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树立公共利益至上的政绩观
服务型政府的深层内涵体现为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仅是行为方式、组织结构和行政方法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作为价值层面的新型公共行政文化的更新。
其一,政府绩效是判断公共管理体系是否优良的基本标准,同时也是判断政府是否有能力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标准。有效的运作和较高的绩效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要求和目标。
现代绩效理念强调高绩效政府应该是实现效率、效益和效果相结合。服务型政府关注绩效,就当重视提高自身为公众和企业服务的效能。
其二,行政主要是为满足社会需要、便利公众生活、促进社会健康发展而存在的,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就是要维护公共利益,尊重公民权利。也就是说,服务型政府是公共利益至上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只有明确公共利益在政府利益追求中的终极地位,才能构建与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行政理念和行政文化。
其三,政府职能运行与实践的主体是人,行政人员的观念、素质与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府职能的具体实现方式和实现水平,服务型政府的服务精神和服务原则只有通过行政人员的具体行为,才能转化为现实。行政人格的公共性奠定了政府向服务型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胡锦涛在7·23讲话中指出: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理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各级政府负有义不容辞的终极责任。首先,必须用制度硬化政府责任,切实发挥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主导作用,突出刚性,降低随意性,突出可得性,以消除不公平;其次,在厘清公共产品性质的前提下,出台鼓励政策,本着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尝试推动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以化解低效率;再次,政府功能要从行政命令的管制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放下身段,在把蛋糕做大的普惠基础上,注重提供特色、弹性化公共服务;最后,在现阶段,短期内不能满足城乡公共产品需求的情况下,如何用好有限财力,考验的不仅是政府的决策智慧,还有行政伦理,在公共财政活动中用好公权力,以防止出现行政不作为或作为不力,克服因负面影响而抵消正面成绩。
【注释】
[1]温家宝:《在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级干部“政府管理创新与电子政务”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test/2005年6月/26日/content_9644.htm[2013年1月5日]。
[2]《人民日报》2013年1月2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