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现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主体,其发展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纵观国内外经济社会的发展,高度发达成熟的服务业是推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效途径。从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实际出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率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是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一、加快兰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一个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越高,其结构的现代化程度就越高,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高低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尺度,第三产业比重越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反之亦然。从兰州市三次产业发展情况看,目前农业的需求弹性较低,国际竞争力也不高,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小,2008年仅占GDP的3.32%左右。工业自“十五”规划以来,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年均保持在45%左右,今后,由于将面临日益突出的资源和环境矛盾的制约,要长期保持较高的增速不太容易。而服务业发展虽占国民经济比重较高,但其整体发展水平、发展速度远不如其比重指标的排名那样靠前,也就是说,兰州市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较高比重并不能说明兰州的服务业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其原因主要不是由于服务业自身增长速度的原因,而更多的是由于第一、二产业发展缓慢,导致三产占GDP的比重较高。所以相对于第二产业而言,兰州服务业的发展潜力仍较大,并且一、二产业的发展也必须有赖于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带动和促进。
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特别是在当前应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形势下,加快服务业的发展能起到培养和带动消费需求增长的作用,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市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是富民强市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在更大程度上依靠服务业的增长。率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应当成为兰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选择。
(二)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势必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的限制,兰州要实现工业强市目标,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就是要实施科学发展战略,改变单纯靠增加投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方式。为此,就必须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而加快服务业发展是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看,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构成中,纯粹的制造环节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而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中物流与营销研发、人力资源开发、软件与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会计审计律师等专业化生产服务和中介服务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服务业中物流、资金、技术、信息的流动如同酵母一样,在流动中创造财富的同时,也裂变并催发了相关行业的全面流动和融合。服务业大多属于清洁产业,创造的是绿色GDP,兰州市的环境容量小,尤其需要通过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来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必须把服务业的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解决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渠道
随着兰州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必然由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由于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大规模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开始减弱,大量劳动力也将从第二产业中精简下来。在增长与就业的相关性方面,服务业的贡献就越来越大。服务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较大的就业空间,在吸纳就业方面发挥着一、二产业难以替代的作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服务业是容纳就业的主要领域,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超过2/3,即使发展中国家也在50%左右。兰州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1986年是28.50%,2006年是41.7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期全国36个重点城市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平均为51%),且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速度偏慢,这既反映了兰州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实,也说明服务业吸纳就业的潜力还很大。因此,发展服务业,可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吸纳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就业,这就为我们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四)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有效保证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大。从一定意义上说,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是有限的,而对服务的需求是无限的,这种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从兰州市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趋势看,在吃、穿、用等消费需求提高的同时,对教育、文化、旅游、娱乐、医疗保健、美容、康体健身、信息网络以及住行等服务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2008年,兰州市城市人均消费性支出9033.7元,其中食品、衣着、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分别增长13.81%、27.87%、12.83%及9.16%。因此,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满足其对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需求的有效保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兰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兰州市是全省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工业经济得到强势发展,农业和第三产业也不断增长,经济总量2008年达到846.2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近27%(全省为3200亿元)。与此同时,服务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总量持续增加,2008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19.9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9.62%,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吸收社会投资,促进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征:一是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显现,服务业增加值由1986年的4.