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到“沙皇”这两个字了。这一篇,我们讲的是第一个自称“沙皇”的大公,瓦西里二世的儿子——伊凡三世。
瓦西里二世一辈子过得颠沛辛苦,儿子伊凡也没过几天好日子,东躲西藏总算保住了小命。很小就跟在瓦西里身边做助理了,12岁参加正式的出征,所以,22岁的伊凡新大公,一点儿也不稚嫩外行。
俄国历史上大部分的君王都是作风骁悍,大开大阖的,伊凡三世却是个小心谨慎得有点过分的人,都说他是“一颗樱桃都要分两半吃”。其实,大家想想也可以理解,他那样的成长环境,不小心翼翼怎么能活到成人呢?而就是这么个谨小慎微的人,却是后来那个疆域辽阔的俄罗斯帝国的奠基人,莫斯科公国整合整个罗斯公国完成统一的工作,就是由伊凡三世开始的。
伊凡的国土整合,大致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罗斯国内的占领和扩张;第二部分是跟金帐汗国的了断和切割;第三部分是自己给自己提升了职务和职称。
伊凡一上台,花钱买下了伏尔加河上游的两个小公国,基本控制了伏尔加河。此时就整个罗斯公国来说,最有实力的是莫斯科公国,但是最富的肯定还是诺夫哥罗德公国。
前面说过,“瓦西里—希腊”商道凋零,西北部对西欧的贸易兴起,诺夫哥罗德公国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经济发达。但因为这个位置不产粮食,还要跟罗斯的其他公国买粮,所以想真正超然独立,不跟罗斯其他公国为伍,也不太容易。
15世纪,诺夫哥罗德这个商业共和国也有点变质,贵族和领主保持了大部分权力,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跟邻居波兰—立陶宛公国打得火热。他们感觉,只要依靠这个邻居,罗斯不论哪个大公都不敢染指诺夫哥罗德公国。
虽然半独立,根据之前与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二世的条约,诺夫哥罗德公国承认莫斯科大公是老板,如今跟波兰—立陶宛结盟,显然是里通外国破坏和谐。这让伊凡三世有了对它出兵的借口。
1471年,伊凡带着几千军队在舍隆河与诺夫哥罗德几万大军交战,冷兵器时代,生活太好的地方出不了好兵,诺夫哥罗德人的日子安逸惯了,对打仗毫无心得,伊凡三世不费力气就取得了胜利,大胜,超过3万诺夫哥罗德士兵丢掉了性命。
此战后,莫斯科的亲贵们一致要求伊凡三世乘胜杀进诺夫哥罗德,将这里彻底收复。伊凡谨慎的性格起了作用,他觉得,如果这样霸横进军,真的吃掉诺夫哥罗德,百姓也不会驯服,他们如果拉上波兰—立陶宛一起反抗,战争规模就大发了。
所以,伊凡三世的想法是招安,只要对莫斯科臣服,认可领导,并跟波兰—立陶宛断绝关系,以后诺夫哥罗德马照跑,舞照跳,日子一样很逍遥。
这是某种政治智慧,伊凡三世达到了目的,诺夫哥罗德人感觉莫斯科大公心胸宽阔有担待,靠谱,可以托庇。于是,公国内就分出了两派,一派还是坚持跟波兰—立陶宛结盟,另一派则认为应该回到罗斯,奉伊凡三世为主。
又打又拉,伊凡三世在诺夫哥罗德取得了一定数量的支持,1477年,亲立陶宛的势力又想惹事时,伊凡三世再次果断出兵,在几乎没有遭遇抵抗之下,包围了诺夫哥罗德。城内的亲立陶宛势力知道无力回天,只好接受了伊凡三世的兼并,如此一来,莫斯科公国就以极好的胃口吞掉了诺夫哥罗德这条肥美的大鱼。
