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天水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天水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天水市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在扩大办学规模、强化专业建设、突出职教特色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天水市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需求仍然存在一定矛盾,职业教育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能力还较差,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同天水市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相比,同发达地区的发展态势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关于天水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天水市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在扩大办学规模、强化专业建设、突出职教特色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天水市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需求仍然存在一定矛盾,职业教育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能力还较差,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同天水市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相比,同发达地区的发展态势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天水市职业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职业院校29所,其中高职学院3所,中职学校26所(普通中专4所,技工学校6所,职业(中专)高中16所),职业院校在校学生5.9万人,开设10个大类,覆盖第一、二、三产业的近百种专业,形成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并与基础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职教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

从2007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职教专项经费500万元,用于职校基础设施改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课教师培训等,并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逐步增长。“十一五”期间,市财政累计投入职教专项经费2020万元;市、县(区)积极争取国家、省上项目及资金,加大对职教的投入,全市实训基地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390.5万元,购置实训设备近5000台(套),建立了9个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4605.92万元,新增建筑面积171829平方米,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二)整合优化职教资源,不断增强职教办学能力

不断整合职教资源,努力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将天水师范和天水职专合并重组,成立了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将天水农校和清水县职教中心合并重组,扩大了天水农校的办学规模;秦安、武山、麦积等县区结合实际,整合县域内职成教资源。组建以专业为纽带、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天水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和“天水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通过资源整合,全市中职学校由2002年的40所调整到现在的26所,校均学生规模由2002年的463人增加到2010年的1753人,优化了职教结构,提高了办学效益,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

(三)努力拓宽办学渠道,逐步扩大招生规模

一是学校逐渐改变办学方式,由过去的“封闭式”教学变为“开放式”教学。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联合办学、成人教育和社会培训,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二是实行“双线招生”(教育局与中职校为一条线,即招生线;教育局与各初级中学为另一条线,即输送新生线)。落实初中学校既为普通高中输送生源又为中职校输送生源的“一岗双责”,形成了良好分流格局。三是大力宣传国家对中职生助学、免费政策。用惠民的助学政策引导中职招生,解除中职学生“上不起学”的后顾之忧,使我市的中职招生有了新的突破。四是靠办学特色和育人质量抓中职招生。确立重德强技、学有专长的培养目标,以学校求发展、学生学技能、家长得实惠为出发点,赢得学生的拥护,社会的认可,扩大了招生数量。五是实行奖惩机制规范中职招生。对中职招生任务完成好的县区教育局、中职学校和初中学校等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实行招生激励机制。同时,认真清理整顿外地非法招生活动,维护招生秩序,规范办学行为。通过狠抓上述改变办学及招生措施的落实,天水市中职招生从2005年的1.3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2.2万人,有效促进了职普教育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职普招生比例达到4.6:5.4。

(四)职业教育特色日益突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突出抓特色专业建设。引导各级各类职校围绕市场办专业,淘汰旧专业,开设短、新、快、活的专业。各校重点建设1-2个重点专业,突出本校特色,尽量避免交叉重复,提高专业的竞争能力,以特色活校,专业兴校。二是突出抓实训基地建设和技能培养。近年全市共建较大规模的实训基地7个。各类中职学校以技能和岗位能力为教学主线,突出技能培养,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突出抓示范校建设。全市各中职学校争创省重、国重职业学校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市卫校进入国家级重点学校,武山、秦安职校和市技工学校晋升为省级重点学校,市职校申报为全国中职学校示范校。四是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近三年输送150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家和省级职教师资培训。通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示范校建设、特色专业建设和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有效促进了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五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推陈出新。全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创新办学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等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在合作中求发展。

(五)技能素质逐步提高,就业市场不断开拓

一是近年来天水市职业教育坚持面向市场,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从用人单位的岗位能力出发,系统设计课程、实习内容,调整专业计划,提升学生技能素质,增强学校综合吸引力。二是以提高就业安置质量为重点开展工作,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模式,通过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加强跟踪管理与服务等措施,每年培养约1.5万名毕业生,采用本地就业与外向型就业相结合的办法,努力实现毕业生能就业、就好业,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三是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始终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积极开展了各类职业培训。主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计划,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等。全市17所职业院校成为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基地,中等职业学校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近10万人次,职业教育发挥了服务天水经济社会建设的功能。

二、当前制约天水市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重普高,轻职教的思想还严重存在

天水市地处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由于高校扩招和普高扩容,带来了持续升温的普高热,加上职业教育基础薄弱,存在办学条件差、办学水平不高,学生出口不畅等问题,导致社会上把读普高、上大学视为“正途”,认为读职高没有出息,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和误解。学生和家长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能力的观念仍然存在,导致职业教育招生困难,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职业教育高需求,低投入的矛盾依然突出

