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做大高技术产业规模、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使高技术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技术产业工作的继承与发展,是引领高技术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新方向。

高技术产业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做大高技术产业规模、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使高技术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2011年全省高技术产业总体情况

(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2011年,我省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工作,不断跟踪项目建设进度,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有力推进了金川集团公司10kt/a羰基镍高技术产业化、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铜线键合集成电路封装工艺升级及产业化、甘肃独一味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参芪五味子颗粒新药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创新能力项目等71项在建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的顺利实施,截至年底累计完成投资约36.8亿元,建成投产项目29个,促进了我省高技术产业规模的稳步增长。2011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21.3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15.23亿元,利润总额12.71亿元,出口交货值4.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2%、31.26%、13.18%、52.7%,全省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4.06亿元,同比增长15.11%,其中电子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78亿元,同比增长21%;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19.93亿元,同比增长17.2%;通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8.35亿元,同比增长12.7%。

(二)推动重点领域创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技术产业工作的继承与发展,是引领高技术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新方向。我省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着力点,继省政府2010年底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意见》,又于2011年初印发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2011年,围绕重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在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生物产业和信息技术等5大领域,组织实施了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纯无氧铜带材节能型短流程技术提升改造工程、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太阳能真空镀膜项目、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大型机床铸件生产基地项目等43个产业化示范工程和产业创新支撑工程重点项目,积极引导和带动了大量社会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总投资达29.5亿元,实现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三)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稳步提升科技进步水平。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2011年全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登记省级科技成果1108项,技术合同交易额52亿元,申请专利5287件,授权专利2383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0.612件,提前完成了“十二五”末达到0.6件的规划目标。投入科技经费4.25亿元,组织实施了93项100万元以上的各类重大科技项目。风力发电、新材料、数控机床、环境综合治理、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和新药创制等领域科技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科技合作不断深化,我省与100多所省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科技合作,推进各类科技合作项目100多项,签订合作意向协议金额40多亿元,10个国际合作项目得到国家扶持资金2294万元,科技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四)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011年,我省组建和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3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目前,我省共有国家地方联合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46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9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个、企业技术中心129个,基本涵盖了我省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全部高技术产业领域。为了引导和支撑创新平台发挥作用,2011年安排省级创新能力专项资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资金4080万元,重点对国家地方联合、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以及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系统集成和工程化试验条件建设给予了扶持,有力地促进了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促进政务信息互联互通。2011年,组织实施电子政务重点项目12项,总投资约6亿元。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和金财(一期)、金纪(一期)、金审(二期)、金盾(二期)、金税(三期)等各部委金字工程以及其他国家重大电子政务系统工程稳步推进,金审工程(二期)、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工程、金农工程(一期)、金财工程(一期)等4项已经基本建成发挥作用,政务效能和服务水平逐步提升。电子政务外网的省级网络平台已经基本建成,开通省级部门节点20多家,市(州)节点11家,县(区)节点62家,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骨干网及75个中央部委、31个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实现了互联互通,政务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初步构建。全省党、政、企事业单位涉密信息安全系统监控管理服务平台基本建成,信息安全专业化服务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六)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服务应用水平。2011年,我省进一步加快通信光缆和宽带网络进村入户建设、道路通信畅通和自然村通信建设、旅游区和城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全省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41亿元,同比增长14.05%。全省本地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438.2万门,接入网设备容量达到359.03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2399万户,光缆总长度达到23.2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250.53万个,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010万户,固定互联网用户达到156.5万户。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应用逐步推进,面向社会、面向行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有力带动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七)注重重大问题研究,指导高技术产业发展工作。我省积极参与国家地方联合重大课题研究工作,组织省内科研院所,加强与兄弟省市的学习交流,开展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调查方法研究、提高科技经费投入效率对策研究、高技术产业引领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和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管理研究等4个课题的研究,均已完成课题报告初稿,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调查方法研究课题已初步完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统计目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分类统计目录》,并进行了统计试算,课题研究工作为我省准确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和开展高技术产业相关工作夯实了理论基础。

(八)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构建新兴产业创业融资平台。从2010年起,我省积极向国家申报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经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积极争取,2011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批准我省设立“生物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成为西北五省唯一获得国家批准设立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基金首期规模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5000万元,省级财政性资金5000万元。生物产业创业投资基金以国家扶持资金和省级财政资金为引导,积极吸纳社会资本,为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领域初创期、成长期的创新型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和管理增值服务,能够有效解决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促进我省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二、2012年高技术产业工作思路

2012年,我省按照努力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继续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高技术产业化进程,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水平,使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关联和带动作用不断加强。

(一)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结合新时期国内外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形势、新要求,加大对重大问题研究的工作力度,不断改进项目管理、配套政策、绩效评估方法。继续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调查,客观准确地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有效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及时发现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指导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继续做大做强高技术产业的基础上,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扎实推进产业化示范工程、产业创新支撑工程和产业应用示范拓展工程,重点支持有色金属新材料、电池材料、复合材料、高性能稀土功能新材料及器件、集成电路、现代中药、生物育种、新型疫苗、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发展。

(三)突出重点优化配置,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园。为了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进一步聚焦产业发展重点,在有色金属新材料、动力电池材料及组件、新型电子元器件、马铃薯变性淀粉生物基材和太阳能聚光热利用等领域培育和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示范园,促进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效应,提高自主配套能力,实现规模化发展。

(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导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大创新投入,提高创新基础条件,积极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水平。进一步明确已组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的年度研究任务,在强化自身创新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各自技术优势,组织开展横向交流,突破技术瓶颈,形成协作、支撑、配套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大力扶持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的创新能力建设,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巩固提升优势特色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和竞争能力。

(五)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支撑经济社会服务能力。继续加快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不断优化和完善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形成统一高效、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加快推广物联网、云计算、3G等新技术的应用,在医疗、电子商务、智能交通等领域开展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提升信息化对全省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服务水平。加快实施和组织申报国家信息安全专项,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本地化信息安全服务队伍,开发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产品和软件。

(六)加大创投基金计划力度,形成多元化筹资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投资运作生物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推进设立甘肃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我省创投基金工作奠定基础,构建多元化的筹资渠道。积极组织申报国家新材料产业创投基金,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推动社会资金投向新材料产业,促进我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徐生云 杨仁洁 妙旭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