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
一、2010年经济体制改革进展情况
(一)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经济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一是省属企业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兼并重组进展顺利。兰石集团与中信证券、中材集团战略重组成功,兰石重装股份制改造、兰通厂与四川腾中、祁连山水泥与酒钢宏达建材战略重组任务全部完成。兰电公司引进电机制造上下游优势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实施了股份制改造。二是企业改制及其他配套改革全面推进。对机械、医药、电子、物产、经合、陇港等6户企业下辖的114户商贸流通企业,进行了兼并重组、退出国有及依法破产工作。三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全面开展。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和《甘肃省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二)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工作协调机制。成立了甘肃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甘肃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规划》和《甘肃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二是加强市场准入,完善服务体系。8个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认定办法已修改完善,新认定了23户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制定了《甘肃省担保机构信用评级实施办法》、《中小企业信用培育实施方案》和《甘肃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整顿方案》。
(三)涉农领域改革扎实推进。一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选择酒泉等10个市各1~2个县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工作。全省已承包经营耕地4602.03万亩,承包经营农户425.4万户,分别占应包耕地面积的99%和应包农户的99%;落实草原承包面积1.85亿亩,占全省草原可利用面积2.41亿亩的76.8%。二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合水等7个试点县(区)以建立健全林业双重管护、财政扶持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林业、林木采伐管理、林权流转、社会化服务体系“五项制度,一个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配套改革。全省完成勘界确权面积3925.74万亩,占应改集体林地面积的70.02%;已颁发林权证58.83万本,发证面积1211.2万亩。三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成效明显。省农村信用联社已有86家完成了一级法人改革或农村合作银行组建,挂牌成立农村合作银行18家,新设立1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79家小额贷款公司。四是农垦改革进展顺利。完成了省农垦研究院等6个事业单位的移交,理顺了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组建了啤酒原料、草业等专业化集团公司,在资源、资产和产业整合方面迈出了新步伐。五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继续向前推进。兰州、金昌、嘉峪关三市《试点方案》已由省政府批转下发。新确定了白银市洪水镇和临夏州盐锅峡镇为省级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
(四)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推进,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各市、州和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印发实施,“三定”方案已全部完成。二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向前推进。开展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策文件的论证,研究提出了《省级公立医院机构编制标准》和《省属高校机构编制标准》以及燃油税改革后养路费征稽系统和公路系统人员编制的核定意见。三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公布了省级政府部门第七批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四是财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36个县(市、区)全面推行了部门预算改革,有29个选择部分单位进行了试点。确立了我省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五)地方金融和要素市场改革发展加快,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加快。完成了兰州银行和甘肃信托公司增资扩股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重组西部金融租赁公司工作;省级法人银行--敦煌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工作有序开展。二是积极推动资本市场融资。兰石重装已完成上市辅导任务,甘肃稀土正在抓紧编制申报材料,省属有关企业海外上市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省拟上市重点培育入库企业已达85户。三是土地市场化配置机制不断规范。建立了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城市建设用地集中统一供应、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基准地价定期更新和公布、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等六项制度。健全了征地拆迁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通知》,全面清查了所有征地拆迁项目。四是市场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在兰州、酒泉、白银、金昌等地开展物流示范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共改造建成商品配送中心40个,农村连锁城市3200个,改造县乡农贸市场40个、蔬菜批发市场5个、农电下乡售后服务中心50个。五是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全面加强。组织实施了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建设、领军人才培养、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智力回归等一系列人才工程。从65万名专业技术人员中遴选了943名领军人才并进行动态管理;实施引智项目计划45项,引进了各类专家105人(次)。
(六)社会事业领域改革进展较快,基本公共服务体制进一步完善。一是健全多层次的就业促进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进一步健全了预警预报、申报登记和入户调查制度,认真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和社会保险、公益性岗位、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二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三项医保的参保率分别为99.06%、95.95%、95.92%,均提前完成了全省医改方案中提出的三年达到和超过90%的目标。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在86个县(市、区)实现了全覆盖。在公立医院中推行了医务人员“四个排队”及医疗机构“八个排队”的公示和评估制度。三是是教育体制改革正在进入新阶段。在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健全家庭困难学生助学贷款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2011年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任务
(一)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一是深入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依托优质资源开发,推动煤电、冶金、建筑等领域的企业资产重组,实现省内企业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重点做好长风集团等3户企业的政策性破产工作。二是着力推进企业改制及其他配套改革。对部分省属国有非工业困难企业,具备改制重组条件的,职工安置后重组为民营企业退出国有;对不具备条件的,职工安置后依法破产退出市场。三是全面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全面开放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等经营性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运营市场。抓好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二)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一是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出台我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改进政府服务,规范市场准入,减少前置条件。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逐步扩大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强化中小企业项目库作用。二是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在中小企业集聚区域和行业建立、充实和完善一批服务平台,重点培育一批支撑力强、公信度高的示范平台。积极推动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启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工作。三是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和交易制度,建立便捷、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现有产业。
