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关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
比率分析法是财务分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总结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分析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和发展能力分析。
1.盈利能力分析
(1)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本期净利润和净资产的比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该指标越高,净利润越多,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好。
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式中:
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税后利润;
净资产是指企业资产减负债后的余额。在该指标中取年末的净资产数额则更为恰当。
平均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期末净资产)÷2
(2)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率,它反映企业全部资产运用的总成果。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同时也意味着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越强,该指标越高越好。企业在评价总资产报酬率时,需要与前期的比率、同行业其他企业的这一比率等进行比较,并进一步找出影响该指标的不利因素,以利于企业加强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总资产报酬率是一个备受重视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式中:
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2.营运能力分析
(1)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总资产平均余额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以及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其快慢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流动资产周转率;二是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
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式中:
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2)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全部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之间的比率,通常用周转次数和周转天数来表示。它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也是综合反映流动资产利用效果的基本指标,是用流动资产的占用量和其所完成的工作量的关系,来表明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益。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的周转次数越多,也即每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越少,表明周转速度越快,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就越好;反之,周转速度则慢,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就越差。
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流动资产周转额/平均流动资产余额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或=(平均流动资产余额×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额
式中:
平均流动资产余额=(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3)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占用资金可周转的次数,或存货每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因此,存货周转率指标有存货周转次数和存货周转天数两种形式。一般情况下,存货周转率越高、周转天数越短,说明该指标越好,它表明企业存货周转速度快,经营效率高,库存存货适度;周转率低或者下降,周转天数长,则可能意味着企业存货中残次品的增加,这样就会增大企业在存货方面的投资,同时也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该指标在不同行业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分析时要与同行业的平均数进行对比,以衡量其存货管理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为了了解存货周转率变动的原因,企业内部在考核周转速度时,可以增加一些周转率,如材料周转率、施工产品周转率、在建施工产品周转率等。
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存货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次数
或=(计算期天数×存货平均余额)/主营业务成本
式中:
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4)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企业在某一时期赊销收入净额和同期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之间的比率,通常用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两种形式来表示。
应收账款周转率通常用来测定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收回赊销账款的能力,它既可以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又可以反映企业的管理效率。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赊销资料属于商业秘密不宜对外公开披露,因此,该指标一般是用赊销和现销总数即销售收入净额来反映。一般认为,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周转天数越短越好,它表明企业应收账款收回速度快,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资金,同时也说明企业信用状况好,不易发生坏账损失。
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或=计算期天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式中: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计算期天数”,全年按360天计算,全季按90天计算,全月按30天计算。
3.偿债能力分析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关系,它既能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也能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程度,是综合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
从企业债权人角度看,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就越有保障,尤其在企业清算时,资产变现所得可能低于其账面价值,资产负债率越高债权人的损失就越大。从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角度看,通常希望该指标高些,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筹集资金扩大企业规模;另一方面有利于利用财务杠杆增加所有者获利能力。但资产负债率过高,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的筹资能力。因此,一般地说,该指标为50%比较合适,有利于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如果该指标大于100%,表明企业已经资不抵债,视为达到破产警戒线。
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指企业的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关系,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式中:
速动资产是指能够迅速变为货币资金的各类流动资产,它通常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种方法是将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后的资产统称为速动资产。
用公式表示为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另一种方法是将变现能力较强的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加总后作为速动资产。
用公式表示为
速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在企业不存在待摊费用和其他流动资产项目时,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应一致。否则,用第二种方法要比第一种方法准确,但比第一种方法复杂。速动比率是反映企业对短期债务偿付能力比较敏感的指标。由于速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强,因此,经验认为,速动比率为100%就说明企业有偿债能力,低于100%则说明企业偿债能力不强,该指标越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差。
4.发展能力分析
(1)销售(营业)增长率。
销售(营业)增长率是指企业本年销售(营业)收入增长额同上年销售(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企业销售(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
销售(营业)增长率表示与上年相比,企业销售(营业)收入的增减变化情况,是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扩张资本的重要前提。不断增加销售(营业)收入,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该指标若大于零,表明企业本年的销售(营业)收入有所增长,指标值越高,表明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反之则说明企业市场份额萎缩。该指标在实际应用时,应结合企业历年的销售(营业)水平、企业市场占有情况、行业未来发展及其他影响企业发展的潜在因素进行前瞻性预测,或者结合企业前三年的销售(营业)收入增长率做出趋势性分析判断。
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营业)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00%
(2)资本积累率。
资本积累率是指企业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同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率。资本积累率是企业当年所有者权益总的增长率,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权益在当年的变动水平。该指标体现了企业资本的积累能力,是评价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积累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积累越多,企业资本保全性越强,应付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大;该指标如为负值,表明企业资本受到侵蚀,所有者利益受到损害,应予以充分重视。
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