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统产业信息技术应用发展阶段
早在20世纪70年代,诺兰(Nolan)就提出了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模型,把一个单位的计算机应用从初级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划分成了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处理和成熟六个不同阶段,并总结出了每个阶段的特征和发展策略,对后来各个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应用已经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是一项涉及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建设、研发、实施和产品、市场、经营、管理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总体规划、分阶段实施、务求实效、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企业信息化已在新的技术环境和市场竞争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模型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含义。
根据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实践、规律和经验,大致可把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一)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是指企业刚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一些简单的单项信息处理的阶段。此阶段,企业初步认识到了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上的作用,企业内只有少数人具备了初步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企业计算机的应用局限在文字处理、财务与人事管理、仓库和销售管理等单一功能的基本信息处理。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应用水平较低,人们对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认知度和参与程度较低。
(二)集成阶段
集成阶段是指企业用信息技术将单一功能的基本信息处理连接起来形成管理信息系统(MIS)的阶段。此阶段,企业感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管理和生产上的作用,并应用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将整个企业的信息处理联成一个整体。计算机的使用在企业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应用水平得到了提高,组建了自己的局域网和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企业管理的集约化水平。但此阶段,普通职工以及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的内涵理解还不够全面。
(三)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是指企业将包括人力资源、计划管理、物流、财务、CAD,直至工业控制工程等方面的信息处理全面集成,并且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的企业资源规划管理(ERP)阶段。该阶段,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较完备,应用水平也较高,管理人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强。因此,企业能够对自身的经营战略、业务流程、生产过程和组织结构进行优化重组,并实施ERP。在此阶段中,企业内部信息化水平达到了较高水平,在某些大型信息化系统中使用了数据仓库、商业智能、决策支持等高端技术。在企业的内部信息化系统中,为了提高信息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部分重要功能模块实现了“黑箱”管理模式,即把一些类似于客户信息查询、财务数据分析等重要的部分独立成块,进行局部封闭运行。
(四)高级阶段
高级阶段是指企业应用网络进行供应链集成、销售渠道管理的全面参与电子商务阶段。在该阶段,企业具有完备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并将其充分应用,企业将ERP、MIS与电子商务整合,企业信息化进入全社会行业信息化发展阶段。在此阶段,整个行业信息化是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系统,在行业链中每个企业信息化系统是一个个“黑箱”,所有的“黑箱”在行业信息化系统中独立运行,同时又协同发展,出现了协同商务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