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是较长时期内的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设计。选择和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是制定正确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服从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的要求。因此,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坚持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旅游业适度超前发展的基本含义包括两个方面。

第九章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

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是旅游经济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具有阶段性的特点,提供了保证旅游发展基本目标实现的基本对策及步骤安排。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超前型与滞后型、延伸型与推进型、市场主导型与政府主导型等多种,且由于发展基础不同,国内外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性。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一种具有较为广阔发展空间的新型模式,其提倡在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基础上,尽量降低资源消耗,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一、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关于旅游经济发展的全局性的筹划和部署。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首要内容,是对发展一国或地区旅游经济的指导思想以及资源、环境等条件的分析。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进行。

(2)旅游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各阶段实现的基本目标是发展战略的核心。战略目标的制定,是按照现实和未来的需要,提出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必须达到的基本目的和标准,它在发展战略中起着导向的作用。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是较长时期内的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设计。在一个时期内,一般都要分成几个阶段,每一阶段都要确立实现的基本目标。选择和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是制定正确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

(3)有了正确的战略目标,就要采取一定的对策保证目标的实现。实现战略目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每一阶段、每一步骤都必须有相应的基本对策。在实施旅游发展战略时所采取的基本对策通常包括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经济政策趋向以及经济宏观调控等方面。

二、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一国或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不是单凭人们的主观意志凭空想象出来的,必须依据以下基本原则来制定:

(一)从基本国情出发的原则

就旅游经济的发展而言,基本国情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所在国目前社会经济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即本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经济结构状况、资源条件、基本社会状况、国家政策、人口数量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状况等;二是有关旅游经济发展的各种条件和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目前该国旅游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国际、国内的旅游区位状况,旅游交通运输能力和分布情况,现有的旅游设施情况,人力资源情况,市场竞争状况以及社会文化背景条件等。

(二)服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原则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服从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的要求。如果在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时忽视这一点,在具体贯彻实施中就可能遇到国家政策、资源配置方面的限制,或者由于缺乏相关产业的有效支持而无法顺利发展,或者无法充分利用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失去有利发展时机。

(三)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长期性、未来性和方向性的特点。因此,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坚持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所谓稳定性,就是要在周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合实际的、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战略目标和实施对策。所谓灵活性,是指不论目标的制定还是对策的确定都要留有充足的余地,以便在未来出现预见不到的变化时进行必要的局部调整和修改。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全局性和方向性的特点,要求发展战略必须具有稳定性。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长期性和未来性的特点则要求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一)适度超前发展战略

旅游业适度超前发展的基本含义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超前”,即旅游经济发展速度既要超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又要超过国际旅游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以体现一个新兴产业的内在生命力,达到一个外向型产业的国际化发展速度。其次是“适度”,这是由我国基本国情与旅游业的综合性和依托性较强的特点所决定的。由于旅游业涉及范围广泛,与其他产业相关性较强,其发展必然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难以孤军快速奋进。因此,“超前”和“适度”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超前”和“适度”都是国民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基本要求,都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的。另外,在今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把握上,还有一个动态协调的问题,既要坚持“超前”,又要把握“适度”。

(二)经济新增长点战略

社会经济发展,就其产品而言,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就其产业结构而言,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受不断变化的消费结构所制约的。由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消费方式不断转变,消费结构处于不断的变动过程中,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量的调整是解决经济结构优化的途径。大力开辟新的消费领域,寻求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加新的产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和变化的消费需求就成为宏观决策的重大问题。

在选择和确定新经济增长点时,一般要坚持如下原则:一是要符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要有利于经济增长由传统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二是市场需求的潜力大,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三是产业的关联度高,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升级;四是国际竞争力强,有利于增加出口创汇;五是投入产出比大,投资效益好,有利于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旅游强国战略

由于各国的经济历史状况不同以及旅游资源存在差异,世界各地旅游业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积淀,使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人文景观资源。2010年,我国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34亿人次,旅游创汇458.14亿美元,国内旅游达21.0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57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1.7%。这说明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的旅游大国,但还远远不是一个旅游强国。因此,旅游强国战略,必然要成为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增强我国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提高我们旅游发展的质量。

第二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一、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式。从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历史来看,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其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也呈现出差异性。决定和影响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因素是:

第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发达,一方面使得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比较完善,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两者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旅游业的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的经济制度,对旅游业发展模式会产生重大影响。从经济发展模式来说,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市场经济模式。在市场经济模式中,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两大类。当它们分别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结合时,构成社会经济主体的所有制形式也不同,它们对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旅游业形成时期和发展阶段。如果旅游业形成较早,其发展就具有较好的基础,如果旅游业形成较晚,基础肯定薄弱。这种情况的不同也会对其产业发展模式产生影响。例如,欧美一些国家的旅游业早在19世纪下半叶就已形成,它们的发展模式同始于20世纪下半叶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肯定是不同的。

