要展现独特的沙漠景观、干旱区湖泊(沙湖等)奇观、历史文化(西夏文化、长城访古等)旅游产品,以河套文化、农业生态旅游产品作为辅助内容。
(11)黄土高原风情旅游区。形成以延安为中心、以革命纪念地、山城古建筑、陕北民居民风和自然风景名胜为特色的革命圣地旅游体系。形成以黄陵为中心,以华夏文明史和黄土源区风貌为特色的民族圣地旅游体系。形成以壶口为中心,以黄河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体系。
(12)关陇古文化溯源旅游区。包括古都西安至天水及附近的历史文化遗址群和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要不断完善现有的旅游产品,提高其档次与品位,并适当扩大规模。
(13)川西自然生态旅游区。九寨沟—黄龙旅游区开发松潘古城文化旅游、牟尼沟徒步观光旅游、若尔盖草原观光旅游、雪宝顶山攀登步行旅游、丹云峡观光步行和宿营旅游产品;尽快建成九寨沟机场。四姑娘山建设卧龙和峰桶寨保护区,开发三江河漂流和独木舟项目、小金和丹巴文化旅游产品等。在海螺沟冰川公园建成我国最大的热矿泉保健旅游基地和世界大型高山温泉旅游地。
(14)四川盆地巴蜀文化名山名胜旅游区。乐山—峨眉山旅游区有能力为国际和国内市场提供一整套文化自然观光产品。自贡—竹海旅游区定位为中国独特的自然历史名胜,近中期进行恐龙公园的前期准备并开始竹海度假村的建设,中远期集中开发恐龙公园和竹海度假村项目。
(15)滇东江湖洞峰奇观旅游区。在积极发展国际旅游的同时,开发适合国内游客消费的湖泊、森林、田园农家等回归自然的休闲、周末度假、避暑消夏等旅游产品,建成为游客复游率最高的旅游区。
(16)滇西雪山火山江川峡谷风光旅游区。在雪山峡谷、三江并流、地热火山、少数民族风情观光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开发高山滑雪、休闲度假等娱乐旅游产品。
(17)西双版纳热带民族风情旅游区。开发丰富的热带动植物资源,突出傣族风情,增加参与性和体验性强的民族风情旅游项目,并向度假旅游方向发展。
(18)黔西高原喀斯特景观旅游区。向西延伸开发西线瀑布旅游产品,建设一流的世界喀斯特地貌自然风景观光公园。并开发避暑度假旅游产品。
(19)黔东民族民俗文化风情旅游区。以苗侗风情、民族建筑、民族文化旅游为主要内容,辅之以苗岭风光和生态环境旅游,塑造东线民族风情产品。
(20)重庆三峡旅游区。开发生态文化旅游、峡谷风光旅游、特色旅游(科学考察、探险猎奇、民俗采风、体验漂流情趣)产品。
3.西部旅游的几个热线
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各省区,多是四季常青,自然风光条件优越,也可开展农业观光,因此在经济开发中,可开展自然风光、农业观光等生态旅游,以此为突破口,围绕旅游业开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盘活西部地区的经济。
根据资料显示,在西部地区有以下旅游热线:
(1)贵阳、昆明、西双版纳一线。其景点包括黄果树瀑布、安顺龙宫、织金洞、流阳洒、滇池、路南石林、大理风景区、西双版纳风景区。1999年在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世博会,更增加了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信心。
(2)成都、峨眉山、黄龙寺、九寨沟一线。其景点包括: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恐龙博物馆、蜀南竹海、石海侗乡、剑门蜀道、黄龙寺、九寨沟等。这条旅游线吸引了众多的国际、国内游人,极大地促进了四川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3)重庆、长江三峡、宜昌一线。包括缙云山、大足石刻、长江三峡、大宁河小三峡、葛洲坝、神农架风景区、武当山等。这是长江三峡工程以来,激励重庆市、湖北西部经济发展的极核。
(4)成都、拉萨一线。其景点包括西岭雪山、贡嘎山、海螺沟、布达拉宫、大昭寺、羊八井等。通过这条旅游线路的开通,对西南,尤其是对西藏经济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5)西安、洛阳、开封一线。其景点包括秦陵兵马俑、秦始皇陵、西安碑林、法门寺、华山、黄河壶口瀑布、龙门石窟、嵩山、开封铁塔,相国寺等。这条旅游热线,是连接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一个纽带,为促进陕西、也为河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6)兰州、敦煌、乌鲁木齐一线。旅游业属第三产业,投资少,见效快,又能维护生态平衡。很适合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旅游业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特殊的作用。一是开展旅游可以使几千年封闭落后的经济逐步改观,向开放发达的经济转变。实践表明,一个地区旅游资源一旦开发开放,游人一到就会带来技术、信息、知识,引进资金、人才、项目,赢得活力。二是开展旅游能广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旅游点的开发开展能为西部封闭的山区吹进新鲜的空气,使文化知识传进山寨、农家。三是开发旅游产业能活跃和繁荣边区经济。通过“旅游搭台,经济贸易唱戏”可引进国内外众多客商,交易项目数以千计,交易金额更以亿计。四是开展旅游有利于改变西部地区贫困面貌,即改善西部地区人民的吃饭、穿衣、饮水、照明、住房、走路等困难。五是开展旅游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开辟广阔的天地。旅游业的发展也将带动第一、第二产业发展,从而可以推动全区的经济发展。六是开展旅游业,还有利于西部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为实现上述目的,切实发挥旅游业的作用,要对旅游景点进行科学的开发设计,并使规划方案落实。在吸引游客,文明服务上下工夫,使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对策与建议
(1)设立“旅游特区”,走多渠道投融资的路子。在旅游资源开发条件比较特殊的环境下,西部发展旅游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组织协调更多的部门和环节来进行。为此,要有选择地设立“旅游特区”,在特定的区域内采取特殊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在投资、管理、税收等方面给予一系列综合配套的优惠政策,以解决发展中的棘手问题,促进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要走多渠道投融资的路子。首先,应积极筹建旅游发展基金,建立比较固定合理的导向性资金渠道,保证每年都有一定强度的投入,用于重点精品项目建设。坚持“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广泛调动全社会办旅游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服务,以吸引各种投资。如允许外资租赁景点,开发资源,建设基础设施等。
(2)深化旅游体制改革,促进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的形成。推进体制改革,着力促进旅游企业向集团化发展,通过加强旅游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构造和形成若干具有区域甚至是全国意义的可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企业集团。旅游集团不但可从事旅游产业,而且可投资到基础设施建设或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优势产业上去。要引进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提高旅游产业队伍素质及服务水平,从容参加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整体效益。
(3)强化大旅游观念,坚持旅游六大要素协调发展。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大配套设施特别是景点景区的水、电、路、环境保护及接待服务设施建设,要树立旅游六大要素(行、游、住、吃、购、娱)配套发展的观念。
(4)推动区域联合,建立旅游网络体系。要树立大区域观念,形成西部地区的聚集优势。建立旅游网络体系,把各省区纳入到大区、全国、国际旅游环线中,共同推出各具特色的综合旅游产品,以增强竞争力。同时加大信息沟通和交流,实行连锁旅游经营,建立大旅游市场格局。
(5)加强政府宏观管理职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应由对企业直接的、微观的管理向间接的、宏观的行政管理转变,着力于规范企业行为和市场秩序,协调内外各方关系,为企业服务。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和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并监督实施情况。组织对外宣传促销,抓行业服务质量和旅游安全、人才培训、信息交流、统计工作等。加强旅游法制建设,依据有关法律、政策规定,研究制定地方性旅游法规,把旅游行业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