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419.93亿元,特别是2004—2008年期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保持在51%左右。二是服务业体系基本形成。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服务业的14个门类、47个大类都基本建立,现代服务业中金融保险、教育文化、房地产、信息服务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房地产2008年完成投资92.51亿元,比上年增长24.27%;金融机构2008年末存款2156.29亿元,比上年增长21.5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008年末907.10亿元,比上年增长29.60%;2008年全年承保总额2652.02亿元,比上年增长27.52%,保险业务收入35.45亿元,比上年增长28.43%;2008年旅游业接待国内外游客526.6万人次,旅游年收入达到31亿元。三是投入总量不断上升。随着服务领域的逐步开放,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企业进入服务行业中,资本结构呈现多元化,同时全社会对服务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2008年兰州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1.98亿元,其中服务业完成投资261.41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60.51%。四是成为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重要渠道。目前,全市有各类商业服务网点8万多个,各类商品市场239个。2006年兰州服务业从业人数达到62.90万人,服务业从业人数占从业总人数的41.76%,可见服务业在吸纳解决就业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尽管兰州市服务业近年来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对服务业地位作用认同度不高、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服务业的发展与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形势不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与加快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和增强省会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不相适应,这些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业比重较高但总体规模小
服务业整体发展滞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共性问题。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超过60%,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我国北京等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已达70%,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兰州市2004—2008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平均比重为51%,属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但重量较小。2008年,西部城市成都、西安的服务业产值分别达到了1814.20亿元和1098.89亿元,而同期兰州服务业产值仅为419.93亿元,不及成都的1/4,西安的1/2。因此,虽然说兰州的服务产业比重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处于较高水平,但如果从规模、经营水平、发展速度等指标衡量,兰州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我国发达城市以及同处西部的一些城市相比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
(二)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尽管兰州的服务业体系基本形成,但一方面传统的服务业大而不强,如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中,大多数企业处于“小、散、弱、差”状态,经营方式落后,服务水平低,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更为弱小,以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房地产、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起步晚,发展还很不充分。会计、律师、公正、咨询、担保、产权交易、技术交易、资产评估、认证等中介服务组织规模小,服务水平低,远不能适应社会消费结构变化升级的需要。2005年兰州服务业增加值中,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比重占42.58%;而真正代表现代服务业的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比重只占26.53%。因而,传统服务业增加值仍居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较小,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已经影响到了整个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兰州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征十分明显,即在市区中心服务业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农村地区服务业发展非常滞后。
(三)服务业竞争力不强
兰州服务业总体竞争力不强,具体表现为:一是市场化程度低,使服务业缺乏动力。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还较少,中小企业发展还不充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现有服务企业普遍存在技术水平较低,经营方式粗放,服务层次不高,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等问题。二是专业化进程慢,使服务业缺乏活力。品牌经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订单农业等新型组织方式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服务业的规模经济水平,企业化组织程度,营销管理水平等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三是投入产出不协调,使服务业缺乏效力。2008年,兰州市服务业固定投资额为261.41亿元,第二产业固定投资额为166.22亿元,相差95.19亿元;服务业增加值为419.9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98.25亿元,第三产业每元固定资产产值率为1.606元,第二产业高于服务业。同时,兰州服务业中传统服务业组织所占比重较大,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占比重过高,服务业附加值低,现代物流业、中介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并且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兰州服务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四是开放度不够,使服务业缺乏竞争力。服务领域垄断行业改革滞后,门槛高,管制多,垄断经营现象严重,对外开放度低,一些服务领域仍没有完全开放,金融保险、医疗、旅游会展,市政公用、邮电电讯、科技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的开放步履维艰。服务业发展的软硬环境仍不宽松,外资和市外资金在服务业中的比重较小,市内资金特别是民间资金投向服务业的热情有待激发。
(四)服务消费需求偏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兰州市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消费档次大大提高,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总体上小康,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但总体上看,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仍然较低。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76.77元,在西部11个省会城市中仅排第10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02.73元,在西部11个省会城市中仅排第9位。受收入水平限制,城乡居民对服务业的需求能力不高,同时,由于整体发展水平限制,生产、生活的社会化程度较低,对服务业特别是对现代服务业需求偏低。