二、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类型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从不同角度可划分为不同类型。纵观世界各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情况,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超前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滞后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超前型和滞后型发展模式,是不同经济条件下的世界各国在旅游发展道路上的两种选择,两种发展模式的运行环境和经济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

超前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是旅游经济的发展超越了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阶段,通过率先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相关行业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一般发生在经济不够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滞后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是旅游经济的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即在国民经济发展到较高的程度后,旅游经济便自然而然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发展模式。

(二)延伸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推进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延伸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即国内旅游向国际旅游延伸的常规发展模式,是一种先发展国内旅游,再发展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最终实现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全方位发展的发展模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得到改变,旅游消费就成为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居民的旅游活动仅限于国内区域,随着旅游需求力度的增强,国内已不能适应旅游活动发展的需要,旅游的发展由境内向境外延伸。

推进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即国际旅游向国内旅游推进的非常规发展模式,是一种先开发入境旅游,再发展国内旅游,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后再发展出国旅游,最终实现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适度出境旅游全面发展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先发展入境旅游,通过国际接待旅游的发展,来全面带动以城市为主体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设施的建设,以推动其他类型旅游的发展。

(三)市场主导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政府主导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市场主导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市场机制为核心,通过市场调节,实现旅游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市场机制主要有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等。在这种模式下,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通过市场来实现旅游产业内部的自行调节和自行均衡;政府在这种模式中主要对旅游业的发展起间接的宏观调控作用。

政府主导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是通过政府在各个时期所制定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或旅游产业政策,来实现旅游经济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在旅游经济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包括观念主导、政策主导、管理主导和资金主导等。在这种模式中,市场机制仍然发挥着辅助调节作用。

三、国外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各国政策、经济上的差别,导致旅游业发展的情况差异较大。但从总体上讲,这些国家旅游业的发展与其经济基础、经济发达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同时旅游业也发达的旅游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这些国家一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在5000美元以上。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一般占50%以上,旅游收入占商品出口总收入的比重在10%左右。属于这种模式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挪威、日本等。美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旅游经济的发展采用的是“先内后外”的延伸型发展模式。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旅游业的发展首先从国内旅游开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然后,逐步经历由国内旅游到近程邻国旅游,再到远程国际旅游的常规发展过程。它们的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都发展到成熟阶段,国内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这些国家既是主要的客源国,又是主要的接待国。

第二,旅游管理以半官方旅游机构为主,管理职责主要是从事海外促销、国际交往和政策协调。发达国家的旅游发展历史比较悠久,旅游业比较成熟,各方面法规比较健全,因此相比之下旅游行政管理比较松散,不直接从事或干预旅游企业的经营。

第三,在发展目标上,以稳定经济、扩大就业,提高国家声誉为主要目标。虽然旅游业在这些国家是重要的产业部门,但追求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并非它们发展旅游的主要目标。这些国家更重视旅游业在政治文化方面的意义,更注重国家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而且把发展旅游作为扩大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稳定的一种手段,提倡消除旅行障碍等。

第四,旅游业经营以大企业为主导,小企业为基础。经过多年的竞争,这些国家在旅游业中形成了一些大旅游公司、跨国公司,旅游企业几乎全部是私营的。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完全依据市场需求变化,通过市场机制,发展或调整旅游企业的规模与结构。

第五,在管理体制上,基本上是“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美国国家旅游局的工作人员仅有40人,而且以开发市场为主要工作内容。行业性的管理除依靠综合管理部门及健全的经济法规外,主要靠行业组织来协调。

(二)西班牙模式

西班牙模式是以西班牙为代表的经济中等发达、而旅游业特别发达国家的旅游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较优越,与主要旅游客源国相毗邻,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般在1000美元以上,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50%以上。属于这一模式的国家还有葡萄牙、希腊、意大利、摩洛哥、埃及、墨西哥、泰国和新加坡等。西班牙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先天条件。这些国家一般经历了先国际入境旅游后国内旅游、出境旅游的非常规发展过程。发展旅游业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本国旅游资源吸引外国游客,赚取外汇,弥补贸易逆差,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善。这些国家虽设立了不同的旅游管理机构,有的成立了独立或混合的部门或其他形式的旅游组织,但由于对旅游业的认识不一致,旅游业的发展往往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第三,旅游业的发展中,起龙头作用的是国有企业。这些国家为了发展旅游业,由国家成立了专门的旅游开发公司,从事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设施投资、建设与运营,由于其旅游业规模小、范围窄,这些国有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垄断地位。

