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武威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及2012年展望
2011年,武威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凝聚人心、用项目衡量政绩,大力实施城乡融合、工业强市和生态立市战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推进金武一体化进程,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11年,武威市实现生产总值27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2.4%,上半年增长14%,前三季度增长14.5%,全年增长1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7亿元,增长5.3%,贡献率达14.86%,拉动经济增长1.9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5.53亿元,增长18.6%,贡献率达54.42%,拉动经济增长7.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0.32亿元,增长12.7%,贡献率达30.72%,拉动经济增长4.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6.43﹕40.01﹕33.56调整为24.56﹕42.33﹕33.11。
(一)项目建设势头强劲,投资保持高位运行
2011年,全市实施500万元及以上项目526项,比上年增加67项。其中:新开工项目401项,增加51项;亿元以上项目112项,增加48项,占项目总数的比重达2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79亿元,增长66.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42.83亿元,增长88.56%;第二产业完成116.9亿元,增长54.59%,其中工业完成108.36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完成102.79亿元,增长80.52%。
从资金到位情况看,城镇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共筹措建设资金201.69亿元,比上年增长66.14%,资金到位率78.18%。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39.8亿元,增长21.94%;银行贷款26.54亿元,增长74.38%;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116.95亿元,增长84.73%;其他资金18.4亿元,增长79.86%。国家预算内资金、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其他资金所占比重分别为19.7%、13.2%、58%和9.1%。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2011年,武威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0.54亿元,比上年增长25%。
分企业类型看,规模以上小型企业实现增加值42.98亿元,增长25.12%;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7.56亿元,增长24.7%。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8.76亿元,增长22.7%;轻工业实现增加值31.78亿元,增长27.1%,轻工业增速比重工业增速高4.4个百分点。
分重点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增加值13.7亿元,增长34.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2.83亿元,增长22.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完成增加值1.15亿元,增长5.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7.07亿元,增长17.6%;食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4.04亿元,增长34.4%;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12亿元,增长39.2%;上述六大重点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40.7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7.38%。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原煤比上年增长36.7%,小麦粉增长20%,啤酒增长11.3%,葡萄酒增长20.5%,碳化钙增长9.7%,水泥增长15.6%,石墨及石墨制品增长38.7%,铁合金增长20.5%,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工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从经济效益看,2011年武威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80.03,比上年提高26.3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71亿元,增长98.27%,实现销售产值214.94亿元,增长51.8%,产品销售率达96.82%。10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25户,增加2户,亏损面为22.94%。
(三)农村经济稳步增长,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
2011年,武威市上下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不断加大“三农”扶持力度,积极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366.7万亩,比上年增长0.3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9.02万亩,下降2.66%;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47.68万亩,增长5.21%。粮食产量进一步增加,夏粮产量达30.33万吨,比上年减产5.93万吨,秋粮产量达69.57万吨,增加8.75万吨,全年粮食总产量达99.9万吨,增加2.8万吨。
(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运行基本平稳
2011年,武威市经济运行势头强劲,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20.17亿元,增长55.63%,增速比上年提高25.22个百分点。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0.17亿元,增长58.18%,增速比上年提高25.44个百分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增势强劲,分别增长61.55%、108.6%。全市财政支出完成97.19亿元,增长28.81%。财政支出确保公共需要和重点支出的同时,更加关注民生,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63.52%和65.23%。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势较旺,居民储蓄存款稳步增长。截止12月末,武威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5.37亿元,增长22.2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4.48亿元,增长19.1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速有所下降,截止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2.9亿元,增长25.92%,增速比上年下降11.61个百分点。
(五)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
2011年,武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261元,比上年增长14.81%。受行政事业单位和离退休人员增补津贴工资、提高企业养老或离退休工资标准、部分单位兑现绩效工资等政策的落实,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涨幅达16.48%,较上年提高7.6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分别为3211元、1680元、61元,分别增长16.04%、12.31%、10.92%。
2011年,武威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193元,增长14.1%。其中:工资性收入达1509元,增长17.8%;家庭经营收入达3366元,增长11.1%;转移和财产性收入达318元,增长33.1%。
(六)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消费市场持续活跃