(五)体制机制不活
目前阻碍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还没有完全消除。由于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服务业的发展重视不够,讲得多做得少,使服务业在政策、法律、管理、体制、技术研发、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均缺乏合理而有效的运行机制。一些县区服务业市场化改革进展缓慢,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盈利与非盈利机构不分的状况仍然存在。市场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和规范,引导政策不到位,发展的政策环境不够宽松。主要表现在“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尚未建立,行业垄断、限制经营等现象还大量存在。以财税、工商、信贷、土地和价格等为内容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尚未形成,政策推动不足。体制机制不活已成为阻碍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率先发展兰州现代服务业的对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要以增加服务业总量,优化内部结构,扩大就业,培育竞争力为着力点,以农业稳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商旅活市为原则,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优势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业,使服务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加强领导
加快服务业的发展,首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关键。各级各部门要改变“重二轻三”的落后产业观,正确认识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先导作用,要像对待农业、工业一样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把发展服务业摆在重要的位置,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配合。解决好认识问题,必须要切实处理好工业化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工业化片面地等同于单纯发展工业的思想认识。要真正认识到工业化是一个伴随工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全面变革与发展的过程,其中服务业发展具有突出重要地位。如果没有服务业的支撑,工业化就只能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无法深化下去。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把服务业的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其作为朝阳产业来对待。其次,要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尽快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强政府的规划引导,统筹安排服务业的发展。市及各县区都应成立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领导机构,指导和协调服务业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制定促进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兰州市服务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以培育和丰富消费性服务业为重点,积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当前,要适应全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变化的趋势,积极发展旅游、商贸流通、餐饮住宿、房地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社区服务等主要面向消费者的服务业,用现代技术的管理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丰富服务的内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需求。一要整合资源,提升旅游业。要认真贯彻旅游业发展规划,开发青城古镇,鲁土司衙门等新的旅游项目,打造丝路古道、黄河风情线等精品旅游线路,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城市建设相结合,加快旅游精品项目建设步伐,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和商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旅游节会产品,做大做强旅游业,把兰州建成集生态旅游、美食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二要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构建现代流通市场体系。要认真搞好各县区中心城镇、重点乡镇商业网点规划布局,推进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打造各县区特色商贸聚集区,培育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把兰州建成“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的西北现代化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三要加强规范和引导餐饮、酒店业。餐饮业要以美食文化活动周为载体,把“中国兰州牛肉拉面”的品牌叫响做大,要注重扶持“老字号、老品牌”,丰富特色餐饮,提升传统餐饮业上档次、上水平。要分档次发展各类酒店,以规范化为目标,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酒店参与兰州各类酒店的投资经营和管理,以适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四要做大做强房地产业。房地产业要借助兰州依山傍水、气候温和的宜居特色,按照现代化、人本化、功能化的要求,建设多层次、多功能、多风格、环境优美、管理先进的住宅小区,稳步推进各县区房地产发展,加快并规范农民新居工程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商品住宅供应结构,提高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比例,加快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扩大住宅小区物业化管理的覆盖面。五要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业。加强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进程,要以文艺演出、文化娱乐、艺术培训、艺术品制作、广播影视、出版经销为内容,着力开拓市内外城市和农村两个市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六要加快体育健身业发展步伐。要整合经营性体育组织和机构,鼓励多元化、多形式投入,加强和完善康体设施建设,加快全市体育健身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步伐。七要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业。要以便民服务为目标,整合现有商业资源,重点加快社区居民生鲜食品超市、便利店、快餐店、理发店、洗衣店、再生资源回收等配套网点建设,积极拓展面向社区居民和单位的有偿服务,重点发展家政服务、医疗卫生、养老托幼、法律咨询、文化娱乐、康体健身等社区服务。
(三)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兰州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并以此为突破口,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要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拓展服务领域,细化专业分工,提升服务水平,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一是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改造提升市、县、乡、村道路等级质量,形成通畅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完善客货运输站场体系,提高运输对产业发展和工业基地的支撑能力。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充分发挥兰州市交通、区位以及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抓住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的机遇,以打造市区东部生活资料物流基地、西部生产资料物流基地为目标,抓好东部物流基地和陆港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实施城区大型批发市场外迁工程,整合搬迁蔬菜瓜果、水产肉食、粮油副食等批发市场。要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鼓励支持大中型企业逐渐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分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培育一批专业物流公司。