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

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

时间:2023-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彼得大帝的改革,让俄罗斯全盘西化,尤其是进入伊丽莎白时期,法国的时尚席卷了整个俄罗斯的贵族阶层。1755年,莫斯科大学成立。如果说彼得大帝让俄罗斯成为欧洲主要强国之一,罗蒙诺索夫的工作则将俄罗斯的科学研究带入了强国之列,所以,有人说,罗蒙诺索夫是俄国科学界的彼得大帝。
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_最冷和最热的俄罗

伊丽莎白沙皇死于1762年,18世纪中晚期了,按其他国家历史的规矩,我们早就应该稍做停歇,瞻仰本地的人文风景:思想、文化、艺术或者科学。不过,对于俄罗斯来说,到这个时期,文化方面的特产,相对比较少,而且影响有限。

彼得大帝的改革,让俄罗斯全盘西化,尤其是进入伊丽莎白时期,法国的时尚席卷了整个俄罗斯的贵族阶层。伊丽莎白沙皇更是大量从法国购买奢侈品。只是,假发和香粉掩盖不住没有文化的浅薄,整个俄罗斯,从上到下,基本上没有人以无知或者粗俗为耻,包括女王自己。彼得大帝虽然开办了图书馆,鼓励国民读书,可是毕竟根基太差了,环境也太差了。你不能指望一个行政命令,就能从骨子里改良一群粗人。

好在不管多么困苦的条件,总是有天生爱读书的人。1711年,在白海附近的一个渔村里,诞生了一个小男孩叫罗蒙诺索夫。白海的港口经常有英法商船来往,渔村的渔民生活虽不富裕,还能维持。比其他地方那些毫无自由的农奴,应该说好多了。如果不出意外,罗蒙诺索夫会在父亲的培养下,成为一个生活平静的渔二代。

谁知,这个渔村出生的孩子,唯一的理想就是读书识字。他抓住一切机会阅读、学习,小渔村里能找到的书他都读过了,每天念叨的,就是去莫斯科求学(罗蒙诺索夫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这件事,督促无用,喜欢读书也不是培养出来的,绝对是天生的)。

白海冰封后,村里的人会组织一个雪橇队,带上一点当地土产品,到莫斯科去贩卖。罗蒙诺索夫说服父亲答应自己,带上一些货物,加入雪橇队,去莫斯科寻找学习的机会。

19岁的罗蒙诺索夫来到莫斯科,找到了一所学校。学校规定,只收贵族子弟。罗蒙诺索夫只好说,自己父亲是某位贵族,混入了学校。

冒充贵族的事很快就穿帮了,罗蒙诺索夫却没有被开除,因为他的好学上进和成绩,让学校的老师起了爱才之心,愿意将他留下继续培养。毕业后,他因为成绩优异,进入彼得大帝一手创办的圣彼得堡科学院。这在当时,算是俄罗斯最高的科学研究机构了,里面授课的,都是老外。

在科学院学习一年后,作为三个最优异的学生之一,罗蒙诺索夫被派往德国留学。

德国拥有那个时代最顶尖的科学家,在他们的启发引导下,科学向罗蒙诺索夫敞开了神秘的大门,迎接这位来自封闭落后国度的年轻人,向自然科学的巅峰探索,并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深刻地留下自己的足迹。

科学家要出名,要么是发明了电灯电话,要么是发现了造原子弹的材料,要么呢,是搞出来一堆需要在考试前使劲背的公式。罗蒙诺索夫是哪一类呢?

对于老杨这么个科学文盲来说,还真不知道怎么给罗蒙诺索夫分类。他留学回国后,就在圣彼得堡科学院烧东西玩。他找来一个玻璃瓶子,分别放入铅屑、铜屑和铁屑,将容器口封死,而后加热,观察这几个东西加热后,是不是有一种叫“燃素”的东西帮助燃烧。根据燃烧前和燃烧后的质量测量,罗蒙诺索夫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东西不管参加什么反应,反应后的物质的质量肯定就是所有参与反应的物质的质量,这是不会改变的。

这不废话吗?是啊,要不是罗蒙诺索夫发现,我们哪知道这是废话呢。对,这就是我们都知道的,大名鼎鼎的,号称是化学科学基石的质量守恒定律,俗名叫物质不灭定律。

十几年以后,法国有个叫拉瓦锡的科学家也做了同样的试验,证明了同样的理论,后来人们经常将物质不灭定律的发现者定为拉瓦锡,很不公平。

虽然俄罗斯没经历欧洲的文艺复兴,罗蒙诺索夫却是一个“文艺复兴”型的大学者,特点就是多学科的天才。在物理学方面,他创立了原子—分子学说,应用化学方面,研究制造了彩色玻璃,还最早提出,在金星上有大气存在。欧洲的科学家,同时兼有物理学家、化学家或者天文学家身份的不少,可罗蒙诺索夫最牛的是,他还是个俄文学家,著有专门的俄文语法书,有一个称号是“俄罗斯现代语言之父”!他同时还是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俄国著名的诗人普希金的比喻最确切,他说,罗蒙诺索夫是俄罗斯的第一所大学。是啊,这样的渊博和全面,他自己就是一所大学啊。

俄罗斯多少年才出这么个文化人,怎么样才能发挥他最大的作用呢?好在伊丽莎白女皇虽然粗鄙,但她手下有爱学习有文化的权臣,他们为伊丽莎白统治时代,留下了最了不起的功绩,那就是,让罗蒙诺索夫主持成立俄罗斯的第一所大学——莫斯科大学。

1755年,莫斯科大学成立。大学设三个系:法律系、医学系和哲学系。大家注意,这个学校没有神学系,这在当时欧洲所有的大学中是独树一帜了,而俄罗斯实在又是个信仰很虔诚的宗教国家。

现在莫斯科大学全称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在最近的全球高校排行榜上,它恐怕是前百不入,但是,在当时当地,那样一个落后封闭的农奴制国家里,这样的科学家,这样的一所大学,代表的正是那片冰冻的土地未来的希望。

18世纪,在整个欧洲人的概念中,俄国这片冰天雪地的北方大陆是封闭守旧而落后的,因为罗蒙诺索夫的出现,让欧洲的科学界对俄国刮目相看,瑞典和意大利的科学院都选他为院士。如同英国的牛顿、法国的笛卡儿、意大利的伽利略和美国的富兰克林,有了自己的招牌科学家,俄国在自然科学发展的领域,没有被欧洲的发展抛离。如果说彼得大帝让俄罗斯成为欧洲主要强国之一,罗蒙诺索夫的工作则将俄罗斯的科学研究带入了强国之列,所以,有人说,罗蒙诺索夫是俄国科学界的彼得大帝。

罗蒙诺索夫作为一个教育家,没有等到桃李满天下的日子,1765年,他就逝世了,他去世时,新成立的莫斯科大学还是很冷清的。原因很简单,俄国人识字的就不多,能上大学的更少,上了大学能听懂的更是凤毛麟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