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拉动了居民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2011年,武威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实现城镇零售额57.67亿元,实现乡村零售额30.75亿元。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34.13亿元,增长33.76%。其中:批发业实现销售额59.35亿元,增长36.04%;零售业实现销售额74.78亿元,增长32%。住宿餐饮业兴旺活跃,2011年,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5.28亿元,增长38.27%。其中:住宿业实现营业额2.03亿元,增长20.51%;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3.25亿元,增长30.3%。
(七)价格涨幅继续回落,食品价格仍在高位运行
2011年,武威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9%。从各月度价格走势看,涨幅逐月回落,CPI同比分别上涨6.5%、7.3%、6.7%、5.7%、5%、6.7%、6.2%、5.9%、4.4%、4.3%、2.7%和2.4%。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八大类呈“五升一平二降”的格局,其中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分别下降2.1%和0.6%,烟酒类价格持平。
二、经济运行中需关注的问题
(一)工业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销售率有所下降
2011年,受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价格上涨的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成本上升85.36%,产销率比上年下降0.46个百分点。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产销率下降,这种情况如果持续发展,最终会造成需求萎缩,使中、下游行业呈现出产品价格走低和成本上升的两头挤压。
(二)市场物价虽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运行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的态势,居民消费价格虽然从下半年开始涨幅逐月回落,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3%,仍处在高位,价格调控压力较大。
三、2012年经济发展展望
2012年,是武威经济跨越转型、经济总量逐步扩大的崭新一年,全市经济运行发展已步入快车道。初步预计2012年武威市生产总值增速将在13%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速将在6%左右,工业将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运行。投资速度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增速在4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5%和13%以上。
四、确保2012年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全力实施城乡融合战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是要全力以赴实施《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加快建成金大快速通道,构建核心区脊椎和主动脉,组建城乡交通枢纽,实现空间融合。二是以三个组团为中心,加快文、教、卫、科等社会事业发展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公共资源均等共享,形成中小城镇集群,提高城镇化水平。三是以工业园区和物流中心为载体,加快特色产业聚集,建设工业集群,提高核心区工业化水平;以绿洲区域为基地,建设设施农牧业集群,发展现代农业。四是以“一个生态绿轴、六条水源涵养廊道、多个生态协调区”为主体功能区,造林绿化、防沙治沙,构建城乡核心区生态安全体系。五是积极实施《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加强与金昌市的产业、技术协作,形成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武威市工业园区“一区多园”建设格局,推进金武一体化进程。同时要积极推进以金强河道综合治理开发为重点,建设金强川经济综合发展核心区,带动藏族群众聚居区跨越式发展。
(二)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是要突出调结构、修公路、兴水利、建新房、抓扶贫、促增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大力推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以大力发展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以养殖暖棚为主的畜牧业,以葡萄、红枣、优质梨、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建设灌区节水高效农业、山区旱作农业现代农业区,不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二是要完善村镇和村庄规划,不断加大改造农村危房力度,美化农村居住环境,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引进、推广农业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三是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制定年度培训农民人次目标;四是统筹抓好龙头企业与原料基地、生产加工与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大扶贫开发和生态移民力度,抓好高深山区农牧民“下山入川”工程,力争完成移民目标任务。
(三)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继续推进工业较快发展
一是要着力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体系。大力发展能源工业,重点建设煤炭和风电、光电等能源项目。加快发展化工、冶金、碳基材料、电石和建材等项目,延伸产业链。二是改造提升食品工业,重点发展以啤酒、葡萄酒为主的酿造业,肉奶、果蔬和休闲保健食品加工业。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升园区建设水平。三是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强入武。落实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抓好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加大市场建设力度,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四是加大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力度,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五是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完善旅游规划体系,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历史文化游和生态观光游等特色旅游品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提升旅游业服务水平。
(四)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保持投资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要突出工业项目建设,完善新型工业发展体系,要坚持向上争取和招商引资并重加大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改变工业结构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全力以赴抓基础项目建设,促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完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加强;三是要加大生态项目实施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加快构建生态防护体系,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要加快社会事业项目建设,通过实施各类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全力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五)全力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巩固治理成果
着力破解“结构性缺水”命题,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要坚持“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的方针,统筹抓好“节水、治沙、造林、防污”四个重点,探索建立“国家有投入、科技做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加大湿地保护恢复和建设力度,提高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功能。加强工业点源、农业面源和生活污染综合治理,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确保环境安全。使民勤生态
治理在2011年青土湖地下水位已回升至3.6米、盆地多处地下水位均呈回升趋势、植被覆盖率提高到36%、10万亩植被群落逐步恢复的基础上,再创奇迹。
(武威市统计局 殷鑫 张殿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