积极培育现代物流市场,提高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和物流产业的技术水平,促进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把兰州建成以城市为中心、以交通为纽带、以资源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以文化旅游为载体、以科学发展为目标的区域性一体化经济社会协作体系。三是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今后一个时期,要整合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保险等地方金融资源,建立完善金融服务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面向农村培育信贷机构,鼓励股份制银行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要不断增强金融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改善金融发展环境,鼓励和支持证券机构在兰州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探索新的融资形式,稳健推进新型金融衍生行业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工具,多渠道开发资金来源,探索企业直接融资、担保等形式,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形成支持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四是大力培育科技服务业。要从兰州的实际出发,积极发展自主研发、工商设计、技术交易及评估与咨询、知识产权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技术服务业,构建企业技术创新、科技中介服务、多元化科技投资、科技人才开发等科技服务体系;五是着力发展信息服务业。要以建设“数字兰州”为目标,加快发展软件业、电讯和网络传媒业,发展信息增值服务和电子商务,重点推进信息示范化工程,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加快工农业信息化进程,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六是充分发展各类中介服务业。加快发展融资、担保、产权交易、技术交易、信息、劳务和人才等生产性中介服务业,以及证券、保险、会计、资产评估、认证等经济鉴证中介服务业。鼓励和支持现有中介机构打破资质壁垒,通过自身拓展、并购重组、联合经营等方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中介服务机构。同时,也要积极引进资信等级高的大中型服务机构,包括有名的会计、律师、咨询、策划、评估等市场中介组织,提升全市中介服务机构的综合素质,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特征和国际通行规则、功能完备、公正执业、管理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七是大力发展会展服务业。要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大力推动会展资源的整合,打破区域和部门的限制,改革会展业管理运行体制,加快会展业产业化步伐,鼓励会展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引进先进的会展业经营管理技术。要大力推进会展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服务功能配套,加快具有国际水平的专业化会展场馆和高星级酒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服务配套功能,延长会展业产业链,拉动相关行业发展。要注重整体包装和促销,加强区域会展经济合作,创新区域会展合作方式,以节会带动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四)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农村生活环境,它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多个方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为农村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这一目标,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首先,要围绕农村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加大对农村产业化的扶持力度,积极开展良种统一供应、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技术推广、农村金融、农机社会化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农村商业网点布局,以县级中心店为核心,以乡级店、村级店、农家店为节点,促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推动城乡市场一体化。要大力发展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培育一批涉农商贸企业,同时要积极支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其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难卖难问题。其次,要立足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发展农村生活服务业。要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契机,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积极发展农家乐、农业生态观光等乡村特色旅游业,鼓励发展劳务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要加快发展农村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事业,扩大广播电视在农村的覆盖面,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丰富农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搞好农民和农民工实用技术技能的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五)深化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服务业健康发展
服务业高度依赖于经济社会体制,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激活服务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服务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和制度政策环境。首先,要以“看不见的手”发挥好市场的作用。适度竞争是服务业发展的最好推动力,因此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凡是市场调节能够解决的都要通过市场的正常运作来解决,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当前,应打破行业垄断,放宽准入领域,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要在明确行业要求和经营资质的前提下放宽进入管制,降低一般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服务领域,扩大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形成多元经济主体参与的竞争格局。要积极深化服务企业和服务事业单位的改革,公共服务以外的领域,要按照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加快产业化改组。统一和规范服务业市场,推行按质论价,差别化价格等市场定价方式。通过消除服务业市场准入障碍和政策限制,营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其次,要以“看得见的手”发挥好政府的作用。要注重发挥各级政府引导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科学制订发展规划。要清理现行服务业中过时的有关政策规定,消除服务业发展中的准入门槛障碍、歧视性政策,不合理行政性垄断规定,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认真落实职工年休假制度,加快探索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放宽进入城镇就业和定居的条件,增加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需求。要综合运用财政、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手段,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的发展,引导市场主体加快服务业发展。从体制机制、政策法规、资金投入和改善环境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创造有利于发展服务业的良好环境。
