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仓储管理概述
仓储管理不论是在流通领域,还是在企业运营管理及经济建设中,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习仓储管理有助于对物流整体流程的把握。
一、仓储保管的意义
(一)仓储保管的含义
仓储保管是指通过仓库对商品进行储存和保管。
“仓”也称为仓库,为存放物品的建筑物和场地,可以为房屋建筑、大型容器、洞穴或者特定的场地等,具有存放和保护物品的功能;“储”表示收存以备使用,具有收存、保管、交付使用的意思,当使用有形物品时也称为储存。“仓储”则为利用仓库存放、储存未及时使用的物品的行为。简言之,仓储就是在特定的场所储存物品的行为。
仓储管理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
(二)仓储保管的意义
商品的仓储活动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消费之间的客观矛盾决定的。精心组织仓储活动,发挥仓储活动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在物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仓储活动是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克服生产与消费空间上的分离。衔接生产与消费时间上的背离。调节生产与消费方式上的差别。
二是仓储活动是保持物资原有使用价值和合理使用物资的重要手段,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三是仓储活动加快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仓储的作用
(一)仓储是平衡市场供求关系,稳定物价的重要条件
流通储存可在供过于求时吸纳商品,增加储存,供不应求时吐放商品,有效地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缓解供求矛盾,防止物价的大起大落。
(二)仓储是物资供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仓储活动直接影响到物资管理工作的质量,也直接关系到物资从实物形态到经济关系的实现。
(三)现代仓储是保持物资原有使用价值的重要手段
三、仓储保管的原则
(一)面向通道进行保管
为使物品出入库方便,容易在仓库内移动,基本条件是将物品面向通道保管。
(二)尽可能地向高处码放,提高保管效率
为有效利用库内容积,应尽量向高处码放;为防止破损,保证安全,应当尽可能使用棚架等保管设备。
(三)根据出库频率选定位置
出货和进货频率高的物品,应放在靠近出入口、易于作业的地方;流动性差的物品放在距离出入口稍远的地方;季节性物品则依其季节特性来选定放置的场所。
(四)同一品种在同一地方保管
为提高作业效率和保管效率,同一物品或类似物品应放在同一地方保管,员工对库内物品放置位置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着出入库的时间,将类似的物品放在邻近的地方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
(五)根据物品重量安排保管的位置
安排放置场所时,重的物品放在下边,轻的物品放在货架的上方。需要人工搬运的大型物品则以腰部的高度为基准。这是一项提高效率、保证安全的重要原则。
(六)依据形状安排保管方法
依据物品形状来保管也是很重要的,如标准化的商品应放在托盘或货架上来保管。
(七)依据先进先出的原则
保管的重要一条是对于易变质、易破损、易腐败的物品,对于机能易退化、老化的物品,应尽可能按先入先出的原则,加快周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