(三)斐济模式

斐济模式代表岛国(这里的岛国不包括日本、英国、新西兰等经济发达且面积比较大的岛国)旅游经济发展的模式。这些岛国一般面积小、人口少、经济资源有限,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如具有独特的岛国风情、海洋风光、野生动植物和宗教活动等优势。有些国家在历史上曾是西方某个国家的殖民地,或处于国际交通的要道,或靠近主要客源国。属于岛国模式的国家除斐济外还有加勒比海诸国、南太平洋若干岛国、塞舌尔、马耳他、巴哈马、马尔代夫、塞浦路斯、贝宁等。斐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经济单一,以旅游业为主体。这些国家的旅游业大部分是在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发展起来的,现在旅游业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了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在这些国家,旅游收入一般占国家外汇收入的20%以上。

第二,旅游资源条件好,靠近主要客源国。岛国大多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比较典型的阳光、沙滩和海水型目的地,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优越条件。由于它靠近旅游客源国,地处交通要冲,又与西方国家在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保持长期紧密的联系,因此,这些国家一般都拥有比较充足的客源市场。

第三,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地位高,权力较大。由于旅游业对国民经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国家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在政府中的地位一般较高,多由政府首脑或要员直接管辖。旅游管理机构的重点工作是颁布旅游法令、制定发展规划和对外促销等。

第四,外国公司在旅游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这些国家地域小,人才缺乏,其旅游设施建设以利用外资为主,旅游业主要靠外国企业来经营。特别是旅馆业,外国的旅馆联号、旅馆管理公司起支配作用。这不仅使岛国在政治上受到控制,而且在经济上外汇收入严重漏损,使外国投资者获益巨大。

四、中国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通过分析比较世界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旅游业发展现状,我国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有以下几种选择:

(一)推进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消费条件决定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只能采用推进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即由国际旅游向国内旅游推进的非常规发展模式。推进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基础之上,旅游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不是由本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来推动,而是首先发展国际入境旅游,促使国际旅游产业体系率先形成和发展,然后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适时地发展国内旅游。所以,这种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在其初期阶段是完全建立在境外居民的旅游需求之上的,政府支持旅游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特定的经济效益。

同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在建国后的较长时期内尚未形成国内旅游需求。为了获取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外汇和促进与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主要发展入境旅游。在国际入境旅游的影响和带动下,一部分收入水平较高的居民率先产生了国内旅游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旅游快速发展,出境旅游逐步产生,现已形成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旅游市场。

(二)政府主导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旅游三大市场。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提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总方针。“十五”计划中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加强开发入境旅游市场;积极培育国内旅游市场;规范出境旅游市场。

从发展中国家看,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主导的程度一般都比较高,以高效率的政府行为弥补了市场缺陷,并以此加速了市场的发育。政府主导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政府的政策主导。政府要为旅游业发展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以鼓励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还要规范旅游市场中的行为,为旅游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第二,政府的管理主导。政府主导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主体是政府,基础是市场。因此,在制定和实施这一战略的过程中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家旅游局、地方旅游局及其与市场和企业的相互关系。

第三,政府的导向作用。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引导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促进旅游经济活动的开展。在旅游业发展中,尽管政府的投入始终是有限的,但是政府的有限投入如果运用得当,会产生很强的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

第三节 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充分考虑旅游与自然资源、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前提下,把旅游开发建立在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之上,努力谋求旅游业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协调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目的在于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感受和体验,提高旅游目的地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并切实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人民共同依赖的环境质量。

一、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对现代旅游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开发和利用的种类越多,级别越高,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但是,由于旅游资源的构成十分复杂,其中有许多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如珍稀濒危动植物、奇山异水、历史文化古迹等,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同时会伴随着资源受到破坏乃至消亡的危险,加之开发利用的技术较差、层次较低、保护不当,往往会导致这些旅游资源的毁损及特色的丧失。实施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前提下,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发和利用对旅游者有足够吸引力的资源,并不断挖掘潜力,使有限的资源得到长久持续的利用。

(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综合、系统的发展观。通过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努力减低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利于实现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融合为一个整体。

(三)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旅游市场的繁荣和稳定

旅游市场是旅游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减少使旅游市场波动的不利因素,鼓励和维持旅游市场的稳定和繁荣。特别是各级政府把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予以重视和考虑,来制止和反对旅游市场中不利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行为,从而促进旅游市场繁荣、稳定而有序地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有充裕的客源市场。但是,追求接待旅游者人数的扩大并不是无限度的。坚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将促进旅游业转变增长方式,由单一地追求接待旅游者人数的目标转向追求旅游者规模、质量、效益等综合发展的目标,通过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有机组合,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增加旅游活动范围,增强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进而提高旅游经济的综合效益。

