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地凶猛的杀手

大地凶猛的杀手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震是一种造成人员伤亡最严重的巨灾。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中国陕西华县的8.0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竟高达83万人。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部地震能量的80%,但其面积仅占世界地震带总面积的一半。由于这一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大陆上,所以常造成很大灾害。对于地震带有规律的分布,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世界主要地震带与年青褶皱山脉有关。有的认为地震带与板块构造运动有关。

大地凶猛的杀手

地震是一种造成人员伤亡最严重的巨灾。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中国陕西华县的8.0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竟高达83万人。地震也是一种离我们最近的巨灾,它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发生,更多的时候并不为我们所察觉。其实,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震动,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像刮风、下雨、闪电一样在地球上发生得极其频繁。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可以说每天世界各地都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地震,据研究[2],地震的产生甚至远远早于人类诞生之前,从印度东部的沉积岩分析中推论,这种极其古老的灾害早在16亿至21亿年前地球史上就发生过。

引起地球表层震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构造地震。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汶川地震、唐山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二是火山地震,由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三是塌陷地震,由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四是诱发地震,由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引发。五是人工地震,是由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

●震级

地震的强弱是用震级来衡量的。震级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通常用字母M表示。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倍。比如说,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2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我们按里氏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见表2.4。

表2.4 里氏震级的地震分类

img16

续表

img17

震级的测评标准有很多种,除了我们现在最通用的里氏震级之外,还有“矩震级”,也是一种应用相当广泛的震级标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震级超过8.6以后,尽管地表出现更长的破裂,显示出地震有更大的规模,但测定的震级的值却很难增上去了,即出现所谓震级饱和问题。于是,一种新的震级标度“矩震级”应运而生,如发生在1960年5月21日的智利大地震,里氏震级为8.9级,但矩震级为9.5级。这也是为什么同一次地震会有不同震级的原因。

●地震带

为什么四川省历史上多次发生大地震呢?

居住在武汉、上海或广州的居民一般并不太担心地震的问题,而在重庆、成都、西藏的居民则对地震风险更为警惕。放眼世界,日本是地震发生频率很高的国家,这里面有什么原因呢?

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地震带就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震中密集,在带外震中的分布零散。地震带常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系。全球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横贯欧亚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它们是全球六大板块间的接触带。这两大地震带中,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各地震带的分布特征如下:

(1)环太平洋地震带:从新西兰至伊里安岛、菲律宾群岛,经我国台湾、琉球群岛、日本群岛、千岛群岛、堪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北美洲西海岸从阿拉斯加到加里福尼亚、墨西哥、秘鲁、智利至南美的南端,这是一条地震多而强烈的地震带,全世界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几乎全部深源地震都发生在这里。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部地震能量的80%,但其面积仅占世界地震带总面积的一半。

(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是一条横跨亚欧大陆,包括非洲一部分,大致呈东西方向的地震带。自葡萄牙、西班牙和北非海岸,经意大利、希腊、土耳其、伊朗至帕米尔北边进入我国(包括我国西南诸省),沿喜马拉雅山麓和印度北部,入印度洋、经苏门答腊、爪哇至伊里安岛,与环太平洋带相接,除去太平洋地震带外,几乎其余所有中源地震和较大的浅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带。释放能量占全世界地震总能量的15%。由于这一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大陆上,所以常造成很大灾害。

(3)大洋地震活动带:包括大西洋中脊地震带、印度洋海岭地震带、东太平洋中隆地震带。

(4)大陆断裂谷地震带:分布于一些区域性断裂带或地堑构造带,主要有东非大断裂带、红海地堑、亚丁湾及北海、贝加尔湖及太平洋夏威夷群岛等。此带主要为浅源地震带。

对于地震带有规律的分布,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世界主要地震带与年青褶皱山脉有关。有的认为地震带与板块构造运动有关。

地震带内的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显著活动和相对平静交替存在,一定时期后又重复出现。各地震带的重复期从几十年到几百年,甚至千年以上。表2.5为20世纪死亡1万人以上的地震分布情况。

表2.5 20世纪死亡1万人以上的地震分布[3]

img18

续表

img19

注:依据Munich Re统计,在20世纪下半叶,全世界总共发生了234件巨大天然灾害,排名第一者为暴风(89件),第二为地震(68件),洪水灾害排名第三(63件)。

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

(1)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2)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3)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

(4)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5)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