伊凡三世的实力翻倍,其他罗斯公国内的敌人更不值一哂了。1484年,莫斯科公国的世仇——特维尔公国也想跟立陶宛勾结,伊凡三世就在第二年出兵占领了特维尔。随后,伊凡将诺夫哥罗德和特维尔公国中,所有对大公不肖,跟立陶宛暧昧,立场不坚定,心思很叵测的领主贵族们,移民的移民,搬迁的搬迁,放逐到莫斯科公国的各地区,让他们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被监视;再将那些无限忠于自己的莫斯科领主转移到这两个公国,加强那里的管理。
莫斯科公国以暴发的姿态壮大,上级机关——金帐汗国肯定着急,急归急,他抽不出空来收拾莫斯科,自己正焦头烂额呢。
作为一个拥有世界霸权的大帝国,蒙古动作很狂野,技术很粗糙。他们开疆辟土,扩张地盘无人能敌,但是发展社会经济文化则是一塌糊涂。统治时间长了,这样的国家就危机重重。15世纪,因为内部的争斗,金帐汗国分裂。分离出来好几个汗国,原来金帐汗国的中央,只剩了不大的一片疆域,被称为大帐汗国,继续向罗斯各地征收贡赋。
其实,伊凡三世接班后,基本就不太向大帐汗国缴税了,隔三岔五地,打点礼物送给汗国的高层,有点像打发叫花子。
大帐汗国的阿合马汗登基后,对莫斯科这种行为非常不满,做了几次要过去打架的动作,伊凡三世都毫不客气地表示:来吧,我等你!阿合马汗如今哪有早年蒙古大汗们的神勇,看着莫斯科兵强马壮的,居然不敢上去硬碰,最后,他选择了跟罗斯其他小公国一样的办法,拉拢伊凡三世的劲敌,也就是波兰—立陶宛,说好结伙寻莫斯科的晦气。
莫斯科有劲敌,大帐汗国也有劲敌啊,比如跟他分裂独立后的克里木汗国。一番勾结后,伊凡三世跟克里木汗国签订了条约,约定:只要大帐汗国进攻莫斯科,克里木汗国就帮着牵制立陶宛。
决裂发生在1478年,这一年,伊凡三世就正式宣布,以后不再给大帐汗国进贡了。1480年,被激怒的阿合马汗亲率重兵赶来,这次他预备打真的了。在乌格拉河(奥卡河的支流)两岸,两军对峙,阿合马汗等待他的立陶宛盟军。
虽然之前阿合马汗三次亮剑,伊凡三世都给予了很强硬的回应,可看到蒙古骑兵真的杀气腾腾而来,伊凡三世心里又打鼓了。诺夫哥罗德公国初定,局势飘摇,整个罗斯被蒙古人占领压迫二百多年,真要正面较量的时候,很多人心理上都很胆怯。
两军对峙阶段,伊凡三世在前线转了一圈就跑回莫斯科了,态度很犹疑,貌似还想下令退兵道歉,重新跟蒙古的领导们修好。好在莫斯科公国的高层还是有点血性,都到这个时候了,死活只能硬着头皮上,作为大公,你怎么能说跑就跑呢?主教、领主、贵族、市民轮番上阵给大公打气,鼓劲。最争气的是罗斯的士兵,虽然大公跑了,他们还是坚定地守在河边,打退了蒙古人的几轮进攻,将这个对峙的局面维持到了寒冷的冬天。
前面说过,蒙古军队是地球上唯一在隆冬季节攻入罗斯腹地并取得胜利的军队,在蒙古骑兵看来,冰封的河面最有利于他们的渡河战,省却了抢夺渡口或者搭桥那些啰唆事。大帐汗国的蒙古军队显然是退化了,作为一个草原游牧民族,居然开始怕冷了。粮草匮乏,冬衣单薄,阿合马汗有点坚持不住了,他的盟友立陶宛呢?人家不是忙着对付克里木汗国吗,而且此时他们国内也乱着呢。
说起来,这场终结了240年屈辱历史的大战,根本就没正式打起来,双方隔着河看了几个月,终于痛下决心办理了离婚手续。11月11日,阿合马汗最凄清的光棍节,他不得不承认,他被他的罗斯属民抛弃了,永远失去了这片土地。可怜的是,抛弃他的不光是罗斯人,回家后,阿合马汗遭遇西伯利亚汗国的攻击,被杀。几年后,大帐汗国被克里木汗国所灭,罗斯终于彻底获得了独立。
乌格拉河对峙战,伊凡三世中途溜号,很没面子,然而胆子大不如运气好,总结伊凡三世的一生,你不能不感叹,他的确是个运气很好的人。