(五)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

通过旅游开发扶贫,对具有丰富旅游资源和一定开发条件的贫困地区,有计划地进行旅游开发,不仅能带动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缩小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而且也能促进贫困地区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传统旅游业发展相比,具有以下不同的特点:

1.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旅游是一种满足人类对精神文化需求和生态环境需求的高层次消费活动。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满足人类的多样化需求为根本目标。特别是要积极强调那些有利于环境和文化的旅游活动,要积极为人们,特别是老人、妇女、儿童和后代提供健康、安全的旅游环境和条件;要改变目前的消费模式,减少或避免那些对环境和文化造成危害的旅游活动,尽可能增加有利于持续发展的旅游项目。

2.现代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保护资源和环境

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是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出发点。这一出发点建立在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之上的,要避免对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要求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维护地方特色、文化和旅游胜地的特色,避免对当地文化遗产、传统习惯和社会活动造成负面的影响。

3.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合理规划和开发

合理的规划和开发是旅游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认识合理规划对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在旅游业发展中认真、科学地制定好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和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尽可能使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一致。要认真评价和鼓励那些有利于环境和文化的旅游需求的发展,合理地开发和提供各种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供给多样化,提高旅游供给的质量。

4.现代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加强旅游行业管理

加强对旅游行业的管理要求建立一个高效有力的旅游管理机构来实施政府的职能,通过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各种行业协会的配合,来提高旅游者和旅游企业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建立一个旅游信息系统,来为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运行监督提供信息,要及时开展科学研究、传播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对环境方面的技术等。

三、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在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及旅游资源形成基础上,把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和保护环境相结合,把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衔接,努力谋取旅游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根据不同的旅游资源而采取不同的利用原则。一般讲,从旅游资源的形成可分为恒定性资源、再生性资源和非再生性资源三种类型。

1.恒定性旅游资源

恒定性旅游资源,是在地球的形成和运动中产生的,其数量丰富而稳定,不会因为利用而枯竭,如空气、阳光、海水、河流、高山等。因此,对这些恒定性的旅游资源要持久开发和充分利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旅游业。

2.再生性旅游资源

再生性旅游资源主要指森林、草原、动物、植物等生物资源,其在合适条件下是可以再生的,但若超过其再生的承载能力就会面临资源的衰退和枯竭。因而对再生性旅游资源应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使其永远为旅游业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

3.非再生性旅游资源

非再生性旅游资源是指一旦耗损就不可能再度产生的旅游资源,如文物古迹、历史文化、珍稀动植物等。由于这些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及不可再生性,使其在开发利用中,必须妥善保护,节约利用,以保持其长期有效的价值。

(二)加大对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投入

旅游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高创汇的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发展之初,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往往需要一定的先行资本投入,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因此,坚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继续贯彻执行利用内资和引进外资相结合的方针,加大对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投入。

1.积极争取国家各种专项建设资金的扶持

通过结合各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广泛争取交通、通信、水电设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与治理、扶贫救济等各项资金的投入,形成多渠道筹集资金,全社会大办旅游的态势。

2.建立各级政府的旅游发展专项基金

建立各级政府的旅游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环境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从而解决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加强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

3.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

利用外资是经济发展中解决资金短缺的一条途径,包括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投资环境;利用外资进行各项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利用外资进行各个旅游资源项目的开发;利用外资参加各个旅游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及旅游重点目的地的建设;利用外资对一些宾馆饭店、旅游公司、旅游景点等进行改善和再开发;利用外资来加强对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4.多形式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

采取多种形式和优惠政策,通过股份制集资、发行公司债券、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多渠道地筹集资金,加快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

旅游业是一项国际化较强的产业,对人才的素质水平要求较高;同时,旅游业又是一项综合性经济产业,需要各种类型的产业人才及复合型的管理和服务人才。

(四)制定促进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坚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落实资金投入和加快人才培养,更需要从宏观上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因此,必须紧紧围绕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目标,由宏观主管部门协调各相关部门制定各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扶持政策。

1.遵循各种经济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性

运用各种财政,金融、税收、价格政策及手段调节旅游经济活动,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保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积极采取行政政策和行政手段进行调控

行政性政策和手段是指依靠政府行政组织,运用计划、命令、指示、规定等政策性手段,对旅游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管理的方法。特别是目前,我国尚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行政政策和手段仍然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

3.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和法律政策研究

努力运用旅游法规和法律政策来调控和管理各种旅游经济活动,才能使整个旅游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把旅游经济的发展纳入法制的轨道,使旅游经济能在法制化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思 考 题

1.谈谈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2.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哪些?请查找资料,学习还存在哪些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3.比较中外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

4.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势有哪些?谈谈你对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