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商品与人和环境
1)自然环境的概念
通常人们所说的环境一般是自然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自然环境按照组成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土壤圈和生物圈。人类和一切生物生活在地球表层,即生物圈,其范围包括约11km厚度的地壳和约15km以内的大气层,在这个范围内有空气、水、土壤和岩石,它们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生物和人类是地壳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且构成了不可分割的系统。这种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的无机环境构成的整体称为生态系统,也称生态环境。它是生命界和非生命界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稳定系统,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建立了动态的平衡。如果生态平衡在人为外界压力下造成破坏,就可能发生一系列灾难性的变化,使人类生活环境急剧恶化,如气候异常、水土流失、物种减少、土壤沙化等。
2)可持续发展中的三大要素
商品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结果,其目的是满足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外部因素的总和。所以,商品、人、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三大要素,人是这一系统中第一位的、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最初人类生活在平衡的生态环境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大量的自然资源被开发利用,生产了大量的商品。但是人类的这种活动很多时候忽略了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商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自然生态平衡的失调。自然资源的日益减少和环境污染程度的加剧,已经威胁到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人类的自身健康。人类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所以,要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互为依存、互为影响的关系,以求得适当、健全、符合生态条件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是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沿用以大量资源消耗和粗放型商品生产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战略,重发展速度和数量,轻发展效益和质量;重外延扩大再生产,轻内涵扩大再生产。这种发展战略既违反自然规律,也违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已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又进一步提出了实现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