(三)深入推进涉农领域改革,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一是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成果,做大办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继续做好乡镇财政组织建设、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国有农场分离办社会、城镇化和农村新社区建设等改革试点工作。二是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继续深化7个试点县的配套改革。按照国家部署,稳步开展国有林场和林区改革试点。三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探索推动农民承包土地的合理流转模式,妥善处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发的纠纷问题。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制定出台《甘肃省加快村镇银行发展的意见》。不断拓展农业保险服务领域,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和品种。五是继续做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做好试点中期检查评估,以点带面,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六是深入探索小城镇发展改革的有效途径。以省级和国家级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为依托,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深入推进我省小城镇发展改革探索新路子。
(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投融资保障能力。一是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力争再取消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加强对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督察和指导。二是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开展“乡财县管、村财乡管”试点。进一步巩固“乡财县管”改革成果,提高村组干部报酬、村办公经费标准,建立村干部离职养老补贴制度。三是加快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尽快出台我省《关于进一步促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大新型行业协会、商会培育力度。四是积极开展投融资体制改革。培育做大省级政府投融资主体,推动兰州银行跨区域经营,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在全省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发展金融担保、金融租赁、资产评估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五)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加快推进市场体系建设。一是着力提高资本市场利用水平。制定出台我省《资本市场发展指导意见》。加快金川公司、白银公司、读者集团等重点骨干企业的上市进程。完善省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全面启动债券市场。加快省股权交易所的筹建,为企业股权转让融资提供交易平台。二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机制。进一步推进甘肃省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加大力度实施“领军人才工程”,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分配、激励和保障机制。三是继续深化市场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市场流通体制改革,着力构建流通网络、流通组织、市场监控、应急设备、物流配送和公共服务等六大体系。四是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建立健全土地市场的监测、分析系统,不断加强对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提高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份额,对限制性产业严把供地关。五是积极探索矿产资源管理新体制。落实新的矿业权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完善审批程序和标准,理顺分级管理机制。六是做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抓好酒泉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适时组织有条件的市州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六)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加快创新公共服务体制。一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和规范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巩固零差率销售全覆盖成果。落实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5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好金昌、庆阳两市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制定省级公立医院改革指导意见,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医疗保障制度,使参保率均稳定在95%以上。二是稳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组织实施好纳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范围的14项改革试点项目。逐步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定期调整机制,健全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制度。贯彻落实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推进资源整合和集团化办学。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独立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从事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进一步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探索建立院所考核评价机制,提高院所创新能力。四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按期完成市县电影发行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落实好省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已转制文化企业相关扶持政策。尽快组建甘肃演艺集团。继续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改革,探索建立新型的局台管理运行体制。五是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制度,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范围。探索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途径。稳步推进村干部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六是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就业促进社会救助机制。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创业带动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制度,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七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抓好民办养老机构建设用地、税收、公用事业收费等优惠政策的落实。八是积极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体制改革。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示范区。
(七)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按照国家部署,进一步完善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科学的水权管理制度,完善水价形成机制。继续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分阶段逐步建立完善统计信息平台和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等工作。做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争取工作。制定出台《甘肃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三是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完成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实施办法及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争取国家批准设立甘肃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基金。继续建设7大循环经济基地,培育16条产业链,实施72大类重点支撑项目。
(八)优化外贸促进体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一是进一步优化外贸促进体系。继续落实国家和省上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进出口信贷支持力度,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进一步改革外贸监管体制,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吸引国内国外企业投资我省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支持我省国家级开发区和各类园区完善园区规划,提升整体竞争力。创新“兰洽会”办会模式,加强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资金到位率。三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亚欧大陆桥为依托,加强与中西亚的交流合作。争取在兰州、嘉峪关、天水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
(王华存 周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