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个百年文明的独特文化底蕴
百年大学文明、百年工业文明和百年市政文明是杨浦区深厚的经济社会文化的积淀,这些独特的人文资源,是促进杨浦城区发展、打造知识创新区的珍贵财富,也是杨浦区创建学习型城区的历史基础。
1.百年大学文明
杨浦区是中国高等教育发祥地之一,是上海高校最聚集的区域,她以高等学校荟萃和有着百年的文化积淀而引人瞩目。早在20世纪初期,教会就在杨浦境内创办了大学,近百年内,杨浦教育事业得到飞速发展,区域内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其数量超过了上海市高校总数的三分之一,被誉为“上海学府中央区”。在这些学校中,有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也有专业特色显著、为行业培养高级人才的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上海体育大学、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也有军队所属的第二军医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有向社会开放的成人高等学校上海开放大学、杨浦区业余大学,也有列入国家计划招生范围的优秀民办学校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东方文化职业学院。百年大学,科教资源,是杨浦区实现“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坚实基础,也是杨浦区构建知识创新区的动力源泉[2]。同时,杨浦区科研院所集聚,有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全军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院院士5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 747人,全日制大学生占上海的40%、研究生占50%、国际留学生占20%,杨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较明显的学科、人才优势。
2.百年工业文明
杨浦区近代工业始于19世纪80年代,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浓缩了中国近代工业的缩影,展现了杨浦区的百年工业文明。中国第一家机器造纸厂、中国第一家现代化水厂、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厂、中国最早的煤气供热工厂、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商纱厂、当时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等都在这里诞生,众多有代表性的“第一”浓缩了中国现代工业的起步。至1937年,区境内已有57家外资工厂,民族工业已发展到301家,其中轻纺工业已具相当规模,纺锭数占全市45.4%。1949年,杨浦区有企业近千家,职工近10万人,工业总产值7.2亿元,占全国的5%、占全市的20%左右,是上海乃至全国最大的老工业区。1965年,杨浦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26.52%。和百年工业文明伴生的是这里谱写了工人运动的可歌可泣的斗争篇章,留下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杨浦区革命斗争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工人运动史的缩影。
3.百年市政文明
1927年7月,国民政府为了与租界相抗衡,连结闸北、南市等华界,制订了“大上海计划”,选址今杨浦区五角场地区的翔殷路以北、闸殷路以南、淞沪路以东、黄浦江以西的约7 000亩土地作为市中心区,规划设有行政区、商业区、住宅区,以及相应的交通设施,包括铁路、港口、道路等。当局遵循孙中山先生的遗嘱,于1929年7月,根据市政会议的讨论决议,公布了《建设上海市中心区域计划书》。之后,又进一步提出了《黄浦江虬江码头计划》、《上海市分区计划》、《上海市道路计划》,辟建虬江码头,形成了5条大马路(今黄兴路、四平路、淞沪路、翔殷路、邯郸路)向四周辐射的道路网络,市中心区共建成道路61条。20世纪30年代的“大上海计划”,是上海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的、大规模的、综合性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区域内仍保存着旧上海市政府大厦、市博物馆、市体育场、市图书馆等一批历经百年沧桑风采依旧的优秀历史建筑群和凝固着杨浦区历史特征的各色民居。如今杨浦区的建筑、道路、隧桥、绿化以及文化设施、公用事业更有了飞跃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