职业教育需要更多的设备设施投入,随着一线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要及时调整办学设施,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训教学中需要大量资金,办学成本远高于普通高中。由于我市职业教育发展起步晚,学校整体办学基础薄弱,随着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基础建设能力严重滞后,学生人均校舍面积、实训设备、食宿条件、体育设施等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需求,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我市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

(三)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调整滞后

一是专业师资缺乏、师资结构不够合理的矛盾日益凸显,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教职工中职员数量相对较多,能够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数量少;教师队伍中专业课教师与“双师型”教师短缺,专业课教师仅占专任教师的46.2%;师资数量和质量跟不上职校规模的扩大。二是专业调整跟不上当前产业发展的需求。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加快发展、新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不断推进,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由于市场信息与学校办学之间灵敏性的差异及成熟专业建立周期长、投入大等原因,导致职业教育专业调整往往滞后于经济结构变化,专业调整跟不上用人单位的需求,导致专业结构调整缓慢,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能力低下。

(四)校企合作欠缺,办学效益亟待提高

一是工学合作、校企合作缺乏深度与广度,导致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高。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基本处于签订合同和进企业实习的浅表层面,没有把专业学习、文化渗透、校企交流提高、深入下去,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二是学校受生源质量影响,在校生素质不高,给学校安排教学工作、实现培养目标带来困难。三是在课程设置上,受传统教学模式、实训条件等的影响,没有体现出职业学校以技能培训为重点的教学特点。个别职业学校依然沿袭着与普通高中相类似的办学模式,课程结构不合理,学制不够灵活,联办专业较多,学校自主办学特色不鲜明。部分毕业生就业后没有用所学专业,经企业重新培训,在流水生产线做简单劳动甚至失业,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五)服务当地经济社会,服务“三农”作用不强

由于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主要是升学(对口高职)和域外就业,直接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成效不明显。职业学校为现代农业服务的专业设置太少,而农民迫切需要掌握现代农业的种植、养殖、加工等实用技术,急需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竞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生产,虽然近年已在对口培训,输送实用劳动技能型务工人员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和探索,但仍然满足不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作用发挥不够。

三、加快天水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职教体制改革,落实职教战略地位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社会氛围。各级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开发人力资源、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密切联系起来,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二是应坚持实行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市、县(区)政府主管领导负责,发改、财政、人社、经贸、教育、农办、农业、林业等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对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理顺教育与劳动以及相关行业部门的责权利关系。三是通过优惠政策扶植和引导民办教育。积极探索国有民办、股份制办学、私人办学、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办学等多种形式,实行企业化的运作方式,让一些职业教育特别是培训机构直接进入市场。四是认真分析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及时研究和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促进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拓宽渠道筹措经费,促进职普协调发展

一是在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议地方政府给予资金上的适当倾斜、扶持。保证职业教育经费足额按时拨付,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解决短期突出困难,夯实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长远发展基础。二是要在保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足额落实的基础上,把新增教育经费按相应比例、递增式投入职教教育,并利用国家支持重点专业建设和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契机,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扶持,专项用于重点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确保职业教育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步伐,为经济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障。三是在加大地方政府投资力度的同时,建立投资主体和经费渠道多样性的机制,制定政策,搭建聚敛资金的平台,积极争取各种基金会、社会团体、中外企业以及个人等办学投入。企业要依法依规认真落实相应的承担费用,技改和项目引进,都应按规定比例安排资金用于职工技术培训。各类职业学校也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兴办特色产业,举办各种培训班,逐步增强办学实力和造血功能,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教学改革

改进职业学校的教师编制管理、拓宽专业课与实习指导教师的引进渠道、建立特聘兼职教师制度、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以及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制度。一是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提高教师技能水平,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二是上级有关部门要给予优惠政策,加大“双师型”教师招聘、引进、转型、培育力度,建立特殊专业教师向社会招聘机制,并对专业不对口的基础课教师进行转岗分流。三是人事部门应根据学校的长远规划和专业发展趋势,给学校以政策支持,采取招考及外聘的方式,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补充力度,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技术潮流。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专业教师进企业培训制度。四是要全面推进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通过课程改革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形成职教特色,全面提升我市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为保增长、促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必要的文化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健康的身心素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院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普遍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一年、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半年的制度。三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就业市场职业岗位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评价标准和方式。四是进一步完善弹性学习制度,积极推行学分制、选修制等,方便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积极推行职业院校“双证书”制度,创造条件,使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五是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并建立健全有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监测体系。

(五)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服务“三农”水平

一是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突出政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二是增加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力。

天水市“三方面”干部培训班

刘昱:天水市教育局

马小卉:天水市财政局

指导老师:张成贵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