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小工业企业在甘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中小工业企业自身地位也在增强。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有工商注册的中小工业企业1000万余家,与工业经济总量比,产值占60%,利税占40%,提供就业机会占75%,可见中小工业企业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我国许多省份(或地区)鼓励和扶持中小工业企业发展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使得中小工业企业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2000年以后,甘肃中小工业企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中小工业企业并没有因为经济现代化而被削弱和淘汰。相反,它作为现代化大企业的补充,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生活多样化的需要,数量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素质不断提高。如果说大型工业企业是甘肃经济的命脉,那么中小工业企业形成的经济体系则是大企业生存的基础。对于甘肃这样一个欠发达省份而言,中小工业企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逐渐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工业企业在诸如创造就业机会、减少大城市的就业与人口压力、促进更大的社会平等与参与、充分利用资源以及培育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已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同时,它也是进一步深化甘肃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小工业企业在技术开发、产品创新中发挥了特殊作用,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微观组织保证。考察中小工业企业的地位,最常用的有三个指标:一是中小工业企业在全部工业企业中所占的比重;二是中小工业企业吸收的从业人员在全部从业人员中所占的比重;三是中小工业企业产值在全部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表三数据显示,2005年,甘肃中小工业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8.5%;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5.91%;从业人员占全部人数的60.68%。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大型工业企业在甘肃省经济发展中拥有重要的地位,但中小工业企业对甘肃经济的贡献是绝不能忽视的。但实际上,如果把中小企业占统治地位的商业和服务业包括在内,中小企业的上述指标更要远远大于大型企业。
表1-3 2005年甘肃中小工业企业相关指标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6)》整理得来
新世纪、新阶段,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既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提升产业结构的需要,也是扩大内需,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东西部地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上,而非国有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集体、民营中小工业企业。因此,发展中小工业企业不仅是西部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基石,也是西部大开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小工业企业在甘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工业企业是推动甘肃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近30年来,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于改变西部的贫穷与落后状况,实现西部的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工业企业,多年的改革实践已证明这些企业对发展地方经济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甘肃的中小工业企业量大面广,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它以灵活的资产组合和运作机制,成为激活市场、推动甘肃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力量。从企业数量看,甘肃劳动力资源丰富,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企业数量很庞大,中小企业占有绝对优势。根据2006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甘肃中小工业企业占工业企业总数的98%以上,其中小企业占有比例高达88%左右。从对产出的贡献上看,中小工业企业也有相当大的份额。2005年甘肃中小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13亿元,约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77.64亿元,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45.1%。实现利税总额36亿元,占工业利税总额的40%左右。全省各地的中小工业企业利用当地资源进行深加工,逐步形成了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形成了马铃薯深加工、脱水蔬菜加工、玉米淀粉加工、啤酒原料生产、矿产品开采加工、面粉加工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和“块状经济”,为推动甘肃经济的快速增长添加了活力。
二、乡镇企业是稳定甘肃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先锋
1978年以来,甘肃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此所催生的扎根于甘肃广大城镇农村的乡镇企业也在迅速崛起。乡镇企业往往处于城乡结合部,对城乡经济的联结、互补和协调发展起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在改变甘肃落后的农村面貌和推动甘肃省农村现代化进程方面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首先,乡镇企业的许多产品特别是日用消费品的产量,在全省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企业为繁荣甘肃城乡市场,稳定农业经济,增加社会有效供给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甘肃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原煤开采和洗选业、水泥制造、食品饮料制造业、服装制造业、中小农具与砖瓦制造业以及农业产业化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06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规模、经营水平和带动能力都有了新的提高。据统计资料显示,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319个,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456个,比上年增加27.7%,省级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84.5亿元,增长34%。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70万户,占全省总农户的37%。其次,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农业投入,提供了大量的农业生产资料,实行农产品加工增值,以工补农,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的发展,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同时,乡镇企业还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是推进甘肃省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事实证明,乡镇企业已成为甘肃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兴起和壮大,不仅使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为甘肃这样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欠发达省份逐步实现农业和工业现代化,促进甘肃经济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三、中小工业企业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催化剂”与标兵
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工业企业实际上是我国在由传统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具有类似催化剂功能的“活性物质”。通过中小工业企业的催化功能,明显可以降低“活化”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这一反应物所需的能量,促进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速度。中小工业企业改革是推动整个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的重要措施,是进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手段。因为,中小工业企业与原有的公有制中小工业企业以及大型企业之间形成竞争关系,促进了公有制企业早日迈出改革的步伐。中小工业企业的改革有利于从整体上突破改革的难点,可以为大型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更好的条件。甘肃自1990年以来,中小工业企业大量兴起,使就业人数增加,供应短缺形势得到了缓解,稳定了经济社会。中小工业企业必须从市场上筹集资金、劳动力、原材料,同时又必须通过市场将产品送至消费者手中,因而其每向前走一步,都会带动和促进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商品市场以及企业家市场的发展。这些均是“催化剂”的表现。
