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马克思曾形象地称它们为生产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有时又称作真正的物质资料。其次,是充当劳动对象容器的物件,如管、桶、瓶等,马克思称它们为生产的脉管系统。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例如,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就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生产关系是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因此,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就是物质资料生产。

所谓物质资料生产,就是人们按照自己的设想和目的,用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物,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人类其他的一切活动。首先,人们要生活,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要有吃、穿、住、用等物质生活资料,否则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从事其他政治、文化活动。而要取得这些物质生活资料,就必须进行生产。其次,物质资料生产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占有的物质生活资料将逐步增加。只有物质资料的生产发展了,人们从事政治、科学和艺术等其他活动才能发展起来。所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而也就成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们为了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人的劳动,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的活动。人的劳动与动物的活动有着根本区别:首先,人的劳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人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改变自然并使它适合人类需要的活动。其次,人的劳动是从制造和使用工具开始的,制造工具是人和其他动物最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劳动使人从动物界分化出来。

在劳动过程中,人们不仅改造自然界,而且也不断改造和提高自己,从而形成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生产发展的水平越高,从事现代化大生产的劳动者就必须具备相当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相当高的劳动技能,才能有效地从事某种劳动。

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即劳动加工的对象。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自然物,如天然水域中的鱼类、原始森林中的树木、地下的矿石等,这些物质资料是自然生成的,当人们去开发和采掘时,它们便成为劳动对象;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物质,通称为原料,如机器制造业用的钢材、纺纱用的棉花等。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劳动资料的范围很广,包括劳动工具、生产建筑物、仓库等。在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工具,特别是机械性生产工具。马克思曾形象地称它们为生产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有时又称作真正的物质资料。其次,是充当劳动对象容器的物件,如管、桶、瓶等,马克思称它们为生产的脉管系统。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料特别是劳动工具总是不断改进的,原来由劳动者用手操作的一部分劳动逐渐被劳动资料所代替,从而使劳动资料范围扩大。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结合起来叫作生产资料,它是任何社会生产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没有这些物质条件,生产就不可能进行。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不断发现自然物体的许多新的有用属性,并创造出某些新材料,这就使劳动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而且更加多样化。

以上三个要素是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这是因为它们是劳动过程中最抽象、最一般和最基本的,从而是最具有普遍性的要素。无论在哪种社会制度下,劳动过程都必须具备这三个要素,否则物质生产活动就不可能进行。在这三个要素中,人的劳动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它是生产中的客观要素,是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物质条件。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人们不仅要与自然界发生关系,而且人与人之间也要发生一定的关系。前者表现为生产力,后者表现为生产关系。所以,任何社会的生产,都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二)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或社会生产力,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影响或改造自然界,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生产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它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称实体因素层次,指的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是生产力的三个基本因素;第二层次称附着性或渗透性因素层次,指的是科学、技术、教育和信息等,这些因素附着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通过改变生产力的基本因素发挥作用;第三层次称运行性因素层次,是最高层次,指的是生产管理活动,是对生产过程中各种经济因素的协调和配置。在生产力中起能动作用和决定作用的,是劳动者。因为人是生产过程的主体,任何劳动资料,不论是原始的还是现代化的劳动资料,都要由人来制造、操作和支配。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指科学与技术上的发现和发明,被应用于生产过程之中,引起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发生变化,从而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说:“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2]科学在被运用于生产过程之前,是人们认识自然和认识社会的真理,它在这时还只是一种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马克思称之为“一般社会生产力”。自然科学要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需要有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转化过程是通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来实现的。首先,从劳动者来说,通过学习和教育,自然科学被劳动者所掌握转变为劳动者的经验和技能,从而在生产中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越高,经验越丰富,技能越高超,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越大。其次,从生产资料来说,自然科学通过技术发明创造,把它物化为生产工具(如机器等)应用于生产过程,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马克思指出:“劳动资料取得机器这种物质存在方式,要求以自然力来代替人力,以自觉应用自然科学来代替从经验中得出的成规。”[3]机器这个现代人类从事生产的工具,正是人类运用自然科学原理改造自然物质而发明创造出来的。

此外,某些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科学,应用于社会经济生活和生产管理,成为准确组织生产和工艺流程、合理安排劳动力的重要条件。所以,不仅自然科学应用于生产时能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就是某些社会科学也可以从社会方面研究生产力的合理组织、参与生产过程,会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由此可见,科学技术越是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越是深刻地渗透到生产力的各要素中,就越能提高生产力的水平。当今世界生产力的发展,都是由科学技术的进步所推动的。研究表明,在经济发达国家,20世纪以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靠科学技术进步的贡献率,20世纪初仅占5%~10%,到五六十年代上升为50%,到20世纪末达70%~S0%。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生产力中已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生产关系或社会生产关系,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的社会关系。马克思说:“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他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4]人们结合起来进行生产,相互之间就形成了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都受其制约和影响。而且,生产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或体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相互发生的关系是狭义的生产关系。人们生产出产品之后,经过分配和交换过程,进入消费领域,这种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方面构成的生产关系体系就是广义的生产关系。

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中,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即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模、方式和性质,但分配、交换和消费也不是纯粹的消极性因素,而是对生产有着积极的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促进或阻碍生产的发展。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主要取决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对生产过程中物质资料的占有,具体表现为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四个环节中的社会关系,就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任何生产过程,都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进行的,我们既不能离开生产资料所有制去研究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领域中的关系;也不能离开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领域中的关系去孤立地研究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表现在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客观事物特殊的矛盾性构成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的特殊矛盾性,构成不同科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人们的生产关系,它阐明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就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