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以来,先后涌现出的大批新技术,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六个技术群:信息技术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技术革命的核心,是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种新兴技术的兴起,就是以新材料作为支柱的,有的甚至是以新材料的出现作为先导的。其中核能的开发利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技术革命的一项重大成就和主要标志。

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

(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

科学革命,是指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主要表现为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或基本原理的重大突破和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重要发现。例如,16世纪日心说的提出,17世纪牛顿力学的建立,1S世纪氧的发现,19世纪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生物进化三项划时代的发现,以及20世纪上半期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产生,等等,都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飞跃,因而都是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则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技术的飞跃,它主要表现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和方法的重大发明和突破。例如,1S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19世纪电力的发现和应用等,都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技术的飞跃,因而都是技术革命。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一般说来科学革命总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先导。科学革命迟早会引起技术革命,并最终导致生产的巨大变革;而技术革命反过来又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大的实验手段,促进并加速科学革命的进程。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以来,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论在科学领域还是在技术领域,都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不断涌现出新的科学和新的技术。这些新科学和新技术彼此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日益融合为一个科学技术革命的统一过程,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从科学领域的变化看,人们对宏观世界的认识有了巨大的进展,天文学的视野已扩展到离地球50亿至100亿光年之间的银河外星系的宏观世界;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也有重大突破,原子物理学已深入到基本粒子内部更深层次的微观世界;生物学和医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进一步揭开了生命之谜;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出现,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和方法论的价值。

技术领域中的变化更是十分惊人。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以来,先后涌现出的大批新技术,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六个技术群:

1.信息技术群

信息技术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技术革命的核心,是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新技术革命本质上就是信息革命。信息技术群包括多种技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以及各种新的通信技术。

2.新材料技术群

新材料技术是指制造具有优异性能的各种人工材料的新技术。新材料是当前其他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的物质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种新兴技术的兴起,就是以新材料作为支柱的,有的甚至是以新材料的出现作为先导的。

新材料大致可分为五类:(1)信息材料。主要是半导体材料、信息记录材料、信息传递材料等。(2)新能源材料。主要是超导电材料、光电转换材料、高温结构陶瓷等。(3)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主要是超级塑料、功能高分子材料,以及各种胶粘剂等。(4)复合材料。如各种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5)新型金属材料。包括各种高强度合金、形状记忆合金、非晶质金属、泡沫金属等。

3.新能源技术群

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是指正在研究开发或已开始使用,但尚未普及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风能、海洋能、核能等。

现在各国正在研究和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技术,主要是核能技术、煤炭的气化和液化,以及太阳能的利用等。其中核能的开发利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技术革命的一项重大成就和主要标志。

此外,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这些可再生能源,也都是当代新能源技术研究开发的重要领域。

4.生物技术群

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是一门应用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学的原理来进行生物转化、改良或创造新的生物体,以提供社会所需产品的综合性科学技术体系。它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基因工程(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它们互相依赖,共同组成现代生物技术体系。

现代生物技术是一项方兴未艾,发展前途无限广阔的新技术。目前它正迅速从实验室转向实际应用。例如,人工合成的胰岛素、牛生长激素等,已在医学上用于抗癌、器官移植等,临床效果良好。生物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农、牧业,以改良动植物品种,大大提高产品率。生物固氮菌研究的进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问题提供了可喜的前景。利用细菌采油、采矿,也为不少国家所采用。此外,生物技术还被应用于食品工业、防止环境污染等方面。这些都说明,现代生物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它将给人类提供愈来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者们认为,在21世纪,生物技术将在国民经济中起关键作用。

5.空间技术群

空间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技术,它包括各种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发射和应用。现阶段的航天器主要包括人造卫星、载人飞船、星际探测器和航天飞机。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人类航天时代的真正开始。自那时以来,空间技术发展十分迅速。

在空间技术群中,首先得到发展的是空间军事技术,如洲际弹道运载火箭、军事通信侦察卫星、航天飞机等。以后,空间军事技术逐渐转向民用,促进了空间通信技术、空间遥测技术、空间运输技术、空间工业技术等空间技术的发展,并获得了愈来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海洋开发技术群

海洋开发技术也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技术,其目的主要在于开发海洋宝藏。海洋技术一般包括海洋资源与能源的开发、海洋空间的利用以及海洋建筑技术等。

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约3.6亿平方公里,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据估计,海洋生物超过20万种,地球上的生物资源的S0%在海洋里。海底还深藏着巨量的石油、燃气、锰结核、铀、金等重要矿藏。如锰结核的总储量估计有3万亿吨,含纯锰约4亿吨,铀的储量约40亿吨,金储量约6千万吨。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海洋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当前海洋开发的特点是,海洋开发已从传统利用阶段转变为现代化的全面利用阶段,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开始把现代科学技术如空间遥感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激光和声学技术等运用到海洋开发上,并且对海洋实行科学管理和综合治理。与此同时,海洋开发的国际合作也日益发展。

可以认为,前三个技术群属于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信息、材料、能源)的技术,是其他技术群的知识基础和物质基础;生物技术群是人类运用前三类技术的成果在生物体方面的应用;而空间技术群和海洋开发技术群则是人类运用前四类技术的成果对自身生存空间的进一步扩展。

(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基本特点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和以往的科学技术革命相比,具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紧密结合,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趋势。以往的科学技术革命,科学和技术在发展上严重脱节,二者之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革命进程,那时,技术发明是凭经验和个人技能获得的,不是科学理论研究的产物。这就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生产上的需要,技术上已经先行突破,出现了重大变革,但在科学理论上却还没有搞得十分清楚。例如蒸汽机已经应用了很长时间,但热力学定律还没有总结出来,飞机已经上了天,但有关空气动力学的研究还没有跟上,以致飞机的升力是如何产生的在理论上仍不清楚。另一种情况则是,科学研究上已有所发现,但在技术上却迟迟不能加以利用,科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应用技术的周期很长,科学、技术与生产并未形成有机的整体。例如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已研究出电学和磁学定律,但很长时期英国却没有任何应用电学的装置。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与以往不同。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国家规模的时代,现代科学体系逐步形成,科学实验不仅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有了强大的技术手段,它是在科学预见指导下的有明确目标的研究活动。只要科学研究有新的发现,立刻就会考虑在技术上如何运用并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这就使科学、技术与生产密切结合,互相促进,形成了一个科学、技术、生产三位一体的革命进程:一方面,新技术的发明运用是在新的科学理论指导下取得的,形成了技术科学化,突出了科学的指导作用,使科学成为技术与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促使技术和生产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从而使科学技术这种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越来越变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这是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流。例如没有原子核裂变反应的发现和原子理论的指导,原子弹和核电站就建立不起来。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发明运用又为科学研究和实验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新工具和新手段,从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科学技术化的趋势,使现代科学研究的能力有了巨大的飞跃。

第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具有全球性和全面性。第三次科技革命就其规模、深度和影响来说,都大大地超过了以往的科学技术革命。就全面性来说,这次科学技术革命不只是在个别学科领域和技术门类上获得了重大的革命性的突破,而是在几乎所有的学科和技术门类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互相渗透,科学技术的门类越分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协作范围也日益广泛,促使科学越发展越趋于综合。从全球性来看,科学技术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已发展到国家规模、国际规模。国际间的科学技术交流日益增多,科学技术联系与合作日益加强。所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由美国开始,很快地席卷了西欧、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而且也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可见,这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科学技术革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