同时,中小工业企业由于其规模上的中小优势导致其在改革过程中可以先行一步,探明究竟,为整个改革大军充当先锋。例如中小工业企业中占有很高比重的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生产要素从市场中来,产品到市场中去,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企业经营机制。这些都为甘肃省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从全国来看,1979年扩大企业自主权以来,在取得成效的20%的企业中,几乎全是中小企业,其中工业企业占绝大多数。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合作制以及企业兼并、出售等改革举措也都是中小工业企业先行一步,在对其取得的经验及教训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开来。
四、中小工业企业是甘肃工业反哺农业、增加县域财政的重要财源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明显滞后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大多远离中心大城市,经济、交通条件相对较差,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相对薄弱,甘肃农村自然条件差,基础条件薄弱,单纯从农业内部发展的潜力有限,必须把发展农业生产的门路向农业外部扩展。支援农业,发展农业生产,对于甘肃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乡镇企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是我们扩展生产门路的广阔天地,是减少农业人口、富裕农民的有效途径,也符合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战略。甘肃的乡镇企业诞生于农村,与农民以及农村经济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同时承担着支援农业的义务。乡村两级也都从乡镇企业上缴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来支援农业。支援农业生产的资金来源,不能只依靠国家,不能只依靠“输血”,而应当注重甘肃农村的“造血”功能。增加农民收入,进而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是根治甘肃农业“贫血症”的主要力量。要农民增加收入,就是要充分利用中小企业。根据甘肃省统计年鉴资料显示,2006年底,农民从乡镇企业取得的工资收入为113亿元,占农民总收入的50%以上。农民的这些收入,有一部分直接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加上乡镇企业利润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构成了一笔数目可观的农业发展资金。
甘肃县域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小工业企业,中小工业企业是县域财政的主要来源。甘肃的中小工业企业大部分分布在中小城镇,各级地方财政收入的80%来源于中小工业企业,中小工业企业对振兴县域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状况比较好的地区,经济就相对繁荣,财政收入就比较宽裕。如兰州、酒泉等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都比较好,地区经济也在迅速发展。中小工业企业可以带动县域经济朝良好的势态发展,为反哺农业、增加县域财政资金做出重大的贡献。
五、中小工业企业是甘肃加快对外开放、推动经贸合作和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
甘肃自己的经济实力弱,资金和人才等方面存在巨大缺口,而国家的扶持和东部地区的支援都毕竟是有限度的,“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广借外力”是甘肃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要扩大开放,招商引资,除了具有优势的资源、实施优惠的政策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产业发展水平,这就需要大力发展中小工业企业,才能夯实产业基础,吸引真正有实力的招商主体,实现靠自身力量发展与广借外力发展的有效结合,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近年来,甘肃多次举办乡洽会和兰洽会,省内各市、县的中小工业企业都积极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等经贸洽谈会,利用企业自身的优势和政策优惠吸引外地客商在甘肃省投资发展。同时,政府还引导省内企业走出去开拓国内外市场,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交流合作,提高了甘肃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2006年,甘肃省政府与农业部在白银市共同举办了全国乡镇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会议期间,甘肃共签约合同项目747个,投资总额332亿元,其中引进资金309亿元;签订劳务合作项目275个、输转32万人;参展产品340个系列、3000多种。据有关报告显示,乡洽会签约项目的落实情况较好,至2006年年底已有576个项目开工建设,占全部签约项目数的77.1%;落实到位资金75亿元,其中引进资金68.7亿元,引进资金到位率22.7%。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79个,已开工建设项目49个,占62%,实际到位资金20亿元,其中引进资金19.2亿元。随着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型电子商务得到普及,以及国际贸易上通过虚拟空间所进行的贸易往来的扩大,对于市场动向、需求变化具备敏捷应对能力的中小工业企业将在推动经贸合作方面发挥日渐重要的作用。
六、中小工业企业是甘肃优化产业经济结构的原动力
20世纪80年代,甘肃等一些西部省份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建立了一批重工业大企业,而属轻工业的中小企业却受到忽视,发展严重滞后。到了90年代中期,甘肃工业产值中轻重工业比重严重失衡,从而导致了以重型机器工业为主的城市工业与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农业之间的隔离层,工农业各自陷入了半封闭的自我循环状态,严重抑制了甘肃经济的发展。同时,在西部地区的工业中,资源开发性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军工企业很多,与当地的经济关联度小,轻工业自然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因此,通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以中小企业带动轻工业,提升经济结构,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已经从早期的采掘业、建筑建材、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领域,向基础设施、机电制造、新兴服务、高新技术等领域拓展,在走“专、精、特、新”路子的同时,积极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加快了技术改造步伐,推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2006年甘肃省中小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80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36%。据甘肃省经济普查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工业40个大类行业中,中小工业企业行业分布涉及了38个工业大类,其中,轻工业占43.15%,重工业占56.85%,内部结构比例比较协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22.27∶53.92∶23.80调整为2006年的14.64∶45.83∶39.54,其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了7.6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了8.09个百分点。2006年一批以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精密机械、精细化工、新型家电、生物医药、新材料及基础原材料加工等新兴产业为主的中小工业企业群体快速成长。
七、中小工业企业是大企业的起步阶段
企业发展有其自身的过程,通常大企业都是由成长快、适应性强、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发展而成的。因此,可以把中小企业看作是大企业的起步阶段。大企业激动人心的成长史一直被视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明进步的象征,事业成功的创业者也常常被载入史册,并广为流传。这在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大批高技术中小工业企业的创业和发展中表现得更加突出。这些中小工业企业可以在比以往企业成长期短得多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大企业。日本著名的丰田汽车公司在创业初期只是个小公司,现已成为日本乃至世界汽车行业的巨头之一。举世闻名的微软公司在创建时的资本仅900美元,到1994年销售额高达400亿美元。在49个国家和地区雇用了16400名员工。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的中小企业可能就是未来的大企业,中小企业是大企业之母。中小企业不仅孕育了大企业,也培养了未来经营管理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企业家精神。近几年来,随着甘肃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工业企业在产量、销售、产品等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甘肃中小工业企业有2个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20个企业被评为甘肃省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示范企业,8个企业参加了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的评选,30个企业的产品获得甘肃省乡镇企业名牌产品称号。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今后扩展企业规模,扩大业务,跻身大型企业的行列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