大约在1469年,伊凡三世的老婆死了。莫斯科大公要续弦,全罗斯的姑娘都可以选,让伊凡没想到的是,有个更尊贵的姑娘看中了他。
还记得拜占庭吗?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的巨型大炮终于攻克了君士坦丁堡神话般的城墙,东罗马末代君主君士坦丁十一世力战殉国。君十一的弟弟带着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跑到了罗马,此后的日子就在天主教廷的庇护下生活。弹指一算,拜占庭末代公主索菲亚,此时已经14岁了。
罗马灭亡了也是罗马,索菲亚公主再落魄也是罗马公主。当时很多西欧达官贵人公子骑士都向教皇要求娶索菲亚为妻。这些求婚,教皇没答应,公主自己也没答应,因为两人都知道,公主的婚事,一定要产生相应的政治价值。
听说伊凡三世成了鳏夫,教皇赶紧提议,让索菲亚嫁入莫斯科,成为大公夫人。
天主教皇怎么会这么关心一个东正教大公的婚事呢?当然有目的。奥斯曼土耳其打下拜占庭后,向整个欧洲露出了一丝邪魅的冷笑,天主教世界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寒意。
拜占庭晚期,为了取得西方世界的军事援助,不得不低头同意了跟天主教的合并(《罗马帝国睡着了》之四十),君士坦丁堡的东正教承认被罗马招安。罗斯的东正教却不买账,他们抵死不从,甚至不惜跟君士坦丁堡的教廷决裂,从那时起,罗斯的东正教廷就称自己才是东正教正统和领袖,而罗斯东正教的大本营,此时已由原来的基辅搬入了莫斯科。
教皇的意思是,伊凡三世既然是东正教的老大,娶回东正教的公主索菲亚,就是君士坦丁堡的继承人了,正应该报仇雪恨,替整个西欧阻挡奥斯曼土耳其的穆斯林大军。
经过蒙古240年的统治,西欧对罗斯的了解不过是冰天雪地中一个落后愚昧的穷国,不开化,不文明,整个一头粗笨北极熊。索菲亚公主生在君士坦丁堡长在罗马,她看惯的是高度文明,绚烂多彩的大都市,在她的想象中,莫斯科是个鸟不生蛋乌龟不上岸的地方。可是,对于教皇的提议,索菲亚公主居然就答应了,让西欧那些倜傥的贵族骑士们跌了一地的眼镜!
罗斯公国一直视拜占庭的公主如同天上的星辰,如今仙女下凡,岂有拒绝的?1472年,索菲亚公主嫁进了莫斯科,随同她而来的,是大批希腊和罗马的学者工匠,携带着大量书籍、资料、艺术品,肯定都是罗斯人从来没见过的大世面。
其中最值钱的,是索菲亚公主一直随身携带的双头鹰徽,虽然亡了国,这个东罗马帝国的标志一直被索菲亚公主仔细地收藏,她想的是,她的男人,要继承这只双头鹰,再造一个辉煌的罗马帝国。
怀着复兴祖国的目的,索菲亚公主从洞房花烛夜起就不断地给伊凡三世洗脑、上课,终于把老公教化出来了。这个莫斯科的小王公每天就着烤土豆喝两口子烧刀子,就突然感觉自己被罗马帝王附体,肩负罗马帝国的复兴大任,不能迷迷糊糊,应该积极要求进步。此后,双头鹰标记被结合进罗斯的标志里,罗斯国是罗马帝国的延续,是“第三罗马”,伊凡三世就是恺撒,“恺撒”这个词,被当地方言修饰了一下,罗斯大公以后就变成“沙皇”了。
一般认为,伊凡三世这么谨慎的人后来如此激进扩张,要一统江山,还跟蒙古人决裂,都是被索菲亚鼓动鼓励的。不过,找土耳其报仇这件事,伊凡三世只能对教皇说:“想拿俺们当枪使,你当俺们北方人彪啊?”(“彪”在东北话里就是傻的意思。)
沙皇就沙皇吧,赶走了蒙古人,合并了罗斯的国土,伊凡三世叫什么都不过分,历史书上还叫他大帝呢,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大帝。
大帝对罗斯的贡献很显著,240年的蒙古统治对俄罗斯有贡献吗?