(六)大力推进诚信和法制建设,规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现代服务业的特点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相当部分事先无法确定,只有在服务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特别是以人力资本为主的行业更为突出,现代服务业的规范服务和服务诚信度至关重要。因此,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规范化必须基于诚信和法制的基础上,特别是教育、会计、律师、咨询行业以及物业管理、家庭服务业等,如果缺乏信用,消费者对服务质量心存疑虑,潜在的需求就不能转化为现实需求。服务产品的人性化是服务业能否赢得消费者的重要环节。基于社会诚信度与服务需求的高度相关以及服务消费投诉普遍的事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加快在服务行业中推进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和服务标准的制定等势在必行。要通过加速推进“法制兰州”、“诚信兰州”建设的步伐,促进信用体系和行业法规条例的完善,为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体系和行为规范的保障。
(七)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激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动力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各个阶层收入水平的明显提高,居民对食品、耐用消费品等物质产品的需求趋于饱和,对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娱乐、保健等精神性服务产品的需求将日益增长,对消费性服务需求将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要在尽快提高全体市民收入水平的同时,改革分配制度、打破垄断行业的超额利润,抑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提高低收入群众和困难群众的收入水平,提高需求层次,增强消费能力,这既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建设全面小康,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必然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服务性投入比重,从而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八)结合推进城市化进程,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空间
城市化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提升城市化水平是发展服务业的重要途径。针对兰州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化有落差的状况,在推进城市化、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要加强规划引导、市场引导、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当前兰州市各县区要根据《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具体要求和构建都市经济圈的设想,依托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组团功能和区域环境等特点,合理设置规模、功能、形态,完善服务业布局,构筑现代商贸、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网络。高起点完善和建设“一区一带一圈”,即中央商区、东部商贸经济带和西部商贸经济圈。加快形成“多中心、多层次、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全力构筑都市经济圈,优化现代服务业的空间结构。对土地、交通、生态等各类资源的许可利用作出科学的安排,在现代服务业的设施规模、设施定位、投资对象以及设施业务设计、经营对象等方面进行超前规划,提高各类服务设施的集约化水平,促进兰州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提高与合理分布,形成各种现代服务业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产业格局,为现代服务业整体快速推进创造更大的空间。
(九)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高现代服务业管理水平
一是各级职能部门要加强现代服务业经济运行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再学习,深化对现代服务业经济规律、法律政策、发展方面及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管理运用水平。二是建议各级政府成立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由政府领导挂帅,所有涉及服务业经济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统一综合协调指导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建设。三是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统计调查和绩效评价体系,加强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对服务业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完善行业运行状况的监测系统、抽查方式和统计网络;完善指标体系设置,弥补数据缺口,强化统计调查手段,摸清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全貌,搞准现代服务业的调查统计数据,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正确决策提供及时服务;以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服务业投资总额比重、服务业实现地方税收比重、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等为核心指标,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价办法,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考核。
(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服务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本是服务业发展的根本要素,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具有较高比例的高层次技术人才,是服务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拥有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人才使用机制的优劣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兰州市服务业不仅就业人数总量相对偏少,而且人才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人才缺乏,加之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影响了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加强服务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是兰州市服务业持续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前提。因此,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市、科教兴业战略,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将服务业人才培养列入全市人才培养重点,充分发挥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及有关社会机构的作用,抓紧培训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同时,要在服务行业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大赛等活动,迅速提升现有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要不断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服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不断优化服务业人才队伍结构。既要注重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力度,又要加强对高层次管理人才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引进,并采取有力措施留住人才,为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朝鲜,李宝仁.现代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李善同.21世纪初的中国服务业.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黄繁华.经济全球化与现代服务业.南京:南京出版社,2002.
4.金梅,杨琪.兰州现代服务业现状、特征及发展对策.兰州学刊,2009(3).
5.兰州统计年鉴2007.兰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兰州调查队.
执笔人:贺永泉 王望 郭洪 刘俊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