总结蒙古对俄罗斯历史的影响啊,所有历史书一边倒,几乎都说,这240年,就是倒退和破坏。蒙古帝国在人类所有的扩张征伐中,是幅度最大的,也是破坏最大的。
破坏归破坏,其他的帝国在扩张中还连带推广自己的文明,蒙古是只管破坏,毫无建设可言,所以他们消失在历史尘烟中时,除了那些残酷霸道的战争场面,几乎没给人类留下特别值得纪念的文化和文明。
而对俄罗斯的影响,在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说中,一派认为,蒙古人使完全西化的罗斯东方化,从一个纯粹的西方国家变成了一个东西方之间纠结的国家;另一派认为没那么严重,俄罗斯变成东西方国家的原因是因为受拜占庭的影响。两派争执不休,没有结论,反正历史学家就是干这个的,让他们吵去吧。
不过,俄国人对蒙古人有两件事值得感激:一、金帐汗国的国教是伊斯兰教,是从萨满教转过来,不算太虔诚,在统治罗斯公国时,他们并没有强制要求俄罗斯转信伊斯兰教(之前说过,罗斯人不接受伊斯兰教是因为不许喝酒)。就是因为一直坚持信奉东正教,总算让这个被蒙古摧残,一直分崩离析的国度保持了点人文的连续性。所以啊,伏特加和东正教对俄罗斯是顶重要的东西。二、罗斯公国接受了东正教,在国家制度方面也努力向拜占庭学习,大体上还是西方的东西。可自从老板换了人,蒙古人带来的是东方的文化。因为东西的商道都被蒙古人掌握,所以这段时间,东西方是个互通的管道,东方的人文形态和社会制度伴随着越来越密集的东西贸易向东北欧输送过去。而罗斯国内,刚刚领略了西方文明的小皮毛,突然发现,原来在遥远的东方,还有更发达的国家,更高级的文明。蒙古人从元朝给俄罗斯人带来了中央集权这个东西,改良了他们的体制。因为蒙古的切断,西方刚刚萌芽的民主也没有渠道传到俄国,俄国唯一可以学的就是咱家,当俄国成为一个极端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后,其管理手法怎么看都有华夏民族的烙印,也正是这种高度集中的权力统治,伴随着莫斯科公国这么一个城堡大的国家一步步成为地球上最大的国家!
当然负面影响肯定是大部分的,13—15世纪,西欧在干什么?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商业发展,许多新兴事物开始萌芽。在西欧最蓬勃的这两个世纪,罗斯人正忙着为基本生存而战,所以,当1480年俄罗斯终于独立后,对整个欧洲来说,它就是个三流的落后国家。不过好在这些都是可以慢慢赶上的,就是赶不上,还可以抢啊,罗斯被蒙古人训练过了,知道生存第一要事就是:扩张!而蒙古人打仗的本事只要学到三成,就够笑傲江湖了,以后来的战绩看,有罗斯这个徒弟,蒙古人不知道是该自豪还是该痛哭!
巨大的帝国伴随着扩张逐渐成形,一代又一代霸道无比的沙皇让西欧重新认识了这头北极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